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羊的牧羊人:80後圖博人的流亡路上

友善列印版本

自1959年達賴喇嘛流亡印度以來,圖博人的處境逐漸被大眾知道,近年來隨著中國勢力的擴張,圖博議題再次被國際社會所提起;在1997年達賴喇嘛第一次造訪台灣後,達賴喇嘛宗教基金會的設置,與2016年「藏配等同於外配」一條正式納入法規,台灣人與流亡圖博人的關係逐漸變得密切。

在這之中,常受媒體採訪,或是成為紀錄片拍攝對象的,多半是流亡社會中具備良好教育基礎的人物。或是參與政治活動、或是擔任宗教領袖,而鮮少有人記錄下組成今日流亡社會的平凡臉孔:那些居住在達蘭薩拉以外,正努力適應印度社會,並且謀求生存的小人物。在不久的未來,他們將成為支撐圖博文化存續與流亡社會的中間份子,旦達,就是眾多小人物中的一位。

旦達,以身為圖博人為榮,成為流亡中的圖博人肇因於一場意外,而因為這場意外,體認到圖博社會所面臨的危機,進而關注起國際政治並走上街頭,則是他始料未及的人生轉折。

他出生於1980年代的拉薩鄉間,與家人過著半農半牧的生活。夏日,旦達會協助父親將氂牛趕上山避暑、放牧,嚴冬來臨前再將牠們帶回牛舍。

高中那年,旦達順利考上拉薩市裡的升學高中,開始住校生活。據旦達的說法,當時圖博境內的藏漢衝突較境外來得低,校園裡圖博學生與漢族學生各占一半比例,平時都能和睦相處,封建高壓的體制才是形成族群衝突的主因。高中生活開始沒多久,旦達就因為不滿僵硬的授課方式,而與老師起了衝突,自辦了休學,離開學校。

休學後一年,旦達在拉薩市擔任過保全、會計,最後被礦場經理提拔為貼身秘書,掌管礦場的帳冊清點、物料管理,當中也包含了屬於管制品的炸藥。公司另外配給了獨立宿舍,除了假日回鄉下探望父母,多數時候,旦達都待在拉薩市裡。

當時,他在宿舍收留了一名邊境地區占姆來的青年。因為青年的母親在拉薩市開設的育幼院遭人侵占,兩人被迫流落街頭,在與母親失散後,不諳拉薩方言的青年頓失經濟依靠,平日協助旦達跑腿,順便尋找母親。另外一位渾名龜蛋的朋友,在旦達輟學後不久也跟著輟學了,卻是因為曠課情形太嚴重,輟學後龜蛋整天無所事事,時常來宿舍探訪兩人。

直到礦場發生意外的那一天。

其實旦達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只記得那天,警車包圍了礦場,看似在搜索著些什麼,在警察帶走礦場經理後,旦達很快地就察覺到,即便自己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但出身鄉下、缺乏有力人士撐腰,又日日經手礦場機密的自己,極有可能成為這場騷動的代罪羔羊。幾經思量後,決定與極有可能被自己帶累的占姆人、龜蛋連夜逃離拉薩,從日喀則西行到邊境地區占姆,越界尼泊爾流亡印度。

在這之前,旦達的遠房親戚中或有人為了宗教信仰,選擇流亡印度,但那僅僅是少數特例,況且交通阻隔,只能偶爾聽到從印度傳來的消息。繁重的工作與不甚豐沛的收入消耗了家人大部分的精力,即使旦達曾經隱約察覺到,小時候家中氂牛一夕之間消失的原因或與中國政府有關,但多半時候,他們只能選擇繼續為生活奔波。在流亡印度前,他對於印度的想像,也就僅只於達賴喇嘛,與在拉薩茶館裡販售的,一塊錢一杯的甜奶茶。

決定流亡後,旦達打了通電話給母親,說自己想回家吃頓飯。抵達家門時已經晚了,母親張羅了一桌食物便歇息了,父親倒是一反平日早睡的習慣,特地留在飯廳,陪旦達又吃了一碗麵片湯。飯後,父子倆人在長椅上抽菸,旦達說:「爸,我走了,」,隔了一會,又說了一次「我今晚就走啦!」,旦達的父親嘴角輕顫了一下,「你這孩子,同樣的話說兩次做什麼?」,終究沒再多說些什麼。後來旦達藉口夜晚風大,催促父親回房休息,確定父親進房後,這才緩緩在門口磕了三個頭,離去。

旦達、占姆人與龜蛋的旅程一開始還算平順。在離開礦場前,旦達便將手上的現金盡數縫入牛仔褲內裡,沿途三人還能購買些泡麵、火腿與汽水補充體力。為了避免啟人疑竇,三人白天盡量待在旅社裡休息,傍晚才挑人煙罕至的山間小徑,背著不顯眼的小背包趕路,幾次半途中飲用水提前耗盡,旦達與占姆人只好學會以山上未融的殘雪止渴,在百般不願下,龜蛋也學會用乾淨些的雪塊滋潤乾燥的嘴唇。

短短幾天,旦達學會從鄰近落腳處的酒吧打探避開檢查哨的路徑;也學會利用休學時保留的學生證,佯稱自己是到邊境探訪母親的學生,博取旅館領班的同情,並掩飾三人沒有邊境通行證,即便圖博人也無法在家鄉移動的事實。

占姆人平素雖然不愛說話,但總能在關鍵時刻提醒旦達與龜蛋,為三人避開危險。某天晚上,三人因貪快,迷失在山路上,雖然僥倖被在野地紮營的牧羊人收留,但警察也在牧羊人當中收買眼線,不少流亡者因為牧羊人告密,還未抵達邊境,就進了監獄。在占姆人的暗示下,旦達悄悄塞了些錢給牧羊人的領頭人,這才避免了被出賣的危機。

最後,三人駐足在一處可以遠眺珠穆朗瑪峰的村莊前。村尾有兩條路,一條通往珠穆朗瑪峰,一條通往中印邊界,往珠峰的山勢陡峭,不利於不熟悉氣候的旅客貿然攀登,遑論越界;往邊界的公路雖然平坦,但三人缺乏足以通過檢查哨的旅行證件。幾經猶豫後,三人先往山上走去,但才走了會,龜蛋就抓著自己的胸口喘起了氣,聲稱自己起了高原反應,但臉色依舊紅潤如常。

旦達與占姆人也不願說破,攙扶著龜蛋退回村莊口,旦達見龜蛋已經萌生退意,也無意強求,取了些錢給龜蛋,只叮囑先別在拉薩市區露面,帶累流亡中的兩人,便送龜蛋搭著公車離去。這次兩人不敢大意,選了通往邊境的公路,幸運地攔到一台廂型車,並在檢查哨前的拐彎處跳下車,往山上走去,試圖繞過檢查哨。

才往上走了沒多久,就聽到警犬的吠叫聲與警察的呵叱聲,旦達還無暇細想是誰走漏了風聲,就被占姆人扯著往山上逃竄。這一逃竄就是一晝夜,疲倦時兩人輪替著在山上與乾涸的河道裡小睡一會,直到兩人的牛仔褲都已被銳利的樹枝劃破,腳底也磨出了血泡,躲藏在漆黑的河道裡看著山腳下的燈火,猶豫著不知道從哪一側下山才能避開警察的追捕。

直到旦達看到一顆流星滑過天際,墜落在左側的山坳裡。

無計可施的旦達相信這是某種指引,循著左側的河道走了會,果真順利地下了山,逃過警察的追捕。此時兩人已經臨近邊境地區占姆,數日後占姆人在街上遇見老家的親戚,取得兩人的邊境通行證,混在人群中消失了。旦達在占姆地區認識了一夥準備前往印度的圖博青年,還有一名未滿十歲,想到印度找姊姊的小女孩,一群人顧了引路人,走了四十五天,抵達尼泊爾的難民接待中心。

十六年後的今天,當初與旦達一起跨越邊界的圖博青年大多已經失聯,當年的小女孩也在流亡的日子裡成長為早熟世故的孩子,透過在達蘭薩拉日本餐廳打工的機會,自學了日文,數年前遠嫁日本。

旦達抵達印度的隔日就被親戚接走了,他再次回到學校裡學習,並以優異的英文學習成績畢業,成為中、英、印三語口譯。養成了閒暇時看BBC新聞順便練習英文聽力的習慣,雖然維信仍是溝通圖博境內與境外時主要使用的社群媒體,但越來越多時候,他流連在國外的新聞網站,並且學會經營IG與臉書。

因為工作關係,旦達接觸過許多來印發展的中國公司,有時也兼管理中國員工,每當圖博同事想向不諳當地語言的中國工人哄抬物價時,總會被旦達阻止:「他們是工人,薪水可能與我們相去不遠,但工作時間卻更長、更耗費體。他們已經被老闆剝削了一次,沒有道理再被我們剝削一次。」

旦達曾經說過,小時候,受到愛黨教育的影響,總是希望當個三好學生: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有什麼好奇的事情馬上就會實踐看看。曾經,因為想要體驗飛行的感覺,在家裡找了把把雨傘,撐開了便從屋頂往下跳,還好只受了些微擦傷。上了初中,香港古惑仔電影大為流行,那時他的夢想是當個受人尊敬的老大,學會了抽菸,但或許是因為經歷過朋友死在衝突中的經驗,不怎麼愛打架。現在,他做的是流亡社群裡受人羨慕的工作,能夠照顧自己,還有能力在經濟上援助其他圖博朋友,卻自言,自己是個沒有夢想的人,看不見未來在何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