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帶來美中關係新階段新形態的開始

友善列印版本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會面,一如預料沒有得到重大結果。然而此次會談絕非不重要,因為這揭示了美中關係新階段新形態的開始。

首先是中國的國家實力和它的經貿規模似乎並不相稱。中國雖然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似乎並沒有足夠的經貿工具來達成它的國家意志。習近平沒有提出新的經貿合作方案,也沒有辦法在國際上以經貿力量拉攏其他國家強化與美國交涉時的態度。前幾年的「一帶一路」和「亞投行」完全雷聲大雨點小,如今沒有任何明顯的結果,在川習會中連被討論的報導都沒有。

其次是對北韓問題,中國已經完全顯現無計可施。事實上,中國已經陷入了最為進退維谷的情況;過去對北韓的援助,既沒有多到使北韓聽命,又沒有少到國際間(尤其是美國)能夠同意中國可以撇清對北韓挑釁行為的責任。就數量上,沒有多到讓北韓可以脫貧,又沒有少到讓北韓完全無力對外挑釁。因為北韓無法脫貧(這和金氏家族個人奢靡其實關係不大),所以就永遠存在徹底倒向美日以求挽救經濟的誘因。

這不是因為和美日改善關係後,美日會給予北韓多少金額的援助,因為北韓的貧窮不是因為缺乏勞動力,而是缺乏投資和外貿──和美日改善關係才有開啟外來投資和外貿的機會,如此的發展才有永續的可能。中國之所以能改革開放成功,也是源於從1970年開始逐步和美日改善關係──季辛吉訪問中國後,接著北京獲得聯合國內中國代表權,而後中日建交,對這兩國的關係不斷升溫,直到1978年美國宣布放棄台北承認北京──有此鋪墊,而後改革開放才能加速前進。

中國如果現在對北韓增加援助,無疑等於認可甚至獎勵北韓的挑釁,當然可以穩住北韓於一時,但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關係絕無幫助。而且也不能保證北韓能持續合作多久。因為過去已援助了這麼久,一樣無助於朝核問題之類糾紛的解決。如果不再援助,則更為邊緣化。至於什麼「中美共管北韓」,「中國派軍進入扶植新政權」等,都停留在想像層面;目前中美連元首高峰會都還無法談出一點結論,要聯手解決外國政權是天方夜譚。如果沒有川習會,雙方隔洋喊話,全世界包括北韓對中美在此問題上的合作都還有一點想像空間。如今底牌盡露,因此金正恩不接見王毅,不是負氣的決定。

第三是安全上的潛在對抗。川普在習近平來訪時對敘利亞發射巡弋飛彈,表面上是打敘利亞,實際上完全針對中國;因為中國長年在聯合國裡支持敘利亞阿塞德政權是眾人皆知的事,同時習近平只來訪一天,美國完全可以等他離開後再打,因為打的是固定目標(機場),不虞它有所移動;且這次攻擊後截至本文撰寫(4月20日)沒有後續的攻擊,擺明了根本不是因為軍事上的需要才實施攻擊。美國這種在外交場合甚至可稱之為「魯莽」的行為,揭示了川普根本無意解決和中國在安全上的歧見,這次川習會反倒成了川普示威的場合,套一句中國的話說,是「捅穿了那層窗戶紙」。如果川習沒有碰面,美國不管對敘利亞發射多少飛彈,都屬於美國的中東政策範疇,北京基本上是局外人,也可以裝聾作啞;然而習近平這時前往訪美,恰巧給了川普一次難得的機會,中國不會傻到看不出美國的此舉的政治含義。

因此,這次川習會讓許多過去中國「意欲讓外界有所揣測」,或「希望保持模糊」的事情意外地更加明朗化了。未來中美之間的決策空間是否將更加侷促,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字: 川普習近平中美關係北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