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生於香川縣。精神科醫師、作家。東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中輟,京都大學醫學院學士、醫學博士,於京都大學研究所高級腦科學講座神經生物學教室與腦病態生理學講座精神醫學教室從事研究。曾經任職於京都醫療少年院與山形大學客座教授,目前是岡田診所負責人與大阪心理教育中心顧問。
思想控制的本質是欺騙
思想控制是透過影響人類的思考或情感,控制對方言聽計從。重要特徵是必定存在「控制方」與「受控方」,兩者的關係稱不上平等。控制方利用受控方的信賴,進行經濟、心理的壓榨,並藉由受控方的犧牲獲得利益。
在社會日益擴張、人際關係益發匿名化的情況下,假消息越容易隱瞞真相,接近不特定多數人時,也不用擔心前科或黑暗的經歷遭人發現。就算過去人人皆知的惡行,無人理睬,到了這個時代也能憑藉外表、捏造的事實、充滿自信的話術騙取他人的信賴。
一般為人所知的思想控制是獨裁者、邪教領袖等上位者控制部下、成員的心理層面,或情報機關指揮遭到洗腦的調查員。其實從欺騙消費者的推銷行為、專橫自私的上司逼迫下屬聽命行事、丈夫向妻子施暴,都屬於近在咫尺的思想控制。
有一句俗話:「控制是一種癮。」控制會帶來令人上癮的快樂。無法抗拒這種樂趣的誘惑,便會沉迷於逼迫可以操控的對象言聽計從。
這些控制他人心理的人,基本上都是自戀型人格。獨裁者和邪教領袖古怪的個性與兒戲般的行為,也都是源自幼稚淺薄的自戀型人格,與虛張聲勢、逞強稱能、毫不在乎的欺負弱者的幼稚行為相通。過往許多專家指出,領袖魅力來自近乎傲慢的自信與毫不動搖的信心。
相信各位已發現這些共通點不僅出現在邪教領袖上,也能在瘋狂的政治領袖身上一探究竟。
容易受到思想控制的主因──現在與過去的壓力、糾葛
然而人不見得時時都會受到思想控制,不少例子是平常絕不可能遭受思想控制,卻不知為何掉入陷阱。不僅如此,承受壓力或不得志的人容易產生不滿、糾葛、憤怒等負面情緒。當事人可能把這些情緒藏在心裡,表面上看不出來,或者根本沒有自覺。然而只要出現這些情緒,便容易受到思想控制。
美國記者愛德華.杭特(Edward Hunt)出版論述洗腦的名著,書中便指出這項事實:洗腦方察覺鎖定的目標懷抱不滿、怒意、罪惡感、挫折感等糾葛,便加以煽動和擴大。原本只是埋藏在心中的失意與不滿等模糊不清的情緒,在教唆之下轉換為激烈的恨意。
另一種早期的思想控制手法是「假裝」。最早指出假裝的重要性的是《君王論》(The Prince)作者馬基維利(Niccolò Machiavelli)。馬基維利表示君主不需要具備真正的信義與誠實,重點是假裝具備這些特質,並讓對方相信。假裝成最值得信任的對象,贏取信任,之後誘導對方聽命行事就簡單得多。這些都是不分時代的常用手段。
如同前文所述,假裝的能力是社會化大腦的基礎。社會化大腦又稱為馬基維利智能。馬基維利智能優秀的人藉由巧妙的假裝行為,獲得對方信任,逐漸影響其思考與行動。
普林斯頓大學的學者傑克.維儂(Jack Vernon),曾用膠囊艙進行一項實驗。他讓受試者挑選聆聽三十分鐘關於基督教的無趣錄音帶,或者持續播放內容引人入勝的回教相關錄音帶。大多數的受試者都選擇後者。等到走出膠囊艙時,他們都對回教抱持好感。
實驗結果代表人類的大腦需要適量的刺激,方能正常運作。刺激可以換成資訊,資訊量過多或過少,都會造成大腦無法發揮正常功能。因此處於接收資訊極度缺乏的情況下,大腦會吸收所有接收到的資訊,就算是原本難以接受的信念,也會放棄抵抗,自動吸收。新的信念徹底滲透至心靈深處,甚至顛覆原本的想法,這正是洗腦的原理。
洗腦還可以利用並剝奪資訊或感覺完全相反的原理,也就是持續刺激和給予過多資訊。大腦不斷接受過多資訊,會逐漸失去自我思考與判斷的能力。就算剛開始強烈反抗,反抗程度也會隨著持續接收相同訊息而日漸下降。當資訊過量,大腦漸漸無法判斷是對是錯,轉為被動接受。現代人處於孤獨是理所當然的環境,又日日夜夜接受來自媒體的大量訊息,等於同時面對感覺剝奪和資訊過剩的危險。
閾下刺激
思想控制史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發現「閾下刺激」(subliminal stimuli)與發展出活用的手法。一九五七年一名名為維凱里(James McDonald Vicary)的市調專家召集五十名記者,舉辦盛大的記者會,播放混入閾下刺激影像的電影,同時公布閾下刺激的效果。維凱里的實驗是在電影《郊遊》中混入瞬間出現「吃爆米花」與「喝可樂」等命令句,並調查觀眾看到字句所受到的影響。爆米花和可樂的營業額分別因此成長了五七.七%和一八.一%。他是第一個以「閾下」一詞說明這種手法的人。
閾下刺激無法主動感知,能避開理性的檢視,直接訴諸本能的欲望。維凱里宣布研究結果的時間可說是正逢其時,民眾因此普遍認知利用影像媒體的思想控制,閾下刺激也成為眾所皆知的名詞。
利用閾下刺激的方法有兩點嶄新變革:第一點是不容易被發現;第二點是能同時影響多人。這可說是新的思想控制手法。
明顯使用閾下刺激的手法,日後激發社會大眾提高戒心,同時也成為管制的對象。然而使用更為溫和的方式,結合閾下刺激與暗示效果以影響潛意識的手法,直到現在依舊廣泛運用。普通的廣告是連結推銷的商品與正面積極的形象,反覆播放;至於選舉時攻擊敵對候選人的負面競選,則是播放令人不快的邪惡影像與音樂,連結敵對候選人與負面形象,不需要直接開口宣傳敵對候選人是邪惡人物,單單連結負面形象便能強烈影響選民,在腦中留下邪惡的印象。
在這個時代,無名小卒也能和擁有龐大資本的大企業一樣散布情報、進行政治宣傳。現在散布的資訊量多如繁星,政府當局已無法像過往管理電影和電視節目一樣,規範閾下刺激。各類新興宗教團體與危險的政治團體正利用隱藏真實身分的網站,偽裝成提供好處與資訊的善意他人,騙取信任,引導對方深入組織。
現代人暴露在大量資訊下卻又孤單一人,原以為是基於自主意識點選網路資訊,卻不自覺的習慣依賴網路,思想與行動也在不知不覺中受影響。這種情況逐漸成為日常的光景。
重新整理思想控制的原理可以發現,問題不在於思想控制的技法,而是人性的弱點與人生課題。當社會與個人的關係或人際關係瓦解時,這些弱點與課題會更加嚴重,成為切身問題。對於承受壓力、心靈受傷、渴望普世價值與愛情的孤獨現代人而言,唯一保護自己的方法就是認識這些陷阱與危險,提升免疫力。
書名: 《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598
作者: 岡田尊司
出版社:遠流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