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in,多年前曾寫過幾本關於搖滾,以及女人在唱歌的書。現為整天煩惱下一頓要煮什麼的宅婦一枚,偶爾煮字療飢,在鍵盤與檔案間攀爬維生。
走過將近40個年頭的英國著名獨立廠牌4AD,在百花齊放的1980年代,以令人難忘的天籟飄渺美聲與前衛的搖滾樂風奠定不朽經典的基礎,其品味之高卓,更讓能在這個廠牌裡打下一片天地的樂團,幾乎都成為後世典範。所謂「4AD之聲」中極高比例的女性樂人/主唱,也為女性在搖滾樂界的表現增添了更多、更寬廣的可能性,讓傳統觀點中的陰性特質與搖滾精神毫不牴觸,進一步帶動了搖滾樂更多采多姿的新時代樣貌。
成立於1987 年的 Lush ,便是4AD旗下一個存在時間雖不長、卻擁有重要地位的樂團之一;一共只有三張正式專輯、一張迷你專輯、數張合輯的他們,卻被認為是「瞪鞋」(shoegaze)搖滾不可忽視的龍頭團體之一,而且,他們融合了前輩團體My Bloody Valentine略帶神經質的咆哮、 Cocteau Twins 囈語般的夢幻流行風格,在如夢似幻的氛圍中,注入更多美式搖滾的清脆俐落、英倫搖滾的流暢敏銳,1996 年最受好評的一張專輯《Lovelife》,至今仍被眾多搖滾青年奉為傳世經典。
所謂的「瞪鞋」指的是1990、91年間在英國獨立樂界崛起的一種風潮,意指那些在台上現場演出時低垂著頭、凝視著自己鞋尖的獨立樂隊;這種文青氣息濃厚的樂風,起源可追溯My Bloody Valentine 1988年的專輯《Isn't Anything》、Ride 1990年的處女專輯《Nowhere》,甚至是Cocteau Twins的夢幻曲風與The Jesus and Mary Chain的迷幻噪音;他們以吉他飆出重重的噪音音牆,充滿十足迷幻色彩,更演繹出夢囈式的唱腔,以氛圍化的吉他噪音蓋過人聲主唱,把人聲當做是一種樂器,和noise-pop與dream-pop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shoegaze所具備的「低頭族」意義,也包含著一種含蓄、內斂、自省的性格,更進一步藉此展現出「反搖滾」的姿態,甚至拒絕被納入搖滾的範疇。除了Lush,包括Pale Saints、Chapterhouse、Slowdive、The Boo Radleys、Curve、Moose、Swervedriver等,均被歸類於這種樂風中。
然而,My Bloody Valentine在1991年11月發行的名作《Loveless》被稱為是「瞪鞋」運動的一個巔峰,但這個風潮來得快去得也快,主要是那些樂團並不喜歡被稱為「瞪鞋」,更決心走出這種音樂流派的框架,加上不敵美國grunge rock浪潮襲來,「瞪鞋」到了1992、93年間已淡出,被英國音樂媒體視為不合時宜;但他們留下的種籽,卻延續到dream-pop 、甚至post-rock之上,散佈得無遠弗屆,「瞪鞋」也重新被視為一種重要的經典獨立音樂風格。
1987年,Lush在倫敦成立,本來叫做Baby Machines (取材自蘇西與冥妖Siouxsie and the Banshees 一首名為"Arabian Knights"曲中的歌詞),主要團員包括多年同學的Miki Berenyi(主唱、吉他)與Emma Anderson(主唱、吉他),還有貝斯手Steve Rippon,以及鼓手Chris Acland,和一位後來退出、改加入Pale Saints的主唱Meriel Barham。以一頭搶眼鮮豔紅髮為招牌的Miki Berenyi是日本跟匈牙利混血,有一張東方面孔;Emma Anderson除主唱外兼負責合音的角色,而Chris Acland則是團內穩定的力量。一開始,樂團走激烈的龐克風,甚至是暴女搖滾(Riot Grrrls)歌曲,用厚重龐然的吉他蓋過(樂團自述:因為緊張而顯得虛弱的)歌唱聲。後來,兩位女主唱開始為發行專輯而認真創作歌曲,才漸漸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1989年,4AD和她們簽約,發行了有六首歌的迷你專輯《Scar》,隨即大受好評,使樂團能見度大為提高,也很快被貼上「瞪鞋」標籤;隔年,她們發行兩張EP,一張是由Cocteau Twins的Robin Guthrie所製作的《Mad Love》,另一張則是Tim Friese-Greene製作的《Sweetness and Light》;這三張作品後來整合成《Gala》這張合輯,在美國、日本等地發行,也受到相當程度的歡迎,打開了Lush的全球知名度,也讓他們在這些地方展開演唱。
1991年十月,發行《Black Spring》 EP 後,她們隨即在1992年一月發行了首張全部都是新作的完整專輯《Spooky》,同樣由Guthrie製作,以厚重的吉他音牆展現出神似Cocteau Twins的聲音,和樂團初始的聲音相去甚遠;對這種作法,雖然呈現出分歧的評論,但專輯本身仍受到大眾歡迎,攻上英國專輯榜第七名,單曲 "For Love"也成為樂團首次晉入單曲榜前40名的歌曲。
這張專輯發行後,貝斯手Steve Rippon離團,由Phil King取代;樂團持續在美、日等地打開知名度,也在主辦人Jane's Addiction/Porno for Pyros 團長Perry Farrell的欽點之下,參加了1992年的Lollapalooza音樂節。接下來的專輯《Split》卻好事多磨,前後更換了Bob Mould、Mike Hedges、Alan Moulder三任製作人,最後在1994年5月30號先發行了兩張 EP("Hypocrite" 與 "Desire Lines"),才在6月13號發行《Split》,但卻不如上一張《Spooky》受到好評。
屢受挫折的Lush,接下來發行單曲亦不順利,一首"The Childcatcher"就錄製了三個版本,於是她們決定和經紀人Howard Gough拆夥,把重心放在尋找新的、合適的經紀人,把汲汲進攻美國一事挪後。結果,樂團的第三張專輯《Lovelife》乃是由樂團的現場演唱工程師Pete Bartlett製作,於1996年3月發行;其中降低了厚重吉他音牆的效果,顯得更為活潑、流暢,更貼近當時流行的Britpop風格,因此也成為Lush音樂生涯中銷售最佳的專輯,英國榜獲得第8名、在美國則進入告示牌專輯榜第189名,”Single Girl”、” Ladykillers”、”500(Shake Baby Shake)”、Pulp的Jarvis Cocker客串演出的歌曲”Ciao!”等,都是熱門單曲。
1996年9月,樂團前往日本演出之後一個月,發生了鼓手Acland因不堪長期憂鬱症,於10月17日在父母家中庭院上吊自殺的悲劇。Lush的瓦解比想像中來得快,失去了這份自創團以來在成員中擔任平衡穩定的力量,樂團隨即分崩離析,一連串混亂後,於1998年2月23日宣布解散。
的確,Lush的命運十分坎坷;除鼓手的自殺外,外界對「瞪鞋」樂風的評價起伏不定,加上眾多類似樂團如雨後春筍崛起,使得Lush不像同樂派的My Bloody Valentine 或Ride那樣受到樂評界的諸多推崇;但它作為4AD重要的樂團之一,女性主唱的嗓音和歌詞內容,不僅更進一步樹立了女力搖滾的地位,那飄渺甜美的女聲伴隨如夢似幻的噪音漩渦,營造出迷離夢幻的美感,彷彿超越時間與空間,具有強大的獨特性,影響無數後世樂團,即使解散多年仍經常被提起,《Lovelife》更被視為不可錯過的經典之一;因此,2015年9月,Lush宣佈重組,復出陣容除了主唱Miki、吉他手Emma以及《Split》時期加入的貝斯手Phil King等原班人馬外,還找來Elastica的鼓手Justin Welch,於2016年5月6日在倫敦的Roundhouse再次演出,門票在開賣後六小時內便銷售一空。後續,她們也安排前往北美演唱,4AD也將他們的作品集結成套裝再次發行,2016年4月15日,Lush宣布發行宣布發行《Blind Spot》EP,這是她們睽違十年後首次有新作品問世。但10月中,貝斯手King再次離開,隨後宣布由Modern English 的貝斯手Michael Conroy 與她們在曼徹斯特進行最後一次演出,短暫如流星的重組就此結束,徒留樂迷無限悵惘。
Lush之所以有其特殊地位,除了一脈相承4AD仙樂美聲外,更融合並改進了如My Bloody Valentine 與Ride厚重的迷幻音牆,卻又保有吉他與貝斯回饋的強勁力道、以及色彩繽紛、如夢似幻的聲音漩渦,更有著易入耳的美好旋律,讓人每次聆聽時,都能彷彿墜入甜美夢境般心馳神迷;融入美式搖滾和BritPop的活力感,更讓賴以為基礎的飄渺虛無與搖滾重力形成完美結合,也有人認為她們的音樂充分詮釋了慘綠青春的無邊夢想與活躍的生命力,無怪乎雖只有三張正式完整專輯,Lush卻能長存搖滾樂迷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