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真的有港獨運動嗎?

友善列印版本

我並不是只有第一次見著臺灣人問,為甚麼香港要回歸中國大陸,為甚麼香港不獨立呢?其實,少數搞不清楚狀況的人,在看了電視轉播的回歸慶典後,就覺得香港人是歡天喜地自願回歸中國大陸。臺灣民眾大抵是知道香港人在1997年之前出現大移民潮,粗估約有1/10至1/6有經濟和技術能力的香港人移民離開了香港,就連香港首富李嘉誠的國籍也是加拿大。

關於為何不對抗中國呢?答案是很現實的:香港很小,而且和中國大陸陸路相連。在香港人一貫的認知中,香港沒有獨立這選項,因為香港人普遍認為,獨立會導致香港被瞬間摧毀。所以你在五年前問一個香港人,港獨運動是否存在, 他一定會堅稱不存在也不敢想。大家不是因為忠於甚麼而不想獨立,而是認為在客觀條件上沒有可行性。所以這是挾泰山而超北海,不是不為而是不能。因為不能所以不考慮。

可是當你今天問這問題, 還會重覆以上答案的人當然還不少;但事情有了轉變,有些人會猶疑,幸運的話, 你會遇到有些人告訴你,如果可以,他會支持香港獨立的。而最終中國黨媒批評港獨的時候,用另一個角度看,給了它一紙非常實在的出生證明。但香港沒有變大,也沒有長出了一條黑水溝隔住中國大陸,對中國大陸的經濟依賴有增無減,有此變化,可謂對絕大部份人來說無法預測的奇變。到底是甚麼東西,讓它弄假成真?

這五年產生了甚麼變化?我們得回到起點開始看。

假設我們相信政治是經濟的延伸。十年前,香港因為遭受SARS疫情打擊,造成約三百人的死亡,以及經濟大蕭條,導致了「港澳個人遊」也就是自由行政策,他的用意就是開放中國旅客進香港振興經濟。當年商討此計劃的,正是現在的特首梁振英。值得留意的是,根據亞洲週年江迅所寫的「梁振英香港特首之夢迎接普選陽光」一文,在開放自由行之前,中國大陸的官僚曾向梁振英表示過:

「梁振英,你好好考慮清楚了。中央不是不願撐香港,只是擔心我們這邊門一打開是關不上的。日後那麼多內地遊客去香港有可能引起逾期居留,治安等問題,香港承受得了嗎?」

若這段文字是真的話,可說是預言。2003年,訪港旅客的人次數約一千多萬人,直到2011年,已經達到四千二百萬人以上,訪港旅客的數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他對香港產生了兩個影響。第一個影響是很直觀的,那就是過度的人口流動導致的文化衝突和壓迫公共資源和空間,例如交通。第二個影響就是使香港的經濟結構產生變化,港澳遊無疑受惠的主要就是零售業以及地產業,租金和房價在這段時間中,這十年的走勢,不只升了一倍。臺灣人有來過香港旅遊都會留意到住宿費相當驚人,香港人絕大部份都不擁有土地,所以租金意味著所有生活成本的上升。因為生活的每一節,從辦公室、店鋪、住宅到倉庫,他背後都是租金。而這十年,他的變化幅度是二至三倍。

這導致了產業的單一化,租金的上升導致勞動成本和營運成本上升,港澳遊的利益,是非常集中在某些行業和群體的手中。而房地產賺錢容易且風險相形更低,使其他投資欠缺吸引力。這意味著,港澳個人遊的展開,大幅擴張某些行業的好處,對無關的人來說卻只是生活成本的增加。而且,這也不會有任何產業升級,沒有資本加入零售業的人,難以從中得到甚麼發展,港澳遊導致的是社會利益的傾斜,而且生活成本蠶蝕著所有沒有得到利益的人已有的生活和事業。

對於沒有受惠的人來說,事情是一個死胡同。香港是一個基層不擁有資產的城市。他們出賣勞動力,但是和生活成本較高的香港和大中國陸競爭是很痛苦的事情。憑甚麼做同樣的工作,香港的勞動者比大陸的更昂貴?可是不收得更昂貴,卻又生活不下去。這種矛盾最終產生了這樣的情況,當勞動者需要一個理由,去證明自己應該得到優先待遇。有人需要在這個僧多粥少的世界,優先照顧他們的死活。

而當他們不擁有任何資產時,技術也普及化而變得不值錢時,這使他們留意到,他們其實只擁有一個資產,那就是「香港人」這個國籍和身份。因為他們是香港人,所以香港人應該優先照顧他們。因此,香港人必須是獨特的、獨一的,而且香港人有義務優先對其他香港人負責。也只有抱著這樣的思想,才可以把自己和附近勞工,不斷削價的低價競爭邏輯中,擺脫出來。

財富分配的不公,導致了兩個不同的方向,一個是階級鬥爭,另一個是民族鬥爭。可是階級鬥爭在香港是不可行的,所以香港走向了另一個方向,那就是重視香港人這身份。這跟歐洲走進工業革命後,歷史上發生過的事情很類似,那就是「國族主義浪潮」。當人沒有其他資產時,就必須強調身份,去保障自己生存的資源,以及找到保障自己生存的盟友。

香港人會把這稱之為「本土主義」或者「本土派」,這樣的環境給予了良好的成長土壤,這幾年他們的聲音慢慢壯大,他們的存在,並不能輕易的歸類為過往親專制統治的建制派,或反專制統治的泛民主派。他是更純粹的「香港優先主義」,隨著經濟的不平等,將會取得更大的支持。

當產生「只有自己握著主權才能決定自己命運」的想法時,就會產生獨立思想,當來到這一點時,我們也可以說,港獨運動即使不明確地存在,也是在萌芽中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