曾任美國大聯盟球探,加州州立富大碩士(運動教學法),從事棒球相關行業,利用閒暇教球,喜歡當球場工人,熱愛分享棒球的點點滴滴。
其實,這個系列的第三集寫好之後不久,本集的內容也已經完成過半,但遲遲沒有完成,因為阿宏寫著寫著就陷入沉思,所寫的內容現實上不太可能實現,要怎麼寫才能更有建設性?其實很難。最後,阿宏相信,本文只要有第一線帶球隊的教練看了之後認同並實行,一個也好,兩個也好,總是能慢慢產生正面的影響。
上一集我們談到,目前台灣在培養投手最大的問題是「很多好投手整年都在投球」,近年來,愈來愈多的美國棒球專家已紛紛提出反對意見,台灣的環境看來很難按照美國的專家們所建議的「每年固定休息兩三個月不投球」,因為國內的棒球缺乏季節性,很難以「年度」來對球隊乃至選手的訓練進行規劃。
台灣雖然是世界棒球強國之一,但一直以來選手人數偏少,投手因此也不多,我國棒球想要和列強一較長短,一定要想盡辦法好好保護這些為數不多、願意往職業化棒球努力的選手,當然也包括投手。
大聯盟最有名的經紀人Scott Boras曾經說過:「大聯盟市場上最重要的、最有價值的三種選手,就是1. 投手,2. 投手,3. 投手。」我們在前幾集也強調過,甚至本文的題目也直接了當強調著,棒球的強大要從投手開始,投手強了其他面相才能一起被帶動起來。
以下的建議也許不容易實施,但如果有球隊開始落實,相信漸漸的會有愈來愈多球隊跟進:
可預見的未來之內,國內的棒球環境不可能一下子改變很多,但如果有主事的教練非常愛惜選手,願意為選手的將來性著想,不妨開始以「年度」做為整個訓練的週期,安排每年讓投手群有一段時間不丟球,藉此讓手臂得到充分的休息。
雖然國內基層棒球幾乎整年都有賽事可以參加,但有一位專業球探朋友曾經提出自己的看法:「可以把各項比賽分級,不重要的比賽不一定要參加,或者不必什麼比賽都一定要派『一軍』參賽,可以派其他選手去練兵。」
國內的三級棒球,除了聯賽、黑豹旗和各項選拔賽之外,確實有些盃賽並不是非參加不可,更不是非贏不可,如果教練把各項比賽按照重要性加以分級,把不一定要精銳盡出的賽事篩選出來,制訂出「練兵用的比賽」或「不用參加的比賽」,或乾脆每年有一個時段不參加盃賽,整年度當中就能有空檔,讓投手至少輪休兩三個月不丟球。
依照目前國內重大學生棒球比賽的分布來看,每個學年度開始之後並不會馬上有比賽,大多數重大賽事大概是從10、11月份到暑假前,因此,空出兩個月以上的時間不投球是可以安排的。
但是,大多數球隊都把暑假視為訓練的最重要時段,除了訓練量大之外,也會安排友誼賽,開學之後則因為重大賽事的步伐一直在逼近,應該沒有教練會讓投手在開學後不投球,到底要怎麼做,才能讓投手每年都讓手臂充分休息一段時間,恐怕還需要深入研究.
其實,不丟球的幾個月,如果在訓練上安排妥當,投手們不但不會因此退步,反而可以利用這個時段來做各種強化,這方面的訓練該怎麼做,國內外都有很多資訊可以參考與學習。阿宏甚至相信,讓投手短期停練棒球,去跟隨其他隊伍,例如寄放到田徑隊、足球隊等隊伍,做一些不一樣的訓練,應該都很有幫助。
根據美國的專家研究,從小從事多種不同的運動項目的選手,可以讓身體機能得到比較全面性的發展,等到高中之後,選手逐漸選定自己想要專心投入的項目時,身體條件常常勝過只玩一項運動的選手。相對的,整年下來只打棒球的選手,到了高階棒球並不會比較吃香,而且手臂也比較容易受傷。
Bo Jackson是美國史上第一位雙棲職業運動員,不但是大聯盟明星球員,也在美式足球NFL留下不錯的成績,是美國運動史上唯一一位在MLB和NFL都當選過明星球員的超級巨星。除此之外,他在高中與大學時期,也在田徑比賽中得過不少獎項,100公尺能跑10.39秒的他,是從學生時期的三棲運動選手成為職業運動明星最成功的例子。
台灣雖然在世界棒壇成績一向不錯,但實際上我們的實力在世界列強中只能算是中上,主要原因是從事棒球運動的人口太少,其次是選手的折損率一直偏高。打球的人口一下子要增加並不容易,因為多數家長不會同意讓孩子朝運動發展,國內高階棒球也因為市場的限制,規模不容易擴充,高階棒球的人口依樣很難增加。
盡量降低好選手的折損,顯然是現階段我們可以也必須好好努力的方向。
假如在我們的努力保護下,國內每年能多一位頂尖等級的投手存活下來,10年就有10位,這10位也許有兩位上了大聯盟,三四位登上日職,四五位在國內稱霸,在更多頂尖投手的刺激下,國內的棒球水準就能隨之全面提升,在國際上將具備更好的競爭力,慢慢地,台灣棒球的餅才能愈做愈大,讓國內棒球提升到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