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島信仰與靈異行銷(上)

友善列印版本

知名恐怖解謎遊戲《返校》的遊戲開發團隊,近日推出恐怖遊戲新作《還願Devotion》的預告片。此舉不但再次挑起遊戲玩家的敏感神經,臺灣近年以民間信仰為主軸,獨立開發的本土遊戲《冥夏之途》《打鬼》與《夕生》等作,也連帶獲得玩家的注目與感動推崇。下文將逐一把臺灣的魔島書寫傳統、民間信仰與遊戲的歷史感漸次分析,魔島信仰是如何豐沛靈異行銷。

《還願》預告片的內涵與伏筆

「Be careful what you pray for…」《還願》這句英文宣傳標語,宛如描述臺灣民間信仰習俗,向神明祈求諸願得到應允,若無適當的還願,可能將遭受負面影響。《還願》這款敘事型的3D恐怖解謎遊戲,背景設定在1980年代臺灣,在這塊信仰與生活密結的土壤上,一戶普通的三口之家,在老公寓中曾有的日常光景,以及一些難以抹滅的回憶。製作團隊表明遊戲參考臺灣在地文化與佛、道教等宗教元素,重塑八零年代臺灣生活感,並邀請金曲獎最佳樂團「草東沒有派對」擔綱主題曲伴奏。隨著《還願》預告片的出爐,再次掀起玩家熱議。

遊戲公司延續前作《返校》的宣傳手法,除了預告片的播放,臉書專頁漸漸釋出多張《還願》遊戲圖片,供玩家逐漸拼湊出離奇詭異的遊戲輪廓。例如:(一)傳統公寓大樓的紅色鐵門,上面貼著出售水族箱的廣告單,內文描述飼主的紅龍魚性格很好,但每天晚上都會對飼主說討厭的話,過幾天牠就死掉了。紅龍似乎更像是在比喻人,而不是魚;(二)另一張圖片是本小孩的日記,上面記載著賣魚缸的人叫陳伯伯,寫日記的小孩在日記說,要去陳伯伯家找他兒子玩耍,但看見陳伯伯提著兩個大水桶回家餵魚,不禁令人擔心兒子就是水族箱裡的紅龍,已遭殺害?而日記的小孩也敘述了另一大眼長髮友人美美,不只不常笑,其父總是忘記接她下課,家裡的垃圾也不倒,家裡很臭,隱約透漏了另一個高關懷家庭的存在,文末還有老師嘉獎「好寶寶淇淇」紀念貼紙。(三)再加上一張尋人啟事的圖片,則是在尋找失蹤的女兒,大眼長髮的外觀描述就是日記中的美美,預告了美美已失蹤。

所以遊戲中到底發生什麼事?日記描述的友人似乎都可能遇害了,最後一張「淇淇小廚房」廣告單的線索,似乎說明了淇淇把友人毒昏煮起來吃的驚悚情狀。隨著遊戲公司種種鋪陳,吸引國內外大量網友湧入留言,紛紛聯想到離奇的「花蓮五子命案」,以及宛如漫畫版「熔爐」的地表最驚悚塗鴉日記,成功引發玩家的期待心理與消費動機,待試玩版的釋出與直播主的參與,遊戲《還願》將有機會一舉刷新前作《返校》的紀錄,再締佳績。

魔島神怪的書寫傳統

遊戲《還願》刺激消費的動機,如果只是特殊的遊戲設計,恐怕很難在眾多選擇的遊戲世界中脫穎而出。所以前作《返校》在遊戲中細膩的政治背景書寫,同樣在《還願》中延續,不過設定的背景轉換成藉由遊戲的歷史感,召換根植在臺灣民眾潛意識裡的魔島臺灣書寫傳統,以及民間信仰。(關於《返校》的背景設定,參見拙文〈新臺灣之光:遊戲返校的熱銷內涵〉

英國作家漢卡克在「上帝的魔島」一書中,發現1424年的一幅不具名地圖中,薩塔那茲島、安提里亞島分別是一萬兩千五百年前冰融時期的日本、臺灣。漢卡克亦曾引用阿美族洪水傳說,海神警告陸神「五天之內月圓時,大海將轟轟作響,請逃往有星星的山上」,如「大海發出聲響,愈漲愈高,低地聚落全遭水淹」。儘管臺灣考古學者質疑漢卡克說法,但已提供「魔島」臺灣另一種遠古想像與神話書寫。

儘管十六、十七世紀的臺灣,仍是世界諸國的邊陲,但在拓荒者、探險家眼中,卻是具備開拓發展可能性的神祕魔幻之地。早期的怪異紀錄大多出自清代官員或外國旅人之筆記,他們的經歷或聽聞,都可能因新奇、誤解,因而染上誇張的色彩,流傳島上棲居著不可思議的異獸、周圍海域潛游著不知名的妖物。

而定居臺灣者則必需面對各種來自環境的挑戰,地震洪水、風災水患、山難等威脅,人們恐懼與難以抗衡的心理反應中,便會穿鑿附會各種傳說故事,甚至將災難擬人(擬妖)化,用以解釋這些災害的發生原因,讓自己心安。

像是地震的傳說,尤以地牛翻身最為知名,此外原住民也有巨人、豬隻引起地震的說法。而上古時代的洪水成災,原住民各族皆有流傳相關神話,在漢族的燈猴傳說中,也反映人們懼怕島沉水淹的災害來臨。由水而生的鬼怪,也需要以各種民俗儀式撫慰其魂。當然面對高山森林,如一不小心迷失,蠱惑人心的怪物「魔神仔」藏匿其中,自然就在鄉野民間普遍流傳。

作為近年最具知名度的魔神仔「紅衣小女孩」,本質上就是山精水怪。對於這些人類現實生活並不存在的精怪,漢人向來有「物久而成妖」、「物老而成精」的傳統觀念,就如同相信「人死為鬼」一樣,都是一種普遍於民間的觀念。妖精成妖怪,都是妖,即相信自然存在物(natural being)有可能時間久了之後,累積相當的能量,就變成妖了,自然的物事都有它的生命週期,但是有些物種的生命周期可能很長,或某些機緣之下,正好可以吸收日月精華、就可成精、變成妖。成精之後又知所修煉,產生可以幻化的超能力。特別東方社會又有修練與修行的傳統,也是建立在類似的信仰之上,這在漢人的文化脈絡裡,都是不難理解的事情。

透過殖民時期《日本天皇之屬島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海島逸志》、《平埔族調查旅行》、《臺灣風俗誌》、《生蕃傳說集》、《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蕃族調查報告書》、《臺灣民間文學集》、《民俗臺灣》、《臺灣日日新報》等文字記載,皆能發現對於鬼怪、魔神變幻出華麗屋舍,以幻境引誘旅人進入的描述。戰後台灣更是屢見不鮮,學者在2010年訪談的案例描述裡:「吳先生國小的時候,看到他的伯母被魔神仔牽走,整個人一直在附近的墓園走來走去,叫她也沒用,都到墳墓去抓蚱蜢來吃,最後是請地方的王爺開符,才清醒過來,回來後伯母對其行為一概不清楚」,諸如上述魔島神怪的書寫傳統,只是玩家會引起動機的原因之一。


繼續閱讀:魔島信仰與靈異行銷(下)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