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份補給】博物館還是展示館?JR東海「磁浮.鐵道館」車輛解體事件

友善列印版本

位於名古屋市金城埠頭的「磁浮.鐵道館」,是JR東海所興建的鐵道車輛保存設施,也是名古屋相當知名的景點,每年吸引約一百萬人到訪,是中京地區重要的鐵道博物館,然而最近卻發生了爭議的事件。

整個事件是在5月17日,「磁浮.鐵道館」公告將在7月17日開始,展示N700系先行製作車,並且放置在室外展示場,而原本放在此地的117系三輛,僅保留先頭車,並移至室內原本展示381系先頭車的地方。

這項訊息公告之後,名古屋當地的媒體,隨即報導381系與117系的另外兩輛車,將在6月7日展示結束後,搬離「磁浮.鐵道館」並解體。這個消息一出,鐵道趣味界一片譁然,批判聲不斷,反對者認為,身為博物館,就應該要保存過往所留存下來的鐵道遺產,而不是沒地方放就拆掉。

前夷隅鐵道社長、現任地方鐵道美食創造之會(おいしいローカル線を作る会)理事長鳥塚亮先生,就在自己的部落格,發表了「從鐵道博物館展示車輛解體,思考這個國家文化程度有多低」一文,文章裡頭就強烈批判了只顧利益不願花心思在鐵道遺產的保存。

文中也提出「博物館究竟是什麼?」,還點出日本企業雖然文明,但卻沒有文化,才會不斷發生珍貴的車輛被拆毀的事件。最後,這篇文章也提出了「不重視內場(backyard,意指館藏與研究等一般人所看不到的部門),那就不是博物館,只是假藉博物館之名的商業設施」的論點,發人深省。

「磁浮.鐵道館」是JR東海為了宣傳該公司先進的鐵道技術,並與名古屋市合作,在2007年開始設立,2011年3月14日正式開館,至今已有近五百萬人入內參觀。

「磁浮.鐵道館」的館藏,大多是原本保存在佐久間鐵道公園、JR東海濱松工場、美濃太田車輛區的珍貴車輛,在決定興建「磁浮.鐵道館」之後,這些車輛便陸續搬遷至此,不過卻有眼尖的鐵道迷發現,「磁浮.鐵道館」成立之後,有不少車輛卻因此消失,並沒有全部搬進館內保存。

然而JR東海卻認為,「磁浮.鐵道館」並非鐵道博物館,而是要展現該公司在新幹線與磁浮方面的鐵道技術,所以「磁浮.鐵道館」並沒有博物館之名。也因此2013年名古屋市的河村隆之市長,推動JR西日本的C56 160蒸機,在該市第三部門鐵道臨海高速鐵到青波線行駛時,便表示期望JR東海能與名古屋市合作,在名古屋站南的笹島地區,興建鐵道博物館。

河村市長這個提議,很明顯的就是認為「磁浮.鐵道館」不是博物館,只不過JR東海當年直接否決,還說我們已有一個「磁浮.鐵道館」,不需要再興建新的博物館,也因此這個提案便不了了之,六年後當地已興建多棟商辦大樓。

日本對台灣而言,一直是鐵道文化的發祥地,在台灣人的印象中,日本也是鐵道文化保存的大國,這從許多地方都有鐵道博物館,但台灣卻連一座像樣的鐵博都沒有,即可看出端倪。

然而事實上,日本卻也不斷的出現鐵道珍貴遺產消失的窘境,JR東海的「磁浮.鐵道館」只是其中一例,過去像是JR西日本,將1897年興建的嵯峨嵐山站拆除改建,還有糸魚川的珍貴紅磚車庫拆除,改為新幹線車站等,JR九州也將熊本站的紅磚車庫拆除,這都是讓人悲憤的。

日本是如此,台灣更是不勝枚舉,每隔一段時間就聽到,有珍貴車輛被拆除,或是某某舊車站被「好好看」,這些事件都應該讓我們省思,究竟對於鐵道文化,我們要的是什麼,只是譁眾取寵,還是維持現狀,讓後代人們,能夠了解他們的祖先,鐵道在生活中留存著什麼樣的功能,並告訴他們,能夠看到這些珍貴的工業遺產,是很幸福的事情。

事實上,寓教於樂非常重要,販賣商品也是博物館推廣文化與保存,並且增加收入的重要手段,但後端的保存與研究,才是博物館最重要的責任,就如同鳥塚亮先生所說的,少了這個部分,還配稱為博物館嗎?台鐵台北機廠能夠全區保留,未來也將成為國立鐵道博物館,但如果我們連最根本的鐵道保存與研究都做不到,就愧對「博物館」這三個字了。

台灣因過往的歷史,而擁有相當豐富多元的文化,這就是台灣之所以如此迷人的地方,我們無須妄自菲薄,該當好好展現自身的文化融合,就像是台灣的鐵道,日本的鐵道卻行駛著來自美國的機關車,牽引著印度製的車輛,這就是台灣。

如果我們無法認真的研究這段歷史,並且保存相關的史料與車輛,那我們將如何向來自外國的訪客,展現台灣的鐵道文化?又我們將如何告訴後世祖孫,原來台灣的鐵道曾經如此精彩?「磁浮.鐵道館」的珍貴鐵道車輛解體事件,值得你我深省。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