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想想】奧地利防疫一路走來跌跌撞撞,讓我們學會什麼?

友善列印版本

總是自認「位於歐洲心臟地帶」的小國奧地利,在中國武漢爆發疫情時,只把這件事件當做是遙遠的東方國度的新聞。跟馬上進入超前部署的台灣政府相比,九百萬人口奧地利的態度幾乎只能用「天真爛漫」來形容。

其實絕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都採取事不關己的觀望態度。德國的健康部長Spahn更是在2020一月底記者會上,露出微笑自信滿滿地說:「我們完全沒有理由需要緊張。」

奧地利:從毫不在意到強硬抗疫

直到確診病例在歐洲各地出現,以燎原之勢擴散開來,安逸的歐洲各國才猛然驚覺,確實有十足的理由必須緊張!

在二月底,奧地利官方證實第一起從鄰國義大利進來的確診病例。奧國幾乎沒有任何應對傳染病的實戰經驗,也只能硬著頭皮上場。我認識的奧地利人,絕大多數從來沒有買過口罩、也沒戴過口罩,更不知道要壓鼻樑片,才能讓口罩跟鼻樑貼緊。還記得在一開始防疫時,不少奧國友人不解地問我,「到底口罩的哪面是朝外?」

三月中奧地利儼然進入社區感染期,每日確診病例也達到近200例時,奧地利政府毅然決然宣佈封城(其實台灣目前的「第三級警戒」,很多部分跟奧地利的封城措施非常相似)。奧地利採聯合政府制,目前是中間偏右的保守黨「人民黨」和以環保議題及人道主義為主軸的「綠黨」執政,新政府上任才不到幾個星期,還在磨合期就遇到疫情的挑戰。所有在野黨破天荒與執政黨攜手合作,口徑一致,做法一致,宣導有方,人民配合度也高。

奧地利很快地將疫情壓下來,甚至引起國際媒體關注。CNN當時更是就此專訪奧地利年輕總理庫爾茨,他操著奧地利口音十足的英文,興高采烈地告訴記者,這全是人民共同合作、願意共體時艱的結果。

然而,奧地利漸漸地鬆懈下來。從秋天起,確診人數悄悄攀升,病毒擴散速度來勢洶洶。沒幾個月竟然一度飆到一天通報八千確診個案!政府重新推出防疫措施,其中包含軟封城。

但因為人民多半呈現防疫倦態,防疫效果平平,直到疫苗接種終於上軌道後(目前每日達約十萬人次),確診數終於持續下降,五月中每日通報量,約落在每日四百到六百之間,生活中的許多限制也取消,鬆綁法規,生活也大致恢復正常。

看到這樣的發展,可能你會想:為什麼不到兩百例就全國強制封城,而一天六百例竟然鬆綁,讓人民們回歸正常生活?

關鍵不在於每日通報確診數

從零星的境外移入到進入社區感染期,奧地利政府的目標從來就不是「零確診」,而是「降低感染速度」和「不讓加護病房崩潰」。

每天官方公佈的確診數量,其實不過只是呈現「現有檢測能量能夠篩檢出來的確診數量」。通常週一確診數還會下降,原因很簡單:週日檢測量較工作日低。

假設A國一天的篩檢量是100人,裡面有10人確診。而B國一天的篩檢量是三十萬人,其中有100例,確診率大大低於A國。但新聞標題可能會這麼下「A國僅僅十個確診病例」、「B國狂增一百例」。造成B國疫情比A國嚴峻的印象!

奧地利的篩檢能量,從一天幾百、幾千,到現在一天能做到數十萬人次檢驗,就是為了把看不到的確診病例找出來。首都維也納也曾有五天一百萬人次的篩檢量紀錄。

簡單來說,在社區感染時期,測得越頻繁,就越有機會揪出更多的漏網之魚。奧地利在短短幾個月內,篩檢量大幅提升,確診病例數字高達四位數,也登上許多國家黑名單。竟然也有駝鳥心態的在野黨政客跳出來呼籲大家:「不要去篩檢,才能壓低數字!」

奧地利推算醫療體系負荷量有個粗略的算式,叫做100:10:1。意思是每一百確診病人中約有十位需要醫療資源(因為實際上絕大多數病例是無症狀或是輕中症狀),這十位中約有一位需要加護病床。

此外,當確診數字上升,政府推出防疫措施後,效果至少要十到十四天才能看見。其實甚至數據在下降前會上升,因為這些數字呈現的是到潛伏期和防疫措施開始實施之前感染的病例。

奧地利官方天天上午固定公佈數據,媒體也會報導各項重要的指數:昨日確診人數、確診累積總人數、目前確診人數、已康復人數、需住院病人數量、加護病入數量、一般病床空床數量、加護病床空床數量、基本傳染數RO(一名確診病人傳染給多少人)、每日通報數量、快篩數量、PCR篩檢數量、病故人數、每十萬人感染率、7天發病率、確診病例年齡層等等。

在地方通報中央時,難免也會發生卡件、實驗室忙不過來,而遲緩通報。校正回歸的情形在奧地利也發生過幾次。大家也了解,實驗室還有各地衛生所都是賣肝在工作,真的不需要人民潑冷水亂猜忌。

不執著在每日確診數,而是了解各項指數,理性看待和追蹤,才能打這場長久的防疫戰。

關鍵在於:人民配合

再好的防疫措施,沒有大眾的配合、確診病人不配合疫調,也無法發效。中央和地方也必須同心協力,人民才不會無所適從。

奧地利剛開始防疫能夠成功,就是因為中央、地方、人民彼此協調。因封城被迫歇業的企業,政府砸錢進行實際補助,也為公司行號發(部份)薪水給員工。當時在野黨也全力配合,所有相關政策皆能順利通過。

兩個執政黨的聲望升溫,尤其是綠黨籍的健康部長Rudolf Anschober。他在記者會進行說明和宣導時,不卑不亢,溫和有禮,受到多數民眾的愛戴(但在不眠不休工作十四個月後,他健康每下愈況,因而請辭,目前的健康部長Mückstein無黨籍,是一位聲望極高的維也納醫生)。

兩個執政黨聲勢看漲,在野黨很明顯緊張起來。以「監督政府作為」為由,不斷扯政府後退,在野黨國會議員不僅在開會時帶頭不戴口罩,甚至還煽動民眾上街頭抗議政府無能。

地方政府有時因人力不足、缺乏硬軟體、甚至基於政治考量,跟中央政府唱反調。就連兩個執政黨也不時互推責任,加上資訊錯亂、不時互相推皮球。

而政府確實也進退兩難,就看我本身所處的藝文界吧!雖然奧地利常以「文化立國」口號自鳴得意,視藝文為重要產業。但因應措施,禁止所有文化活動,重創藝文界。雖然政府對藝文界進行大規模的補助,有納稅人身分或繳納社會保險的藝術家每個月可領取一千至兩千歐元的津貼(約台幣三萬五到七萬元),但是這張社會福利網,還是無法救濟到所有藝文界人士,加上政策反反覆覆,讓藝文界無所適從。

種種環節,導致人民防疫意願越來越低。在第一次封城時,全奧地利宅在家,手機移動率下降了近80%,而半年後的第二次封城,手機移動率下降不到30%。

朋友間打招呼問:「你快篩了沒?」「你接種疫苗了嗎?」

政府其實也很清楚關不住人民,體會大家渴望過正常生活的心情。數個月來在全國上下建立了頻繁的免費篩檢網。雖然快篩的準確度不如PCR,但是可以靠密集的反覆篩檢來提升準確率。有人質疑快篩劑中是否含有致癌物質,為數不少的民眾因而裹足不前。

政府想出新招式,想要理頭髮或是去做SPA,只要是一對一的近距離服務業,雙方都必須出示不超過48小時的陰性快篩證明。從被逼迫不得不快篩(因為不驗就不能剪頭髮啊!)到現在,快篩儼然成為日常生活中的輔助。

為擴大密集度,也鼓勵藥房加入快篩行列,全國上下有數千處快篩所,也有快篩車到偏鄉服務。我要去剪頭髮或做SPA前,都會上網登記去藥局快篩。整個流程簡潔容易。不論是快篩所或是藥局,我遇到的所有的人員都是笑容可掬又盡心盡力。和台北市鼓勵有症狀或接觸史民眾前往快篩完全相反,為防止疑似病患趴趴走,奧地利的快篩所嚴格禁止這類民眾前往篩檢,依規定這類民眾必須撥打專線,由衛生所派專人到府檢驗。

鑑於許多感染發生在工作場所,政府除了鼓勵在家遠端工作外,一般企業只要定期為員工快篩,也能獲得政府補助。此外,不分國籍,只要憑健保卡,就能到藥房索取免費的快篩劑,在家裡就能自己測試。

我和先生要去拜訪公婆前,也會在家先測驗。朋友之間問候,也變成了:「你今天快篩了沒?」不然就是「你接種疫苗了嗎?」

目前使用的疫苗是:Astra Zeneca、Moderna 、BioNTech-Pfizer。2021年四月奧地利國家健康部、奧地利母奶協會、奧地利婦產科協會正式發表聲明,鼓勵孕婦還有哺乳媽媽打疫苗。我閱讀相關研究報告後,決定上網報名,隔天便收到通知,五月初打了第一劑,六月初也即將打第二劑。(為保護準媽媽和胎兒,孕婦的另一半或是親密接觸者也能優先接種疫苗。)數個月前便已接種的先生帶著寶寶陪我去接種疫苗,為我打針的是一位溫柔的女醫生,她看著睡得東倒西歪的寶寶,笑著對我說:「有親餵的媽媽來打疫苗實在太好了,透過母乳把抗體傳給小朋友!」

學習與疫情共處

在這十四個月來,我們從一開始的驚慌失措,到後來平常心面對,學會了與疫情共處。做好該做的防疫措施,生活還是可以好好過下去的。緊張兮兮自己嚇自己不能抵抗病毒,污名化確診病人不能,光顧著罵政府也不能,但是保持同理心和冷靜能。如果我們無法提出更好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我們能做的很簡單,就是閉嘴,不要扯防疫人員後腿。

現在出門吃飯,老闆也會問:「3G你是哪一G?」指的是奧地利政府新推出的「3G政策」:「已接種疫苗」(Geimpft)、「已快篩」(Getestet)、「已康復」(Genesen)。如果你曾經得過武漢肺炎康復後未超過半年,體內還有抗體,就如同已接種疫苗人士對待,不需被檢驗。

而且,保持一點幽默感也很重要。奧地利教育部長Fassmann天天被家長還有鄉民修理的慘兮兮,關閉學校進行遠端教學,被罵「漠視學生平等就學權益」。開啟學校恢復正常,也被罵「藐視學生健康」。

這幾個月來,學生到學校必須進行一週至少一次俗稱「挖鼻孔檢測」的快篩。教育部長日前推出了新措施:忍者貼紙本。雖然很多人覺得貼紙很醜,但我看到時還是忍不住會心一笑。從五月中開始全國學生們每週快篩三次,如是陰性,老師便發忍者貼紙讓學生貼進本子,貼紙便是快篩證明,學子們憑貼紙便可以進行各項需出示無病證明的課後娛樂。

教育部長形容忍者是「勇者不懼」,我想,這就是我們在這條防疫的路上,不論遇到再多的不安和挫折,都要繼續維持的心情吧!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