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白漬》──今日的我,回憶舊日

友善列印版本

書名:《白漬》
作者:林三維
出版社:香港Kubrick
出版日期:2016/7/30

凌晨三時半,額上幾根髮絲打擾連子灰安詳的睡眠。她假裝入睡,好幾分鐘也沒有動,極力讓自己再度入夢。假如她是個什麼也不信賴的人,夢境大概是她唯一信賴的景象。起碼在夢中,她能享受重遇的剎那快感,蠢蠢欲動的控制慾在入夢之際彰顯。她內心住了一個人,繞著夢邊境行走,她思念她,期待她的再現。子灰躺在床上,在黑暗間連自己的呼吸聲也聽不見,她卻想像有牽掛的人無聲無息地在房間裡踱步,在黑暗中想盡方法,竊讀她的日記與插畫。忽然,無端的恐懼讓她不能假裝下去。

她坐直身子,除了自己驚惶的喘氣聲,什麼也沒有,這時,她才猛然記起,寫日記與繪畫的是哥哥,不是她。

她站在床邊,面朝大廳,像準備獵食的貓科動物。可是,她全身進入極度放鬆的狀態,像靈魂出竅般對視自己。她不知自己站了多久,但她無法憶起內心那個人的臉。她記得對方一手將長黑髮向上輕撥的姿態,散發騷在骨子裡的美感。子灰經常在人來人往,容易讓人走神的迴廊,回想慢動作。她幾乎回想到對方肌膚的氣味,卻與面孔無緣。子灰懷疑自己有強迫症,愈是想不起,愈強硬地要求自己回想每一項細節,直到欺騙自己,幻想便是真實。這種微小的習慣大概從作出人生選擇後便一直相伴著她,極像擴張句子。

她沒想到作出選擇後,就是從人生上退下火線,但前線後的區域卻只有徒然之感等候她,無可無不可,隨便吃些什麼、隨便和誰約會、隨便和誰生活,隨便讓誰住進心裡、隨便請她離開。她是這般決絕果斷地回應生活,成就自己。她來到小韓的房間,觀察兒子熟睡如茶果的臉。她把床墊鋪在地板,薄毯蓋在身上,嘗試聆聽小韓的呼吸聲而睡,但有節奏的輕呼聲卻組成無形壓力,她設想到不睡的可能性。於是,她掏出行李箱最沒剪裁可言的黑色風褸出門。

她忽然希望帶本小書上路,子灰不會走得很遠,但有文本在黑暗中相伴卻是不俗的選擇。子灰被這個念頭牽著走,並感到絲絲興奮。因為看書從來不是她的習慣,閱讀是屬於哥哥的。自從她剪髮後,便接受自己與哥哥是截然不同人種的事實。他的藏書是一大堆翻譯小說:村上春樹、石黑一雄、Ian McEwan 、Julian Barnes⋯⋯還有Emily Dickinson和Sylvia Plath的詩集。而她卻有一堆上高中後得不到任何人垂青的愛情小說和整套日本運動漫畫。她的電話內置了陳奕迅、at 17與林一峰的音樂,她聽不慣同學們喜歡的張懸、盧廣仲、S.H.E與蘇打綠,更遑論子白偏愛的音樂口味,那些在冰島某個小鎮灌錄、某位德國音樂家在狗的陪伴下創作的弦樂。子灰並不認為哥哥是為了獨特而獨特,然而他的存在,便是發光體,而她是他的相反;她不是他的所有。

半夜時分,大樓出口因與商場連接暫停使用。她在屋苑內的平台閒逛,玻璃門透視關閉密封的商場。她從平台到公園,沿著行人天橋散步。城門河的氣味多年沒變。子灰深深吸一口氣,讓肺部重新習慣惡臭的空氣。她望向夜色的一彎月,河水泛起凜凜的光,映照水中明暗,囚禁凌晨的浪漫。但子灰的心情無關河水,她沿河走,一點也不在乎腳邊下的水質與河水激盪。她漫無目地走,意圖讓腦袋空白,竟回到中學母校。

學校大門鎖上,她向前搖晃大門,鐵鍊發出不悅的聲音,恍似被人強制拖行的低沉抱怨,隨即傳來劃過天空的嚇人鳥鳴。子灰左右觀察,無可奈何地停止讓人猜忌的行為。學校四周高聳入雲,似是步入初中年的醜陋大樓。在地平線的人總覺得有人站在高處虎視眈眈。子灰坐在學校對面的石椅,深夜的校園寂若死灰,四周猶如裝有滅聲器。

學校更像城鄉交替被遺留的樂園。她的腦海出現無數印象模糊的人影。她們忽爾在其記憶公園現身,在草叢之間,匆匆與子灰擦身而過,就像在繁忙時間金鐘站轉線的人群,他們從不正面與你對視,就將身體靠近你,並與之融合為一,大家步伐一致,像即將出勤的紀律步隊。在眾多重疊的人影中,子灰的眼光鎖定了一個人。她對中學歲月說不上特別有情感,態度猶如現今面對人生,無所謂喜歡與討厭。但當時發生的事早被時光形塑成軼事。子灰不敢依賴自己的記述,與事實是否完全相符,但她盡了莫大的努力,重組事實留給她的記憶。

關鍵字: 香港書評書介小說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