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香港教師,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與公眾史學碩士。現任Kowloonia Ltd/九龍尼亞有限公司(香港)總監,目前在台灣設有台北及高雄辦公室。遊戲製作人,製作過在網路上有百萬下載次數的獨立遊戲「民國無雙」,成為少數較為有效推廣民初歷史題材作品的製作者。目前正在製作以架空八零年代的香港為世界觀,香港人對抗地產霸權的遊戲:「光輝歲月」。
2013年2月末,在香港葵湧貨櫃碼頭的一批碼頭工人,因為15年來都沒有薪資增長,要求加薪兩成不果而發動了罷工。多少有點標誌性質地,15年沒有薪資增長,正是從香港主權被移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1997年開始。10年來,香港的房價升了超過一倍以上,說到這情況,我想就算不是香港人,也可以理解為何會有罷工了。
[新聞] 四千人參與罷工遊行 首次上街工友感鼓舞 堅定支持工運
先不論這場工運結果如何,令香港碼頭癱瘓,確是產生了罷工應有的談判籌碼效果。像以上這一幅圖所顯示的,這場工運引起了世界各地碼頭工會的注意和支持,也成為了香港重要的新聞,每天都有更新的非議。這一場工運,無疑產生了很多重要的影響。別忘了,在1960年代左派暴動後,一向強烈排斥左派思想導致工運式微的香港,能夠出一場這種像樣的工運,並不容易,這完全超出了「香港人只認得錢」的刻板印象。
我並不想在這件事上談論香港政治的變化,因為只要在搜尋引擎輸入關鍵字,要找到比我更專業的評述一點都不會少。相比之下,這件工運有一個非常值得注目的地方,就是網路的作用。在華人世界,我們一直都懷疑網路在現實政治或社會上的力量。
一般來說,我們對網路是怎樣評價的?這不外乎嘲笑其他人上網就是宅男,或者說只懂在鍵盤上發言,在現實中無能為力;或者說,網路上高談闊論的只是偏激的少數派,根本影響不到絕大多數主流。這些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否定了網路有正面影響的力量。
要把這種觀念生動地描述出來,就是這樣:在網路上發生的任何事,都比網路外的要低一等,網路的評論家比起報章的專欄作家偏激;網路的新聞和消息比起電視台不可信;網路小說比起實體本的小說劣等;網路的社會運動雷聲大雨點小;網路,就是躲藏無能的失敗者和懦夫,做一些沒有意義、抱怨的地方。這種觀念在華人世界中到處彌漫。這是一種信仰,很矛盾地,即使在網路上也到處彌漫著相同的信仰,大家一方面使用網路,另一方面又意圖否定它的影響力。
然而,在這事件中,網路的力量十分關鍵。
據一些新聞報導,碼頭工人深感到某些工會對事情的態度曖昧,而留意到香港的工會因為政治立場的緣故,已經失能。這出現了一個很基本的問題:理論上,我們在現實社會中,要爭取勞工權益應該找工會,可是用錢或者政治權力去左右這些工會並非不可能。不過,更可能的情況是:本應該支援你的組織,因為和你爭取權利的對象,有利益瓜葛或者同盟關係,整件事情就無疾而終。這在非常講求家族與關係脈絡的華人世界裡,特別嚴重,這也是華人的工會普遍力量較弱的原因。
生命會找到出路。當「現實」此路不通時,網路就成為了一個出路。2012年9月末,在大家平時拿去分享食物照片按讚的臉書上,出現了群組「碼頭的辛酸」,那個群組第一篇文就寫出了它的存在目的:「公開高層不想為外人知的碼頭情況」。這個群組運用社交網站,把工人認為碼頭工作中種種不合理的事情,放在網路上供人關注。
這個現在將近有兩萬個讚的群組,在去年10月的時候,僅有一百餘人按讚。那時候,主要以揭發碼頭裡的不良待遇,以及一些不為人知的死傷意外為主。在裡面你可以發現很多用手機拍攝的照片,這些照片把碼頭現場的種種如實地反映在網路上。
這是非常好的例子。如果沒有手機,基本上,工人很難特地攜帶自己的相機去拍攝工作的場地;而且,沒有流動網路,他們也不容易把這些資訊從碼頭這樣的地方傳到外面。沒有像臉書這樣的社交網站,他們就沒有可以把這些資訊公開的平台。過去沒有工會就完成不了事情,今天只需要手機就可以完成。
事情的轉折在於有工人無故被解僱,此事在網路上傳開。其中非常值得留意的是,這一次吸引了多個不同的界別支持,包括泛民主派的勞工政黨「職工盟」,以及反國民教育一戰成名的「學民思潮」。他們帶來的資金、物資、人力以及策略上的支援,特別是後者,使整件事的規模提昇到不同的層次。
香港各界聲援碼頭工運。(圖片:主場新聞)
這件原本只是在碼頭裡發生的事情,很可能只是百餘人的工運。在沒有網路的環境下,很可能是被原來所屬的工會搓掉;就算不是如此,以工人的立場,也很容易因為被分別收買而遭分化。網路不僅突破了這個宿命,它還迫使之後更多本來互相推卸的眾多企業之間的利益關係,例如工會成員擁有某些公司的股權,全部暴露了出來。過往傳媒的監督工作,今天在網路上不論速度和幅度都大幅擴張。
網友們未必是行動者,卻成功扮演了「眼睛」的角色,在工人們正在工運的時候,網友同時是搜集所有有利的情報,並將情報傳達開來。事實證明,這產生的監督力,足以對被挑戰的一方施加很巨大的壓力;因為他們每一個有可能的錯誤,每一句言論,都會被徹底地調查,然後真相很快又會被公佈,過去的歷史也被很快地挖出來。在過去,這是要花很多時間,很多資料搜集才能夠做完的事情。
網路資訊時代的工運方式,在這次的事件中,展露出其特質。資訊的流通,並不如大家想像一樣只是蒸發;它能有效地轉化為一切所需的現實資源、人力或者財力。但它只是起點,這場工運的背後,其實展現的除了香港勞動條件惡化的風起雲湧外,更添上了網路資訊時代降臨的聲音。我們千萬不能忘了,我們每人都有那卑微不起眼的手機,在這件事上,它是一張怎樣的鬼牌?
傳統的武器步槍,瞄準後還需要擊中,可是網路資訊時代的武器,手機,它只需要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