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想想】漫畫非藝術?淺談那些閃閃發亮的日本漫畫系藝術特展

友善列印版本

目前故宮正在舉辦「2018鄭問故宮大展:千年一問」特展,為以漫畫家鄭問為主題,讓忽略了這位漫畫史重要人物的民眾,能夠有認識了解的窗口,讓漫畫迷能再一次回顧鄭問筆觸下帶來的感動。不過,近日卻引來一些爭議,《典藏雜誌社》社長簡秀枝撰文指出,「藝術分為應用美術與純粹美術,漫畫屬於前者,在藝術評論上,漫畫至今仍不是一種純粹藝術」,她認為「故宮是世界知名博物館,並非光華商場、秋葉原,展覽應以藝術創作為主,而不是通俗文化的漫畫展。」漫畫是不是一門藝術?通俗文化便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筆者欲用本篇文章分享幾個與日本有關的例子,作為參考。

位於東京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為日本最早的博物館,館藏約有11萬7千件,其中包括89件國寶與643件重要文化財(2018年3月數據),除了本館之外,還包括平成館、東洋館、法隆寺寶物館、表慶館、黒田紀念館、資料館等週邊展館。這座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2011年時本館舉辦了一場「手塚治虫的佛陀展」(手塚治虫のブッダ展)。

被稱為漫畫之神(並非筆者刻意「神格化」,而是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介紹中就如此稱呼)的手塚治虫曾推出了《原子小金剛》、《森林大帝》等經典作品,於晚年花了10年以上的歲月繪製的作品《佛陀》,故事以「釋迦摩尼」悉達多・喬達摩從王子成為僧侶的過程為主題。東京國立博物館於該特展中,除了展出手塚治虫的《佛陀》原畫,也一併展出實體的佛像文物。

漫畫的柔軟易讀,讓人輕巧地被帶入情境中,經過歲月粹煉的佛像,又以毫無保留的姿態矗立於觀看者面前,像是穿梭時空又可親眼所及的現實性,兩種展示品、兩種體驗,以參觀者為觸媒,漫畫與古物交錯激盪出的化學反應,經過融合與消化,又能生成出有層次的新感受,文化遺產與現代文化本來就不需要壁壘分明。修行體會在個人,你的美學經驗屬於你自己。

接下來再把場景移到法國巴黎的羅浮宮。羅浮宮於2003年時執行了一項「BD Louvre」計劃,Louvre指的是羅浮宮,而BD則是「bande dessinée」之縮寫,即法文的漫畫、連環畫之意,該計畫邀請漫畫家們以羅浮宮為主題自由創作,參與者能夠在閉館後漫遊羅浮宮,並有權進入平常不開放的展間,創作完成後再出版成冊。2009年時宛如「成果發表會」一般,於羅浮宮舉辦了「The Louvre invites the comics」特展,參展者名單裡也包含了日本漫畫家荒木飛呂彥。荒木在計畫中提交的漫畫單行本《岸邊露伴在羅浮》,便是將代表作《JOJO的奇妙冒險》裡的一名角色「岸邊露伴」拉出來當主角,以一幅傳說中收藏於羅浮宮的畫作發展出故事。

該特展簡介中提到,「博物館與漫畫似乎是兩座相距甚遠的宇宙。然而,兩者都以自己的方式,重視創造力並觀察特定的審美標準,讓它們的觀者或讀者,皆得以通往一場透過想像、探索感知與感覺的旅程」,羅浮宮館方也指出,漫畫陸續推翻了各種界線,成為當代文化實踐的關鍵領域,無論從藝術或商業的角度來看,藝術市場對漫畫越來越感興趣,亦充份顯示了該媒介的生命力與重要性。羅浮宮與漫畫界的合作仍持續著,日本也在2016年至2017年舉辦「羅浮宮No.9~漫畫、第九號藝術」(「ルーヴルNo.9 ~漫画、9番目の芸術~」)特展,並陸續到東京、大阪、福岡和名古屋等重點都市巡迴展出。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其實還更早一步,在2015年底便舉辦了「L’OUVRE 9 打開 羅浮宮九號~羅浮宮漫畫收藏展」,當時還邀請了7位台灣漫畫家聯合參展。

「藝術」這個詞有點奇妙。明明就能輕巧地靠近,增添更多生活色彩,但卻常被一些太過有心的人擺到崇高地位,反倒讓人覺得高處不勝寒,令人感冒,而錯失了許多美好相遇的契機。2014年森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特別展 高第 x 井上雄彥 - 同步的創作泉源 」(特別展 ガウディ×井上雄彦 - シンクロする創造の源泉 -),這是一項日西交流400週年的特別企劃活動,將西班牙代表性建築師高第與畫出《灌籃高手》、《浪人劍客》日本漫畫家井上雄彥做出跨越時空的結合。展覽裡除了展出高第的素描、設計圖、建築模型與傢俱等100件展示品之外,再配合井上雄彥所繪製的約40幅畫作,詩意又具真實性地帶出高第的其人其事。

在2014年的幾乎同一時期,京都府京都文化博物館也舉辦了一項跟漫畫有關的展覽「宇宙兄弟展」。《宇宙兄弟》是一部2008年開始連載、出自漫畫家小山宙哉之手的作品,故事主角為一對少年時期立誓要成為太空人的兄弟南波六太、南波日日人,長大後,弟弟日日人如願成為太空人,但哥哥六太卻過得失意。但有一天,六太卻收到了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招考新太空人的書面審核合格通知書,憶起小時的夢想,六太便決定朝失落的夢想持續邁進。展區中,除了有《宇宙兄弟》的200件原畫作品,還有作品改拍為動畫版時的設定資料,展覽裡也展出了向JAXA借來的宇宙相關資料,以及京都府所收藏的一顆江戶時代掉落下的隕石。

「高第 x 井上雄彥」展會吸引誰去看呢?可能是對高第有興趣的建築迷、也可能是曾被《灌籃高手》所感動的漫畫迷,若是兩者皆有興趣的人最幸運,倘若原只關注一方,透過這場展覽必然能觸及到更多對美的感動,瞬間就會對這兩個名字擺在一塊兒合不合適的疑問釋懷,哪一個領域的支持者比較高雅這種鑽牛角尖、甚至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更別討論了。那麼「宇宙兄弟展」呢?也許大部分是《宇宙兄弟》的粉絲,但在看完展覽,除了再重溫一次六太與日日人的太空人訓練與太空生活之外,既對於那些小細節的執著更有感覺,也對宇宙的浩瀚與浪漫,有了更多扎實的想像。

筆者不確定漫畫能不能算作第九號藝術(畢竟還有一說指出第九號藝術是集結了各種藝術表現手法的「遊戲」,但恐怕又要引起另一番「通俗與否」的論戰了),但如果說漫畫令人飽足、有所感、被觸動,如果說漫畫能夠能激發出更多有趣的聯想與思考,如果說漫畫能引領人們進入另一份無弗屆的幻想異次元,甚至把這些劇情的脈絡切開,試圖觀看一筆一畫的勾勒都充滿著生命力與動感的話,那麼它為什麼不能被稱為一門藝術?又為何不能放在博物館、美術館讓人們觀賞、讚嘆、並且學習呢?

我們是何其有幸,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充滿「藝術」的時代啊。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