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闖入日本職場,期許能認真觀察、感受、發掘出各種日常與非日常的有趣角落。
日本上班族工時長,加班是常態,過勞新聞亦時有所聞,日本職場是否真是無法逃脫的勞動地獄?每間公司都有自家的經,不過「Happy Monday」、「Flextime System」等休假制度,確實讓才甫進入日本職場的筆者就很有感。
先簡述一下筆者自己,過去在日本有過打工度假、就讀專門學校與接案寫稿的經驗,但正式進入體制成為社員,則是最近才開始的事,過去工作是case by case,時間彈性,只要在約定時間交稿即可,但轉換為社員之後,開始要到辦公室出勤,職場的眉眉角角與日語的微妙曖昧還有待細細體會,不過最令人關心的休假制度,則令人很快就進入情境,攤開行事曆便有「再努力一下就好」的動力。
以明年(2019年)的休假日為例,包括:1月1日(二)的元旦、1月14日(一)的成人之日、2月11日(一)的建國紀念日、3月21日(四)的春分之日、4月29日(一)的昭和之日、5月3日(五)的憲法紀念日、5月4日(六)的綠之日、5月5日(日)的兒童之日、7月15日(一)的海之日、8月11日(一)的山之日、9月16日(一)的敬老日、9月23日(一)的秋分之日、10月14日(一)的體育之日、11月3日(日)的文化之日以及11月23日(六)的勤勞感謝之日。
年末年始的新年期間雖未標記放假紅字,但和台灣一樣,都會是一次可以好好與家人相伴的長假,許多公司行號預計會從12月29日(六)放至1月6日(日);類似台灣清明掃墓的「盂蘭盆節」 也未標示在行事曆上,但同樣也有放假,通常會在8月13日至15日。5月3日、4日、5日為日劇中常見的「黃金週」(ゴールデンウイーク,Golden Week),不只是三連休,往往會把4月29日的昭和之日連同最近的週末一塊兒算進來,又形成一次大型連休。
以2019年為例,5月5日兒童之日時逢星期日,這時又適用了「振替休日」制度,也就是當假日碰上星期天時,便會延至週一繼續放假,這點則和台灣相同,所以就變成四連休。但明年比較特別的是,春末有日本皇室的重大儀式,4月29日的昭和之日原本就放假,4月30日日皇明仁退位、5月1日皇太子德仁即位,調整之後又可望有一場大型的10連休。
除了與歷史相關(如建國紀念日、憲法紀念日等)、季節有關(春分之日、昭和之日)等假日之外,或許有人會注意到成人之日、海之日、敬老之日與體育之日等這類看名字似乎知道它為何放假,卻又不太能Get到箇中道理的假日。其實還是各有典故的,比如「海之日」可追溯至1876年,當時明治天皇為巡視東北地區,首度搭上非軍艦的輪船「明治丸」,為了紀念這一次的航程順利結束,便將平安回港的7月20日訂為「海之記念日」,不過要真的變成假日,則要到2003年。
2000年時日本曾針對休假制度進行調整,包括納入了所謂的「Happy Monday制度」(ハッピーマンデー制度),顧名思義,就是要營造出「快樂的星期一」,政府將許多假日調整為某月的第O個星期一,就能明正言順形成三連休,第一波調整的是要慶祝20歲成年的成人之日(從1月15日改為1月的第2個星期一),以及為了紀念1964年舉辦東京奧運、鼓勵國人運動的體育之日(原設定為東奧開幕式的10月10日,後來調整為10月的第2個星期一),海之日於第二波的2003年實施,改為7月的第3個星期一,敬老之日則從9月15日改為9月的第3個星期一。
攤開手帳就能感覺到的期待感,令人上班充滿動力,而平時中若遇到一些聚餐、活動想參加時,則可使用「Flextime System」(フレックスタイム)制度,彈性調整出勤時間。這是日本在1987年修改勞動基準法、1988年4月正式導入的彈性勞動時間制度。以筆者所在的公司為例,一個月可使用兩次Flextime System,須於一週前提出,出勤、下班時間可調整前後兩小時,在指定時間內(原則一週內,最晚一個月內)把待出勤時間消化掉即可。比如一般出勤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間19時,若是下班後有事,希望可以提早兩小時走,這兩小時便可以改成隔日與後天各多出勤一小時,提早上班或延遲下班皆可。
日本職場的新手任務尚有許多待解,但最實在的休假制度相當清楚又具有彈性,掐指一算,幾乎每個月都會一次三連休,加上新年期間與黃金週的大型連休,計畫出遊、可以悠哉休息的日子倒真不少,雖然加班是日常,但似乎又可以再努力一下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