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臺中科技大學國貿系副教授
四月初鴻夏戀簽約落定,看得出來鴻海急著討夏普人,或者是說整個日本社會的歡心。簽約後不久鴻海就宣布要建夏普創業者早川徳次的紀念館,同時鴻海也宣布要買回不久前夏普因為財務危機而賣掉的總部大樓。
但是鴻海的努力,似乎效果不大。在大阪非常有影響力的《每日新聞》是這樣報導鴻海要融入夏普的努力:四月二日簽約之後的晚上,夏普鴻海約六十人的幹部在堺市的飯店舉行晚宴,晚宴上郭董講了好聽的話,說「夏普出問題不是企業問題,是日本電機產業(競爭力低落)的問題」,當場大家拍手氣氛熱絡,但是夏普幹部卻私底下跟記者講「有什麼好慶祝的」,說出被買收的不甘願心情。
接著記者又提到鴻海要買回夏普總部大樓的事情,夏普幹部私底下跟記者說:「考慮到跟買家的關係,(買回大樓)是不可能的」。整篇報導讀完,筆者覺得《每日新聞》描繪一個畫面:一群志得意滿,歡喜洋洋的鴻海幹部,一群表面配合拍手卻私底下抱怨兼嘆息的夏普幹部。
後來證明夏普幹部的嘆息是對的,購買夏普總部大樓的宜得利(Nitori)之後發表意見,對於鴻海買回大樓的提議,「將不會回應」。在日本商業的世界裡,一個公司的高層公開發表某項計畫,大概都是已經做好打點,如果像鴻海一樣公開說要買大樓之後,立刻被可能的賣家打槍說「不理你」,那這個公司大概會成為商場笑話好一陣子。
關於要建立早川徳次紀念館的宣布也是一樣。這個新聞傳出,馬上被日本Yahoo放到首頁的新聞。就宣傳而言,鴻海的這個宣布是成功的,但是Yahoo新聞的網路鄉民留言卻是罵聲一片(圖一)。按讚最多的前十名留言,全部都是在說,以現在夏普的財政狀況,還有閒錢蓋紀念館嗎?甚至有人留言說:「這時蓋紀念館,在搞笑嗎?」鴻海想要表現尊敬夏普創業者來獲取日本民心,結果卻是被日本鄉民懷疑鴻海的經營能力。
日本鄉民眼中的鴻海搞笑劇場,筆者覺得不用看得太嚴重,這是台日兩種不同文化衝擊的結果。日本人本來就是非常謹慎,會花很多時間與精力在事前規劃與模擬,但是鴻海本來就是善於推銷夢想的公司,不然當年鴻海怎麼在深圳,連工廠都還沒有蓋,靠夢想行銷就拿到HP電腦的大訂單。
可是如果鴻海再多讓日本鄉民酸幾次,恐怕就會對夏普企業業績造成傷害。台灣的代工業,只需要做好生產效率跟成本管控,讓下訂單者高興就可以,不必去理會複雜的消費者心態。但是夏普的許多產品都是賣給消費者的終端產品,讓消費者喜歡的品牌行銷,是夏普在日本市場能生存下去的重要關鍵。
鴻海是一個代工的企業巨人,有世界級的生產效率,但要短期內瞭解日本纖細的大和心,基本上應該是不可能。但是鴻海可以做到三件事,讓日本纖細的大和心不崩潰,讓夏普人跟日本人對鴻海有著最重要的基本信任。
大和心最看重的三件事:雇用、雇用還是雇用。台灣公司的新進員工大概沒有人會想說,自己一輩子待在第一家進入的公司。但是日本最近的調查(2014年度新入社員の会社生活)還是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公司新進員工,希望可以得到終身雇用。因此就算大家在說,日本終身雇用制度崩壞,一個可以守住終身雇用制度的公司,在日本基本上的評價就不會差。
郭董在簽約前說會保證夏普四十歲以下員工的雇用。那對於夏普員工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就算自己目前四十歲以下,下次鴻海的夏普又遇到危機時,只要自己已經超過四十歲,那就可能是被開除的對象。這樣的情況下,首先,有能力的員工會想找看看有沒有更有保障的工作機會;再者,優秀的大學或高中畢業生,有更好機會的,應該是不會選擇鴻海的夏普。
後來郭董又說,他會盡可能不裁員。這個新聞又被日本Yahoo放到首頁的新聞。結果鄉民的意見,盡是酸語(圖二),按讚最多的留言是說:「(夏普)的人才與技術流失會加快吧。鴻海想要的只有液晶技術,其他的應該都不會要了⋯⋯」,留言按讚最多的前十留言,都是表達對郭董發言的不信任。
目前鴻海對於夏普雇用的承諾,大概真的會像日本鄉民所說,加速人才與技術的流出。原因很簡單,台灣的鴻海,不瞭解日本人對於雇用或甚至終身雇用的執著。鴻海的雇用難題不只如此,夏普的一次零件供應商共1680家,總雇用員工48萬人,二次零件供應商的總雇用員工更高達354萬人。如果接下來夏普在鴻海的重整下,對供應鏈進行調整,例如以進口取代日本國內生產,而造成零件供應商員工的失業,那遠離夏普的日本消費者會越來越多。
台灣的代工業擅長生產效率,但是走出代工業之後,若只以生產效率考量來經營終端產品企業,恐怕後果會超出台灣代工業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