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身分混亂,台灣人、現居中國、研究北韓、說日文、懂一點蒙古。
巴拿馬政府上星期轉移了對中華民國的外交承認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一事件引起許多台灣學者與官員對於台灣未來一連串的政策辯論,政策辯論極其豐富但少從區域安全的角度著手,這正是本文想要補充之處。
美國消失
川普上任後「美國消失」因素開始在東亞的國際結構上產生作用。直言之,從1949年以來,中華民國可以在台灣生存至今,一個非常重要的結構性因素是美國在物質能力上遠優於中國,並在主觀意識上願意維護其在東亞的霸權,這能力加上意圖的結果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70年的安然生存。
然而,人永遠是改變國際結構的關鍵變因,在一切以「美國優先」的川普上任之後這一結構性因素逐漸不復存在,巴拿馬事件前已有許多蛛絲馬跡可循。首先,在中國瘋狂制裁南韓部屬薩德系統時,美國也僅有官員口頭勸告中國不應該如此制裁南韓,但未有在政策上的實際反制作為。第二,習近平親口以戰爭相脅美國的盟友菲律賓,警告杜特蒂不許開採南海石油,美國同樣地並無實際反制作為。三者,川普上任之後,對於中國在南海的主權宣稱也傾向不挑戰,雖然在香格里拉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部長批評了中國在南海的作為,但美軍在南海的自由航行自川普上任以來也只有一次。
也因此,巴拿馬事件必須要放在這一大背景下來看待。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正如許多專家與學者已指出的,一向是美國門羅主義的管轄範圍。消息指出,早在兩個星期前台灣官員已向美國搬救兵但結果還是無力回天。可能的原因有,美國不想管、美國無力管、或者美國已和中國達成某種交易所以刻意不管(此點比較可能),但不論真實原因為何,問題本身可能比答案更為重要,台灣也是這一美國消失因素下的受害者之一。所以可以這麼認定,若未來川普不被國會彈劾的話,這一美國消失因素將會持續存在,儘管美國國會支持台灣的力道依然強勁,但此種支持是否能夠百分之百轉移至美國政府之實質作為仍有許多干擾因素。台灣必須要極其嚴肅且認真地看待「美國消失」因素對兩岸關係可能產生的衝擊。
九二共識消失
巴拿馬轉移外交承認消息一出,台灣的學者與官員意見大約可以分成兩派。一派認為這是重新梳理中華民國在台灣法統正當性的好時機,既然世界各國不承認在台灣的中華民國代表中國,那剛好藉此機會修憲、改國號、以台灣之名申請加入聯合國與締結新的邦交國等。例如:游錫堃認為「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變少了,自然台灣的邦交國機會就變多了。」此一思路尚未解決的問題是,邦交國與我國斷交主因是因為承受了中國的壓力,而非台灣自身穿著不合身的憲法。換個名字可以名正言順,但不會讓中國壓力消失,甚至有可能事適得其反,因修憲與改國號將觸及中國對台動武的條件。另外,從陳水扁政府學到的經驗是,當美國正與中國進行戰略合作時,台灣應避免打亂此種合作,當年陳水扁政府犯的戰略性錯誤之一,就是在美國需要中國就北韓問題與反恐問題進行合作時干擾了此一進程,因而被冠上麻煩製造者之名。
另一派意見認為接受九二共識是唯一解答。吳敦義說:「接受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應該可以把這僵局舒緩下來」。然而,仔細的觀察家會發現,其實蔡政府自上任以來早已經接受了「事實上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收到了去年2月王毅在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暗示(台灣新政府應該遵守自己的憲法),蔡政府並沒有實質上挑戰中華民國憲法、外交部長與陸委會主委皆任命非民進黨籍官員、政府的官方用字是中國與中國大陸並用、蔡總統也避免在國際場合說出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這一句在中國眼中看起來相當刺眼的話語。
不過,中國收了蔡政府的善意後,現在開始更進一步要求「台灣接受九二共識的核心原則—台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中國版的九二共識已明顯地和國民黨認為的九二共識背離。換言之,巴拿馬事件暗示著中國已經將國民黨在兩岸問題的市場消除殆盡,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早已不能滿足中國的胃口了,若中國決策圈裡已無對台鷹派與鴿派之分,十九大之後中國繼續堅持中國版的九二共識是必然的。
九二共識公投
台灣人該怎麼辦?儘管這在台灣人心裡不願意接受,但事實是在美國消失及中國壓力此兩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台灣的邦交國總數確實是掌握在中國手裡,這是必須先坦然接受並處理的問題。這問題可分兩個層面來處理,在實務上,蔡政府不妨訴諸中國版的九二共識公投。既然中國一天到晚拿著一個不存在的共識要脅,那台灣就依據民主國家的原則來處理。九二共識公投一來在技術上非統獨公投,台灣在國際上不太會被冠以麻煩製造者之名,二來蔡政府能因此將中國的壓力從自身上卸掉,若是台灣人民願意接受中國版的九二共識,那自然就依民意改變施政方向,若民意不接受中國版的九二共識,那也藉此開創一個民意基礎與中國協商另一個新的兩岸關係安排。
在心理建設上,台灣人必須要開始有不再以中國為座標。與中國多年的互動經驗唯一能夠證明的就是中國領導人心中沒有自由主義或者建構主義存在的空間,現實主義—強者為所欲為、弱者任人宰割—是中國領導人看待兩岸關係的唯一視角。也因此,筆者很欣賞范疇先生的論點,台灣人必須以世界的觀點看台灣,而非不斷地否定中國的觀點看台灣,以中國為座標台灣人只會甚麼都得不到,要邦交國中國搶你邦交國,要參加國際組織中國擋你進入國際組織。
台灣人必須要擁抱的是一系列中國所沒有的東西,而非跟中國競賽他有的東西。比起中國,台灣愛好和平尊重區域穩定、台灣不搞領土擴張、台灣有相對小的貧富差距、台灣有先進的醫療體系、台灣有決定自身領袖的民主選舉、台灣有透過法治原則改變既定政策的程序、台灣有性別平權的價值、台灣有超過世界一百六十個各國免簽證的待遇、台灣有自由流動的資訊等等。甚至極端地說,台灣將來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在世界上第一個沒有邦交國卻又比許多擁有一堆邦交國的國家還自由與繁榮,這是以世界為座標的台灣人所應有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