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湖隨機虐殺小女孩的後續

友善列印版本

關於3月28日中午,在內湖環山路一段旁當街虐殺小女孩案件,筆者表達幾個想法供大家思考。有些想法早就有人提過,不是我個人原創想法,筆者只是試著再次提出,雖然很猶豫是否要在事件當頭談這些想法?但電視裡名嘴的論述是多樣化了,緊急當頭但思考是比以前類似事件有更多角度了。

其實,自殺和這種隨機殺人都是很困難的課題,很難有一種單一或唯一的方式來解決。雖然精神醫學曾經希望,將一些複雜問題加以醫療化,一來讓精神醫學在台灣有它的運用之地,另外也讓精神醫學的經驗可以對社會有所貢獻。

回頭來看,如果讓大眾反而誤解為,這些重大問題就「只是」精神疾病的問題,看來也是精神醫學需要再思考,何以原本的善意卻變成帶來另一種被污名化現象,讓精神醫學被污名化為不夠盡力,二來其它精神疾病者也同時被污名化了。

這是怎麼回事呢?首先,不少問題不是有了診斷、精神科藥物和心理治療,就可完全如預期的解決。這麼說,不是精神醫學一無是處,毫無能力,但是做為科學的一環,認識到本身的侷限是很重要的。雖然在面對社會壓力時,常忽略了它的侷限性,反而變得有些逞強,因為害怕被批評為是在逃避眼前問題。但是逞強的結果常常只是讓第一線的工作人員,蒙受超乎現實的期待和壓力,反而遠離了實質解決問題。

雖然所謂實質問題是什麼,其實需要一個案例、一個案例地累積經驗和猜想,這才是科學化累積知識和經驗的過程。

何況也不是那種隨時可以將人拘束起來的年代了,雖然筆者這麼說又很容易被誤解為好像是冷漠,但是為了不再讓人覺得冷漠,就過度地做了某些舉動,反而讓這些舉動更像只是在應付眼前輿論壓力。

但也可以這麼想,如果精神科學的專業無法應對這些壓力批評,那麼我們又如何讓求助者相信,他們有可能在求助精神醫學的過程裡,慢慢找到面對社會和工作的種種壓力呢?筆者無意和社會輿論對抗,只是提出一些想法,也想著如果精神醫學果真無法應對各種壓力,那麼精神醫學會是什麼呢?是否反而讓原本的專業被貶抑了?

所謂專業當然不能自外於社會,但至少讓精神醫學的強處和侷限,有機會讓大眾知道,另外也顯示這些重大事件的發生,不是單純的精神疾病問題,而是整個社會的課題。雖然這麼說也很容易被當做是推掉問題,將重大問題丟給所謂的社會。不過筆者更想說的是,這種「社會」不是社會學家而已,而是整個社會要集體面對的課題。

畢竟,如此激起大眾有反應的事件,仔細想想怎麼可能沒跟整個社會有關呢?我也認為是需要多重的聲音,但是如果只有兩極化的聲音,那就可能是問題了。筆者所謂的社會課題,是指除了兩極化聲音外,如果有更多其它聲音,那麼更有機會推想可能的原因。

重大事件後的簡單解決方法,常是前述兩極化的反應,有可能是在避開真正的問題,讓真正的問題,以及有多樣性起源的問題,在大家都處在恐懼和無力感的時候,變得難以思考。只是隨著恐懼而反射式做出的任何回應,都將會有其它的代價和問題,雖然謹慎思索後的實踐也將有它的代價。因此,這是一種選擇,我們希望建構我們的社會是怎樣的社會呢?

另外,如果大眾的恐懼反應,只是讓行兇者更覺得有額外的心理收獲,是否這是一個重要的機會,讓大家一起想像,恐懼時,如何以更多樣的方式面對恐懼,而不是只有沈默或者回頭攻擊?

也請大家想想,並不是看過精神科的人,就一定是大家認為的會攻擊的精神病人,這只是讓有真正需要精神醫學協助者,更覺得難以出來尋求協助?另外就筆者的了解,也不是精神病人犯了罪就沒事,是否大家想想停止妖魔化精神病人,避免讓他們的處境變得更加困難。不然為了解決一個問題,卻同時帶來了更多問題。

沒必要美化也沒必要醜化精神病人,但不可否認的,不少精神病人後來都漸淪為弱勢,精神病人是多樣性的,如果被這種無差別的殺人,然後就出現無差別的將他們拉進了旋渦裡,這的確是令人遺憾的事。

筆者想要冒險地說,這些重大隨機的事件,有可能很難完全不再發生,筆者不是預測,而是假設人性和社會文明的複雜,這被歸類為社會安全的重大課題,的確需要在發生後好好了解和推論。

但是所謂隨機的意思,也意味著不同事件間的問題來源是不同的,因此常是需要隨著不同案例,每次多了解一些其中的人性困境。因為超過目前合理且過度理想化的期待,只是讓我們更陷在恐懼裡,而且是我們想要減少的人給我們的恐懼後,我們卻再加碼讓自己陷在其中,這是有些奇怪卻是很可能發生的結果。

筆者會如是說,是期待如果願意逐步累積經驗和想像,而不是以期待單一的做為,來解決複雜且多樣化的重大事件,也許整個社會能夠有更多想像,更多耐心,讓我們有可能在更多想像和耐心裡因而獲益。至少逐步累積相關經驗和知識,也讓後代能夠享受我們仔細想想、再想想的未來成果。

一如大家相信「教育是百年樹人」這句話吧,在這種重大事件是運用得上的,需要我們的耐心和思索,而成果只能由後人來享受。我們現在較需要的是克服恐懼,讓思考可以發生,因為這類重大事件,對我們來說,所知仍很有限,只能無奈卻是現實地面對,在一件一件意外的震撼裡,仍保持更多想像,並借此累積可以成為未來的知識體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