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流浪過多年,喜歡閱讀形形色色的人類。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台灣人遇到「韓國」,就有一股怨氣甚至仇恨湧上心頭;然而,在韓流文化之下,韓國影視音樂卻又席捲台灣,台灣哈韓的聲勢早已經超過當年的哈日風潮。
最近,韓國人來台旅遊的風氣盛行,台灣街頭到處可見韓國人的身影。然而,韓國觀光客來台遭到Jerry計程車隊司機性侵的新聞,不僅震驚台灣也影響台灣的觀光形象。只不過,這則新聞卻被台灣媒體以假新聞渲染成韓國痛批台灣治安差。
這些報導假新聞的媒體分別是中國時報、101NEWS、東森新聞等等。以中國時報為例,2017年1月17日,中國時報在社會版報導韓國多家媒體痛批台灣治安差,中時指出韓國韓聯社、《東亞日報》等逾10家媒體大篇幅報導,痛批台灣治安不佳。同日的101NEWS也報導全韓撻伐台灣,韓國媒體怒批台灣治安不佳。然而,中國時報與101NEWS的報導卻被懂韓文的網友踢爆是造假新聞,網友pantenor找出被媒體點名的韓聯社、《東亞日報》、SBS、YTN等媒體新聞,仔細翻譯與此事件相關的新聞報導,才知道並沒有任何新聞批評台灣治安不佳。網友甚至發現包含《東亞日報》在內的媒體,其實是給予台灣治安正面的評價。
坦白說,在台灣要操作反韓情緒很容易。在幾年前,網路上反韓是顯學,主要緣故也是來自於「假新聞」。早在2007、2008年之間,台灣媒體一直引用中國網路媒體的假新聞大肆抨擊韓國,連帶著懶得思考查證的網友也跟著假新聞起鬨。一時之間,豆漿是韓國人發明的、釋迦牟尼佛是韓國人、孔子是韓國人、孫中山是韓國人、王建民是韓國人等假新聞流竄在台灣網路上。而帶頭報導這些假新聞的重要媒體也有中國時報,例如中國時報在2008年7月31日的兩岸新聞版刊載了一則「繼孔子之後,南韓學者稱孫中山是韓人後裔」的假新聞,這則新聞當時引爆了網友的反韓情緒。在那幾年,因為假新聞的影響,「韓國起源說」成為台灣仇韓的焦點之一。
結果,後來卻有一篇真正的新聞引爆台灣網友的憤怒,起因是韓國申請「端午」祭典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只不過,韓國申請的「江臨端午祭」與我們所認知的端午節根本不同。端午是韓國農業社會時期祈求豐年的傳統祝祭,在端午祭時,韓國人舉行投壺、假面舞劇以及摔跤、長跪等比賽進行端午祝祭,而且祝祭儀式一直保留至今。不過,台灣人長期在假新聞操弄之下的情緒,已經瀕臨看到韓國兩字就開槍的境界了。
在過去國民黨專制戒嚴統治時期,台灣與韓國邦交穩固,韓國也是台灣教科書中的堅定反共盟邦,只是為何台灣社會變得如此仇韓?問題癥結之一或許可能是在1980年代,台灣棒球重返國際棒壇後,韓國在相關比賽的小動作頻頻;加上韓國在跆拳道比賽也同樣小動作花樣多,導致台灣人對韓國反感。
政治上,1992年韓國與台灣斷交,韓國不僅強迫中華民國駐韓大使館人員在24小時內離境,中華民國大使館等資產被韓國強制接收並轉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此的斷交羞辱,也是台灣人反韓的主因之一。
雖然年輕一代的台灣人對斷交羞辱事件沒有記憶,但韓國體育賽事場上的問題一直頗多,讓台灣人記憶深刻,棒球與跆拳道一直是進行式,後來還有其他體育也是雷同。例如,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在日本與韓國舉行,不少人咒罵韓國以卑鄙的手段連續作掉葡萄牙、義大利、西班牙等強隊,韓國最後雖然取得世界盃足球賽第四名,但是韓國在世界盃足球作弊形象已經在全世界定型。
而且,台灣人甚至政治人物總是喜歡提出1970年、1980年代的所謂「亞洲四小龍」名號來比較台韓的經濟發展。每逢選舉時,韓國總是被拿出來當作比較基礎,這種台灣人微妙的紮稻草人心態,加上網路假新聞煽動仇韓情緒盛行,無怪乎,台灣人老是喜歡看到韓國就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