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主修文學,從小講台語長大的台語人,愛聽台語歌,愛看kua á hì,主張釋放在地文化力量,台語興國,全面綠化。
近日港台影壇有個新聞,正上映的郭富城、梁家輝、周潤發三大港星演出港片《寒戰II》,終於取代了《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的香港影史華語片票房榜首地位。
一部由新進演員主演、作家九把刀首度執導的台片,能獨霸曾在台灣引領風騷的亞洲電影重鎮5年,也是個台灣奇蹟了。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原著網路小說創作於2006年,九把刀另一部改編電影《等一個人咖啡》(2014)原著則於2004年在網路發表,延續1998年痞子蔡創造的網路小說風潮,大批學生讀者從翻譯作品轉向本土創作,正上映的《六弄咖啡館》原著小說也在2007年8月於網路發表。
台灣歷史性政黨輪替的2000年代,乍現於網路空間不同於傳統文學編輯把關的小說創作,故事主要場景之一是解嚴後1990年代校園,當時台灣社會洋溢著青春民主氣息,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大眾文化表現活絡,流行音樂能量充沛,《六弄咖啡館》電影裡男主角唱給女主角聽的《天天想你》(1988),來自張雨生踏入歌壇首張專輯,早逝的天才歌手,早逝的遠距戀情,彷彿電影中男主角高呼好漂亮啊天際煙火永恆美麗的一瞬。
擁有解嚴後台灣社會自由化風味丶標誌大眾文學在地化潮流的網路小說,改編電影《六弄咖啡館》主配角講話卻有明顯的的中國口音,不少觀眾和影評覺得出戲,這不只是單純的演員口條破綻(1990年代台灣校園會有學生操中國口音?),還有整體台式風格電影的出格問題。
以一部高中校園為主要背景、帶有詼諧搞笑風格(如片中同一人演出學校教官、打工店家主管、寵物店老闆等多重角色)的網路小說改編電影而言,《六弄咖啡館》其實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的正宗嫡傳,然而以後者的純台式風情,對比前者的中港台合拍片湊搭風,《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終究才是會站穩影史地位的正典作品。
《六弄咖啡館》裡演出主要配角的台灣演員林柏宏顯得特別突出,有影評指出「純粹因為他是台灣人,看起來最自然」,誠哉斯言。在中國腔出戲,台灣宏亮眼的整體表現下,男主角在努力壓下口音之餘,片尾口白已去除大半中國腔,算是台式風格下的某種馴服吧!
日本資深記者野島剛去年底出版《銀幕上的新台灣:新世紀台灣電影中的台灣新形象》,觀察台灣電影習於呈現後戒嚴年代威權遺緒、追求小確幸的社會氣氛,「不可或缺的元素」包括摩托車、咖啡館、教官等,在《六弄咖啡館》裡一一出現,足證本片仍是一部正港台片了。
全台票房已逾5千萬的《六弄咖啡館》,是台灣影壇的懷舊台片新勢力的另一個註腳(片中場景的眷村社區即為台灣懷舊文藝標準場所之一),懷舊彷彿成為對現狀的—種反叛的修辭,自2008年再度政黨輪替之際的《海角七號》以來駛抵台灣幽微人心的渡口,有集體社會心理的情感基礎,如今繼續和《六弄咖啡館》當年的學生讀者一起在電影裡重溫逝去未久、卻快速老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