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已投資緬甸東枝地區,2016年加碼投資緬甸。曾赴緬甸仰光、奈比多(首都)、蒲甘、東枝實地考察基礎建設、房地產等。刻正學習緬文。
《圖書館戰爭》是我相當喜愛的日本作家有川浩老師作品,無論是小說、動畫、或由知名編劇野木亞紀子老師改編的真人版戲劇與電影俱有不俗表現。該作將看似八竿子打不著的「圖書館」與「戰爭」巧妙結合,建構出獨特的世界觀,其中更蘊含深刻意涵。
電影版開場以《圖書館自由宣言》揭開序幕,並貫穿全片,宣言的重點在於: 圖書館反對一切不當審查,意即守護圖書便是守護人民的自由。而宣言的出現肇因於1989「正化」元年,一個虛構的日本年號與架空的日本社會,卻開始實施「逼真」的法律《媒體良化法》,政府全面審查圖書並加以焚燒銷毀,剝奪人民閱讀、言論乃至於思想上的自由。
直至2004年對抗審查的唯一組織「圖書隊」成立,女主角笠原郁正是在高中生時代受到圖書隊隊員,未來的教官堂上篤的「拯救」,得以守下心愛的書籍,自此追隨堂上的腳步加入圖書隊,一同為守護書籍奮戰。
依《圖書館法》建立的圖書隊與以《媒體良化法》成立的良化隊常因價值觀的矛盾正面交鋒,由於雙方是在日本都市作戰,武裝衝突其實較為接近「城鎮戰」,圖書館要塞化,並以輕武器的特戰隊模式進行。
有川浩老師相當用心地將圖書隊的成立、架構、組織有模有樣地描繪而出,圖書館的組織其實相當龐大,家大業大到已有「國中之國」的味道,配上多達3萬人的軍事部隊,卻以威嚇射擊為中心,謹守不以殺傷為目的之專守防衛戰鬥方針,無法先發制人,並於有限時間內進行戰爭。
如此被動的戰鬥方式常讓圖書隊身陷危機,卻還是有這一批人不以為忤,心甘情願,設定可能不盡合理,卻體現圖書隊「為守護而戰」的最高宗旨!觀影時每每想到有一群人願意為了人權自由而奮戰,我總是感動得久久不能自己,也讓我從中得到許多啟示:
其一 人權的「具現化」教育
人權當然重要,畢竟不如柴米油鹽醬醋茶或「發大財」得以輕易量化,其實極為抽象,但《圖書館戰爭》中無論是《圖書館自由宣言》、《圖書館法規要覽》,甚至是圖書隊的甘菊花徽章,無不讓自由、人權等概念化為現實,使我深刻體會到人權教育的可能方向。
嚴格來說,形象化可能會讓概念的深意無法徹底傳達,也就是說「比喻」雖然易於讓人理解,但有時並無法完全表現概念的全面意涵,只是要讓人權或民主自由等概念眾所周知,無不需要一個「記憶點」,可能是歌曲或書籍等,將感性與理性融合一起,方是人權教育深入人心的重中之重。
如2016年的「言論自由日」在地方政府常有人權講座之類遍地開花活動,但之後回想起來,能說出留存之記憶必然不多,但若將《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的廢止關係文書轉化為代表台灣保障人權重大里程碑的象徵事物,再透過輿論或媒體批露,甚至進入教科書體系。久而久之,必然形塑成人權的象徵,成為集體記憶,將人權教育厚實扎根。
其二 人權教育的創意推廣與結合
與其一的觀念類似,不過此處所指的是人權教育的推展執行模式可以再行活潑化,如國高生必有的畢業旅行或校外教學,交通部觀光局或文化部都可以藉由補助方式,鼓勵學子遠赴國家人權博物館之「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參訪,而且定要進行專人導覽,不能走馬看花,同時搭配離島本身的美麗風華,將教育與旅遊相結合,並兼顧刺激花東觀光旅遊之功效,何樂不為?
而北部外民眾也能設法使其規劃順道至「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或總統府參觀,特別應加大總統府開放力度,畢竟總統府歷經日本與國民政府時期,「兩個威權,一次滿足」,會讓人權教育加倍添色,同樣有提振內需功效。
其三 以大眾娛樂或傳播的面向切入的人權教育
近來台灣婚姻平權,亞洲第一,身為台灣人,我與有榮焉。婚姻平權自屬人權之一環,但為何反彈力量如此之大,還是在於人權觀念尚未普及。而移風易俗收效最速的不脫大眾娛樂或傳播。美國好萊塢便有多部談論「同志」困境的電影,不斷探討該議題,才使得大眾得以扭轉傳統觀點。台灣固然也有類似影劇,但顯然力度不足,覆蓋層面不廣,尚有強化的空間。
另外,既然台灣反對婚姻平權的人士以教會為主力,那就應以教會說服教會,但切記在指涉教會上無須冠以保守或開明,帶有正負面意涵之標籤,並應從宗教入手,若是有部能探討信仰與婚姻平權的現身說法影劇更佳,如電影《為巴比祈禱》般更得以感動人心,真切地翻轉人權教育。
《圖書館戰爭》透過一個部分架空的世界,去刻劃「言論自由」這個既嚴肅又深刻的主題,並提供我們許多啟發。畢竟如果沒有比較或失去,很少人會真正知道自由之可貴。我們能看想看的書,說想說的話,無須為斟酌字句而膽顫心驚,是件多麼幸福的事。這樣的台灣,絕對值得我們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