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想想】末日重生的女孩:看見非預期懷孕迷思

友善列印版本

來到勵馨第一年,有次去學校分享,結束後一個女孩支支吾吾來問:「老師⋯⋯我一直沒有避孕,會不會懷孕?」原來孩子和青梅竹馬的學長交往,二人有性行為但都沒有正確的避孕,雖然享受愛情的甜蜜,卻每個月都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著月經來臨;我問女孩,能不能使用保險套避孕呢?她說:「不太敢說⋯⋯因為都是他主導的(性)」,而且擔心關係會因此改變。

「一直沒有避孕,會不會懷孕?」沒有安全的性行為,當然有可能會懷孕!親愛的孩子,很抱歉我們的文化沒有給妳一個完整的性與性別教育,充斥著「男主動、女被動」的性別刻版印象。勵馨堅持,青少女/年,需要看見更多平等的性別權力關係圖像,所以我們一直為性別教育在努力,很多辛苦有時孤獨,但性別教育向下扎根刻不容緩。勵馨製作的舞台劇《拾蒂》,就是我們在這條偶而寂寞的道路上的光。這些年在勵馨,我常常想起這個擔心月經遲到的女孩,她照亮了其中一點點。

《拾蒂》從2015年開始演出,今年《三部曲》聚焦在「性別相關歧視」,相對於《首部曲》性侵害/性剝削/性利用,以及《二部曲》親密關係暴力/目睹兒的沈重,《拾蒂三部曲》透過青少女懷孕的末日經驗、女性的生育自主權、面對更年期與月經告別的心聲、跨性別者面對的性別暴力威脅、以及陰柔氣質男性如葉永鋕遭遇的校園或職場霸凌,呈現無所不在的性別歧視。我們從服務累積的經驗出發,藉由與女性身體對話,探索子宮/陰道的奇幻一生。

陰道/子宮,讓女人一生承受許多「輕」與「重」:孕育生命的喜悅與自豪,但因為生理角色造成的「差別待遇」,讓這種喜悅常常被遺忘,也因為「母親」的角色,女性的主體性被有意無意模糊了,甚至不被看見。

還有,「女孩子念那麼多書小心嫁不出去」這種我們以為早就過時的觀念,至今仍然出現在台灣(註一)。我們要問的是,生兒育女是每一個女性唯一想要的未來嗎?還是被期待成為女性人生的必選題?並且被規範在「正確」的時間選出答案?《拾蒂三部曲》,要說的是那些未成年女孩,在所謂「不對的時間」、「不小心」懷孕的事──有些人認為不是愛情、不是故事、更不是愛情故事的事。

「因為我們很相愛,所以覺得可以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女孩知道避孕常識,但沒有做。因為「很喜歡他,很想要在一起,有沒有小孩子也沒有關係,如果有小孩就生下來一起養。」年紀還小的孩子,還沒結婚懷了孩子,往往是她和父母關係重大考驗的開始,而且困難重重。女孩的爸爸阻斷了她的回家路:「他們比較重面子,女孩子沒嫁人就未婚懷孕,他們就會覺得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在學校也同樣面臨困境,未婚懷孕仍繼續就學的女孩,被老師強迫分享婚姻家庭的生活,「我就不想說,因為我沒有(結婚)」。當社會根深蒂固認為,既然懷孕就應該「已婚」,對未婚懷孕的女孩來說,是多大的壓力與不認同?

因為壓力,讓許多女孩選擇獨自面對非預期懷孕,不敢求助也不敢告訴同學、好友,因為社會對於懷孕的青少女不友善,充滿負面評論,常常在背後討論:「她看起來還滿乖的呀,怎麼會懷孕」、「根本是公車!」還有曖昧的口氣說:「現在的小孩啊⋯⋯現在的小孩阿⋯⋯」。

勵馨在服務中發現,大眾對於非預期懷孕的青少女,的確存在很多迷思,認為他們是無知的(性知識)、愛玩、功課不好、不懂如何養育小孩、甚至覺得他們性關係混亂。但許多只是標籤,只是刻板印象,只是錯誤的想像。來到勵馨求助的這些女孩,非常多元,沒有單一面貌,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常常都是因為缺乏「愛」,所以在親密關係中尋求或委曲自己,希望被愛。

因為迷思進而歧視,懷孕青少女被社會排除,難以得到正式或非正式支持系統的社會福利與理解,獨自揹負著非預期懷孕這個不敢說的祕密,這就是「末日經驗」。一個人面對末日,是孤單的、害怕的、甚至自責的,所以有些非預期懷孕的青少女,想要亂吃藥終止懷孕、瘋狂吃冰、露出肚子吹風想把胎兒流掉、或是把新生兒沖入馬桶,這些行為一般人無法理解,但終究成為無法挽回的遺憾。

你曾有過面臨末日的經驗嗎?覺得世界就要毀滅了嗎?《拾蒂三部曲》收藏這些渴望愛、但卻在愛裡破碎的故事。我們始終相信,伸出雙手,一顆心多點理解少點責難,多點同理少點歧視,女孩可以遠離末日,人生可以因此不同。勵馨的服務經驗發現,只要有人陪著未預期懷孕的女孩,重新學習平等的「愛」,她們很快就可以找回韌性再站起來。如果有一天,你看見末日女孩,請用雙臂迎接她們,給她們一個微笑,勇敢轉身,寫出不一樣的故事。

註一:在平均學歷普遍提高下大學性別比例漸趨平衡,但碩博士生女性比例仍低於男性,而其中博士生性別比例差距更大,至2015年女性博士生人數僅占不到四成,可見台灣高學歷的學生中女性明顯比男性少。資料參閱自教育部統計處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