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m Quốc Văn,漢字為「南國文」,曾留學美國與越南,差點就娶越南牽手,是國內極少數懂越南文的越南瘋。
由國立台灣文學館主辦、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承辦的第四屆台灣文學外譯國際研討會暨譯者工作坊於10月28日至31日在成大台文系館及網路同步展開。會議主題為「文學外譯、交流與永續發展」,計有來自越南、日本、美國、德國、捷克、澳洲、韓國、泰國及台灣等九國近50位學者及二百位聽眾共同參與。
譯者工作坊於28及29二天展開,共有近三十位國內外譯者齊聚探討台灣文學外譯之相關議題。國立台灣文學館現任館長蘇碩斌、前館長鄭邦鎮、台文筆會理事長陳正雄及前理事長陳明仁、成大台文系主任蔣為文、台大日文系前系主任趙順文、台師大台史所教授康培德等人均出席開幕典禮。
國立台灣文學館研究組林佩蓉組長針對台灣文學館十幾年來的台灣文學外譯成果作了詳細的簡報,與會來賓均予以文學館高度評價與肯定。文學館的「外譯房」網站(https://tln.nmtl.gov.tw/ch/M10/nmtl_w1_m10_s0.aspx )提供相當豐富的台灣文學作品外譯清單。有興趣的讀者可上網參閱。
這次譯者工作坊邀請到四位具有實務經驗的翻譯專家擔任講師,分別是來自日本的近藤綾、魚住悅子,來自越南的蔡氏清水及范玉翠薇。近藤綾為知名的台語研究專家王育德博士的孫女,曾協助將陳明仁台語文學作品翻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魚住悅子專研台灣原住民文學並曾將多本原住民文學作品譯介到日本。蔡氏清水及范玉翠薇均為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畢業,專研台越比較文學。蔡氏清水曾協助翻譯《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肩上江山》《越南現代文學》等;范玉翠薇博士曾協助翻譯廖瑞銘教授的名著《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史》等。
王育德為旅居日本的台獨教父、也是第一位受現代語言學訓練後以台語為研究主題獲得博士學位的台灣人。他的胞兄王育霖檢察官因起訴中國國民黨貪官,於1947年3月被國民黨特務報復殺害。王育德得知國民黨特務擬進一步追殺他之後乃潛逃至日本,終其一生都被國民黨列為黑名單而無法回到他深愛的祖國台灣。他後來在日本繼續深造獲得東京大學博士學位並曾在明治大學及東京外國語大學等大學教書。他在日本的大學開啟教授台語的先例,日本知名的台語專家村上嘉英教授、樋口靖教授等均為他的名徒。國立台灣大學日文系退休教授趙順文也是王育德在日本教授台語課的第一位台籍學生。
近藤綾繼承了阿公熱情的血脈,長期積極從事台、日文化交流工作。這次應成大台文系蔣為文主任之邀請她以線上參與的方式於台灣文學外譯工作坊進行專題演講。王育德的學生趙順文教授也特地專程出席成大現場,並當場寫了一首日語的俳句送給近藤綾:
懐かしや
恩師の孫の
綾言葉
近藤綾聽完趙順文教授的俳句後不禁眼淚直流、感動不已。趙順文教授表示,當年王育德在日本開設台語課時因台灣仍屬戒嚴時期,沒有台灣人敢去修王育德的課,他是第一位去修王育德台語課的台籍學生。至今,趙教授仍保留當時的台語筆記、教材及成績單。當時王育德博士也是使用傳統白話字為教材。目前台南市於吳園設立王育德博士紀念館以紀念他為台灣所做的貢獻。東京外國語大學圖書館也有設立王育德圖書專區典藏他的圖書。
成大台文系蔣為文教授表示,他雖無緣親自上到王育德的台語課,但在大學時期因研讀當時由自立晚報社出版王育德寫的中譯本《台灣苦悶的歷史》、《台灣話講座》等書才對台灣史及台灣語言有深入認識。王育德也算是他的啟蒙老師。
工作坊也安排陳正雄老師擔任台南文學地景導覽,帶領工作坊成員參觀國立台灣文學館、湯德章紀念公園、葉石濤文學館、王育德紀念館、白話字等文學地景,增加譯者們對台灣文學的印象與體驗。
國際研討會於30及31日進行,計有26篇論文發表。大會特別於30日中午安排台語白話字聖經手抄本之捐贈儀式。長老教會路竹教會蘇仲超長老自幼學習白話字且長期使用並手抄整本白話字聖經。這次藉由會議期間蘇仲超長老將他手抄的白話字聖經贈送給成大台灣語文測驗中心收藏,特別深具歷史文化意義。蘇仲超長老表示,他自2002年開始抄寫白話字聖經,共抄寫了五套台語聖經,用掉一千多支原子筆,平均一套聖經約需200多支原子筆,重達五公斤。他曾抄寫聖經抄到手肘發炎而去看診,但他仍堅持抄寫下去。
聖經是被翻譯成全世界各種語言最多的宗教文學作品。其中,聖經也多次以白話字(教會羅馬字)翻譯成台語版。《新約聖經》最早於1873年翻譯出版白話字版,現行台灣相當普及的巴克禮版《新舊約聖經》於1933年出版。之後,全民台語聖經協會於2015年又重譯出版《全民台語聖經》。台語白話字對19世紀末20世紀台灣社會的文化啟蒙扮演相當重要角色。
此外,台語白話字也創造了比中國五四運動更早的台灣白話文學史。譬如,《台灣府城教會報》於1886年刊登台灣最早的台語白話小說「日本ê怪事」,遠比1918年中國魯迅發表「狂人日記」還早了32年。透過這次的捐贈儀式將讓現場及線上與會的國內外學者認識具有台語白話字特色的台灣文學內涵。關於白話字文物,讀者可參閱網站:http://www.de-han.org/pehoeji/exhibits/index.htm
大會特別安排三場專題演講。第一場由台灣大學日文系退休的趙順文教授分享他多年來從事台、日交流的經驗。第二場由台文筆會前理事長陳明仁發表異時空的台語文學語言。第三場由越南知名作家謝維英(Tạ Duy Anh)發表台、越文學交流之見解。
陳明仁為戰後較早開始從事台語文創作的作家之一。他的台文作品也於2019年由日本國書刊行會以《台湾語で歌え日本の歌》書名出版,為有史以來第一本翻譯成日文版的台語文學作品。該書由酒井亨、近藤綾、吉田真悟、小川俊和等聯合翻譯。陳明仁回憶道,王育德在世時,他曾多次幫忙將王育德的手稿秘密拿回台灣給前衛出版社出版。
謝維英(Tạ Duy Anh)為越南知名作家,曾出版十幾本著作並獲文藝報及軍隊文藝雜誌文學獎等獎項。成大越南研究中心、台文筆會及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最近與作家謝維英合作將其名著SỐNG VỚI TRUNG QUỐC翻譯成台文及中文並以《與中國為鄰》為書名在台灣出版。
本書可視為當代越南知識分子如何看待越中關係及東南亞海議題的代表性觀點。謝維英表示,因為讀了成大越南研究中心翻譯的越文版《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才對台灣文學有深入瞭解,也才認識到原來台灣有自己傳統的台灣語言而不是使用中國普通話。謝維英相當肯定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團隊所做的文學交流的努力及成果。
總統府資政、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蕭新煌教授表示,《與中國為鄰》是一本有血有肉的見證,一本越南愛國知識份子在看清中國歷史和當代野心後,寫下的證言:與中國為鄰大不易。
想想論壇主編許建榮博士表示,如果近鄰是惡鄰,那就會成為長年的夢魘。在越南數千年歷史之中,中國一直是越南擺脫不了的惡夢。曾經從軍,如今是作家的謝維英,從越南與中國的歷史、東海的國際情勢(中國稱南海)、以及中國可能的行動與越南的抉擇等三部分,宏觀分析越南與中國的關係發展。
近年來在國立台灣文學館及民間團體譬如台文筆會、台越文化協會及台灣羅馬字協會等的努力下,台灣文學在國際上的能見度日趨熱絡。以越南為例,兩國之間的文學翻譯與交流已達到空前的巨大成就。譬如,第一本台灣布袋戲台語劇本《決戰西拉雅》已被翻譯為越南文且由越南知名的世界出版社出版。
此外,廖瑞銘教授的《舌尖與筆尖:台灣母語文學的發展》越文版也由越南作家協會出版社出版,葉石濤大老的《台灣文學史綱》越文版也由越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等。同時,不少越南文學作品也被翻譯成台文及中文並在台灣出版。譬如,《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肩上江山: 越南現代詩選》、《越南現代文學》及《探索越南文化本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