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
終於,2015年台灣的生育率上升到了1.18人,已算近10年來第二高。但不幸地,這仍擺脫不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列。
國發會人口推計報告顯示,若台灣繼續維持如此低迷的生育率,最快2018年台灣就邁入高齡社會;三年後人口將呈現負成長;九年後邁入超高齡社會。
補助有效嗎?
面對將來「無子可養」的困境,政府很急。內政部為了拚生育,多年前還曾祭出百萬獎金徵求生育口號(當然沒用)。最近還想扮演媒婆,公辦未婚聯誼活動、補助經濟不佳的年輕人兩成聯誼費用,希望藉提高結婚率,進而提升生育率。
2月,民進黨立委葉宜津也提案,鑒於台灣嚴重的少子化危機,提出《兒童及少年扶養津貼條例草案》。草案指出,家中只要有未滿18歲的兒童及少年,每年在台灣居住超過183天,其父母或監護人就可以申請每月3000元的津貼,發放到兒少滿18歲,或是死亡為止。該議案引起正反兩面的不同評價。最後,葉宜津在爭議中決定撤案。
從政府或立法委員的想法中不難體會,為了提升岌岌可危的生育率,大家已使出渾身解數,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但思考的方向,仍不脫每月津貼、育兒補助等等,傳統社會主義福利國家的思維。但這些作法卻未必和當前社會的現實困境緊密相連。
少子化的社會困境
「少子化」並非台灣的獨有產物。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與死亡率幾乎多偏低,演變成「少子高齡化」現象,成為全世界先進國家的「社會共業」。
要探討低生育率的背後,台灣社會必須面對幾個難以迴避的問題:一、低薪。二、高房價。三、恐婚。四、晚婚。這四者環環相扣,難以切割。往往,男女雙方因為晚婚,錯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
當人生階段邁入社經實力穩定,但年齡也已準備邁向中年。膝下無子的高齡或不孕夫婦亟欲生兒育女,卻力有未逮;或即便生育了,大多是獨子(女),且已無力(或不想)再生第二胎。
因此,政府若欲提高生育率,另一個社福誘因的參考借鏡,也許可從醫療領域切入:不孕(如人工受孕、試管嬰兒)的治療補貼,提高懷孕機率。
以色列就是全球人工受孕技術的佼佼者。酷愛小孩的以色列一直是一個倡導積極生育的國家。據稱,該國每年呱呱墜地的新生兒中,有4%的嬰兒源自試管嬰兒。
以色列這麼做
為何以色列的試管嬰兒如此興盛?答案是:以色列是全球獨一無二提供了試管嬰兒療程的高額補助國家。
福利政策有多好?以國政府提供45歲以下、未滿兩個孩子的婦女,可以不限次數進行試管嬰兒胚胎植入手術(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的高額補助。在公立醫院,甚至還可以免費。
就連接受試管嬰兒療程的女性,所要自行支付排卵針的費用,以色列政府都納入補貼項目裡。據稱,每年每百萬的以色列人口中,就進行了超過1700次的試管嬰兒手術,位居全球之冠。這項福利優惠對刺激以色列的國民生育率,提供重要誘因和制度安全網。
根據美國中情局《世界概況》統計,2015年以色列的生育率是每名婦女2.68胎,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排行名列前茅,甚至勝過北歐幾個知名福利國家的生育率!
高生育的價值觀
不諱言,人工受孕療程的費用占了以色列最大的公共健康支出(負擔)。以色列衛生部曾算過一筆帳,政府為每次的不孕症醫療所補助的成本超過3500美金(11.7萬台幣)。但這項獨步全球的政策,卻讓諸多亟欲為人父母、卻邁入生育高齡期的民眾受益良多。
該政策也並無所謂的「排富條款」。一位以色列友人告訴筆者:「想生孩子,跟父母的財富不能連上等號。」
以色列政府願意每年砸大錢,支付如此龐大的醫療費用,和猶太人的信仰價值有絕對的關係:猶太文化崇尚兒童和家庭的重要性。
以色列猶太人認為,更多健康的孩子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和資產;其次,面對阿拉伯人更高的生育率,以色列必須透過更好的制度誘因,支持更多的猶太人生兒育女。
「多子化」的觀念激勵了追求卓越的人工生育技術,讓以色列透過高端、普及的人工生育技術和高補貼政策,提供了一股讓高齡或不孕夫妻放心尋求「好孕」的經濟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