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生,在印度工作生活,期許自己凡事要追本溯源、務求真實的台灣人。
每到星期天,印度各大報紙的分類廣告會多一個專門供「徵婚」訊息使用的版面 ,這個版面由密密麻麻的長3公分、寬5公分小格子所組成。在這一個個15平方公分見方的小格子裡所擠進的四、五行蠅頭小字,寫著的是一個又一個人至今的一生,並冀求著另一伴加入下半場的人生。
且隨意拿出一張徵婚啟事分類廣告,選定「徵新娘」的其中一個小方格,上面寫著:
SARSWAT BRHMN NM Boy, 20-09-82/
4:42 PM Delhi/ 5’8”, MBA Manager
8.5LPA, Wkg Girl Prefrd. Caste no bar.
Cont: xxxxx / xxxxx, Email: xxxxx@xxxxxx.xxx
Call Voice Ad – (xxxx)-xxxxxxx
這一串如密碼般的句子,正好列出了印度人在衡量潛在婚姻對象時會參考的幾個關鍵指標:
SARSWAT BRHMN NM Boy:描述的是這個男生是婆羅門(Brahmin, 印度四大種姓中最高階,以宗教、祀祭為業的種姓)出身,Saraswat是婆羅門種姓下的其中一個分支;NM意思是這位男士並不是猛立剋(Non-Manglik)──猛立剋(Manglik)意指出生時火星位在特定的方位而會剋夫或剋妻的人,猛立剋只能與同樣是猛立剋的人成婚;
20-09-82/4:42 PM Delhi:寫的是這是一位1982年9月20日下午4點42分在德里(Delhi)出生的男士;與華人算生辰八字的習慣相同,印度文化裡自有一套透過出生時間與地點計算婚姻匹配度的學問;
5’8”, MBA Manager 8.5LPA:寫的是這個男士以世俗觀點衡量的社會能力──身高五呎八吋,擁有管理碩士學位,任職經理,坐領85萬盧比年薪(LPA是Lakh Per Annum的縮寫,Lakh是10萬的意思;85萬盧比約當42萬新台幣);
Wkg Girl Prefrd:印度已婚女性的工作率一直遠低於世界平均,許多女性在婚後會期望(或被迫)在家相夫教子;這位男士在此強調希望能夠組成雙薪家庭;
Caste no bar:儘管這位男士開宗明義就強調自己是婆羅門階級,但在此仍說種姓差異不會是問題,能寫出這一項的也只有婆羅門階級了;
接下來就是聯繫方式與印度人的創意:透過稍微加價,投稿者可以錄製一段語音後上傳至報社的資料庫,任何撥打這支號碼的人都可以聽到這位仁兄為推銷自己的錄音。
翻到另一面,在「徵新郎」的版面上,可以看到那些以四、五行蠅頭小字來描述女性的關鍵字與描述男性的稍有不同:
TALL , Status Del/NCR M4 B’ful slim
NM girl 5’6”/17.19.87, 9:17am Delhi
Sr. Legal executive Delhi father Rtd
Sr. Air force officer.# xxxxxx
Email xxxxx@xxxxx.xxx
Call Voice Ad – (xxx)xxxxxx
TALL , Status Del/NCR M4 B’ful slim NM girl 5’6”:外表是不分古今中外描述女性的第一要素;這一句話可以直接翻譯為「高挑(tall)、纖細(slim)、美貌(b’ful),不會剋夫(NM)的女孩在尋找一個有社會地位的夫家」;
17.19.87, 9:17am Delhi:報出用於計算婚姻匹配度的生辰八字與出生地;
Sr. Legal executive Delhi father Rtd Sr. Air force officer:女方的工作與女方父親的工作有同樣的重要性──這是一位有身為退休空軍軍官父親的資深女性法務。
這種赤裸裸地以數據與種類來衡量、分類男女在婚姻市場上的價值,是印度常見的景象。在印度,求婚就如同求職一般,與台灣人熟悉的104、1111或LinkedIn等求職網站對應的是如Shaadi或Simplymarry等專門供婚姻媒合的網站。印度人會在婚姻媒合網站上傳照片、學歷、工作經驗、身高體重、家庭背景、宗教信仰等等資訊,打造出專屬的婚姻履歷,然後向潛在的對象投遞以求媒合。與求職相同,若婚姻履歷通過了對方(通常是家長)的初步書面篩選,下一步就是「面試」,「面試」包含了至少雙方與雙方家長,共四方的互相評量;若此四方對彼此的條件皆滿意,在見過幾次面之後就可以準備討論婚禮的細節了。
這種單刀直入、不囉嗦的婚配形式,很大地緩解了印度年輕人在而立之年以前惶惑的不安定感。看身邊有不少即使一輩子沒跟同齡異性講過幾次話、更別提有什麼交往機會,一路就讀理工學院後擔任工程師的男性朋友到了二十七、八歲仍老神在在的樣子,就是因為一旦由家族裡婆婆媽媽為主組成的婚配機器一啟動,從找著對象到成婚只是三到六個月之內的事:
「什麼時候要結婚?」我問;在與印度人稍微熟稔之後,這是一個表達兄弟情誼關切的好問題;
「今年10月。」他回答;
「哦!誰是那幸運的女孩?」這只剩不到五個月的時光阿,我心想;
「我還不知道是哪一位。」他回答得理所當然,我也相信得毫不懷疑。
對家族觀念極重的印度人來說,婚姻並不是兩個人,而是兩個家族的事。從雙方家庭的社經地位、種姓階級、宗教信仰到彼此的學歷、工作、收入、職等,都可以是一場婚姻成事與否的關鍵。至於說要成婚的雙方本人是否相愛,那是兩人成婚之後再去努力的事。
「若雙方條件對等,見面時又能聊得來,在成婚後墜入愛河只是遲早的事」一位父母已經開啟私人Tinder(印度流行的手機交友軟體)模式的年輕德里女孩說:「若條件相距太大,婚前的愛情也會被婚後的現實所磨光。」
東西方的愛情電影都喜歡拍攝因為「愛」而衝破種種社會限制,修成正果、過著幸福快樂生活的劇情;在現實生活中,那種先將一切條件都設好設滿後,再設法在完美條件下點起愛情火焰的婚姻,不知道會不會比以愛情為火種試圖去點著不知可不可燃的未來還要簡單得多呢?
若有誰能進行包辦婚姻(arranged-marriage)與自由戀愛婚姻(love-marriage)何者在婚姻裡得到幸福機會較大的追蹤調查,將會是一個相當有趣的社會研究。「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用來嘲弄自由戀愛男女的話,在印度的包辦婚姻中,是否應該倒過來,改成極度浪漫的「婚姻是愛情的襁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