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花學運參與者,北醫義鬥社創社社員之一,持續關注各項社會議題 。一起當個驕傲勇敢的台灣人!
2020選戰的討論十分熱烈,但媒體與大眾的用字遣詞卻凸顯了性別不平等的真實狀況,值得我們深思。
每當在討論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時,由於其質詢風格十分有特殊性,鄉民或是媒體往往以「立院戰神」稱呼之,後來黃國昌確定棄選原有選區,並由其國會辦公室主任賴嘉倫參戰;民進黨則是徵召媒體口中的「太陽花學運女戰神」賴品妤參選對抗國民黨推出的李永萍,這選區才塵埃落定。各政黨的布局與選戰討論都是常態,但本文想探討的是,為何男性可以獲得「戰神」稱號,女性就要被稱為「女戰神」呢?戰神這個詞不應是男性專屬的吧?
諸如此類的用詞性別問題比比皆是,人們習慣說「女總統、女醫師、女法官、女警、女兵」等等,卻不用特別強調「男總統、男法官、男醫師、男警、男兵」等,彷彿男性就理所當然適用某些在刻板印象被認為屬於男性的職位。同樣的,對於被性別刻板印象視為女性的職位,例如護理師、保母等等,遇到男性就業者時,也一樣要被冠上「男護理師、男保母」等強調性別的用詞。這其實是語言文化上,根深柢固的性別刻板印象,並不只有台灣遇到,但確實有著反思的必要。
與過去「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印象類似,這是一種「由性別區分職業」的現象,延續了過往只有男性能受教育、負責所有家外的職務,而女性只應在家相夫教子等等的錯誤傳統。特定性別者只能從事「符合其性別」的工作,這不僅不合理,而且容易埋沒人才,事實也證明,大部分職業是不分性別的,能力才是重點。所幸時代不一樣了,性別刻板印象早已不再被奉為圭臬,人們逐漸理解到這樣不僅限制了每個人的自由,也剝奪了忠於本性、活出自我的機會,不論任何性別,都應該有一展長才的空間。然而,仍有人是不知不覺中被牽著走,導致違反性別刻板印象的工作者被質疑。例如,總統蔡英文「女性當總統」的身份就曾經遭受攻擊,不過事實證明那都是沒有建設性的。因此可知性別平權的理念是多麼重要,每個人的性傾向、氣質、舉止、興趣、專長本來就與生理性別沒有絕對關係,不應該被性別刻板印象給侷限,每個人都應學會尊重他人的多樣性。
期待有朝一日,每個人都能跳脫性別框架,以人們的本質和才能,來論斷他人,而不是性別。而媒體傳播等方面,也應跳脫窠臼,不再強加不必要的框架。如同今年三月八日婦女節時,總統蔡英文所言:「希望有一天大家叫我總統,而不是女總統。性別,不應該是評判個人表現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