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台灣協會前會長,台灣護理師、德國護理師及精神病患專業照護人,德國失智者專業照護人、從事動物輔助活動、教育及輔助治療的研究與資料搜集 。著有《借鏡德國-一個台灣人的日耳曼觀察筆記》、《借鏡德國-毛小孩的神秘力量-從歐美的動物輔助治療看台灣動物福利》。
FDP 成了自由民主抗議黨
甫在九月二十四日落幕的德國大選,沒有為德國的政治帶來應有的塵埃落定與平靜。才過兩個月,就有人在討論要再舉辦一次選舉,因為新選出來的黑、黃、綠,正好是牙買加國旗顏色的執政聯盟,已宣告協商破局。
參與協商的四個政黨,各有各的理念,就像火車對撞(參見前文),這次破局主因是自由民主黨(FDP)的政黨協商代表,在這幾周的緊密開會後,最終不願放棄政黨理念,不接受綠黨要求接受難民家屬後續來德國允許庇護的政策,而在11月19日週日晚上片面召開記者會,宣告協商破局,退出執政聯盟。
這樣的決定,讓其他參與的政黨都很傻眼,也讓選民感到驚訝。自民黨協商代表說,他們寧願不要執政,也不要錯誤執政。這句話說得很好聽,可是在全民寄予厚望的牙買加四黨聯盟下──黑色基民黨(及巴伐利亞邦的基社黨),黃色自由民主黨及綠黨,這樣片面宣示協商破局,讓全民想不透,也相當憤慨。
重新選舉憲法限制多
一次新的選舉,花費九百萬歐元。沒有新事故發生的政治局面,因為政黨無法合作就要選民再選一次,許多人都認為實在不適當。如果選舉結果仍然一樣,又該如何呢?而且目前的政府是看守政府,梅克爾總理尚未由新國會所選出,現在只是一個舊政府委託的總幹事。如果真要選舉,必須依照憲法,讓提名的總理在國會選舉中不得選上,三次選不上,才能讓總統做出重新選舉的可能。
如果真要如此,為了重新開啟大選,德國憲法規定必須讓新選出的國會議員,連續三次都選不出新總理才行。這樣一來,梅克爾又要重新代表基民黨出來再次競選總理,道理上完全說不過去。難怪基民黨黨內有人大加撻伐,嗆聲要求如果重新選舉可以,但是梅克爾應該退讓。
總統開啟政黨對話
不管梅克爾總理與其他政黨代表心裡怎麼想,總統的職責就是要開啟各黨的對話與勸說,希望減少再次選舉的龐大成本。德國總統史坦麥爾已與第二大黨社民黨主席舒爾兹會面──這次會有牙買加聯盟的組成可能,就是因為社民黨拒絕與基民黨聯合執政。
德國過去十二年來的執政,有八年是兩大黨聯合執政,長期以來,執政聯盟多達六十五%以上的國會贊成,勢如破竹,雖有穩固的執政,但反對聲音幾乎沒有,這也讓反對者聲音形同於無,民主的政黨輪替等於零,讓選民失望。左右兼具的執政雖穩定,政治卻無法反應人民的期待,政治生態有如死水。所以這次的選舉結果也是選民不再支持大黨,因而投下賭爛大黨的票選結果。
社民黨主席舒爾茲深知再繼續聯合執政下去,會把社民黨給葬送掉,所以在選舉開票之後,即刻宣示這次不與基民黨再次聯合執政。但現今的牙買加執政聯盟破局,讓社民黨主席壓力加大,因為各方為了協商出可能的執政團隊,開始要求社民黨應該同意與基民黨聯合執政;社民黨目前已鬆口願意與梅克爾就聯合政府展開談判,但內部歧見仍大。
德國政黨承諾選民為要,不求執政
這樣的政局與台灣差異很大。在台灣因為執政沒有背書,承諾書也像是衛生紙一樣薄弱,選舉結束之後,什麼承諾都沒有用,政黨所得的選票與政黨利益衝突時,台灣就是以政黨為上,承諾就用各種藉口,馬上毀掉。台灣政黨搶著要執政,因為可以拿到行政資源,升官發財。執政後做不到或是政策逆轉,也都可以沒問題,也沒人負責。反正選民沒有多大的選擇,大家只能在爛蘋果中選不爛的。
而德國的政黨起碼因為競爭大,所以多必須為選民負責,執政也就不是政黨最終的目的,他們看重的是對選民的承諾。如果承諾做不到,那就不要執政,以免被選民唾棄,最終進不了國會。這也可以看出,政黨政治的競爭大,大黨不能輕心,小黨更需小心翼翼經營。由於即使是大黨,要拿到過半也不可能,所以政黨之間的合作,彼此之間在協商時都須經過仔細考慮,還要簽下聯合執政的詳實條文契約。如果各黨在大方向上都無法妥協,那再長的協商也是讓各方更顯挫折。
這次破局,對綠黨來說,也是鬆了一口氣。因為綠黨的理念性很強,放棄太多其實是自損政黨的理念,必須接受選民的檢驗。下次的教訓,可能就是被淘汰出國會。
Minderheitsregierung(少數政府)的選項
德國政治的體制是政黨政治,也是內閣制。德國也是兩票制的政體。在多元的社會價值中,德國一個大黨大約是拿25-35%的選票。一個執政團隊的新政府通常需要過半的政黨一起聯合執政,才能有穩固的過半支持,這樣才能有穩固的政權。這次德國如果不重新選舉,其實也可以組成一個少數政府。少數政府的組成,就是政府沒有過半的國會,每個議案必須與不同政黨來協商。德國不少政治評論家多對此方案持正面的看法。因為國會不過半,與不同的政黨合作,可以帶來更有意義的法案辯論,讓民眾可以更清楚政策的理念。
德國中央政府的選舉,歷來沒有過這種少數政府的組成,梅克爾與綠黨也都不看好。因為每個政策法案都有不通過的可能,他們認為德國在歐洲的千變萬化的政局中,應該有穩定的政府,不是非穩定的政府。但第二大黨的社民黨主席舒爾茲認為可行,因為他們不執政,卻可以發揮最大的監督力道,並且每個法案的通過,都需要經過與各黨的協商。他認為,這樣的少數政府的組成雖不理想,但卻是可以忍受的。
11月24日早上社民黨宣布,為政局穩定,決定助基民黨一臂之力,再合作組兩大黨的大聯盟。年輕一輩的社民黨領袖非常反對,因為可想而知,這樣的結果,只是政治的混稀泥,無法突顯社民黨理念,並且是幫基民黨背書,好的執政,光環是基民黨,錯誤的政策,責任兩黨共抗。社民黨的理念,選民越來越模糊,之後也就會被邊緣化。
德國新局 各方期待
德國是個理性的社會,政黨競爭非常大,第二票的政黨票數比例,決定國會席次。選民的政黨選擇性也較多。在面臨新政府組成幾乎是撞牆的討論中,政黨政治的思考不能只有執政的權利分配,而必須兼顧政黨長久的經營與對選民的承諾,才能讓政黨在民主政治中,得到選民信任。下一個新局的德國,值得世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