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最近政壇流行「XXX2.0」的名號,即使總統大選辯論也屢屢言及,被冠上者大聲否認叫屈;被影射者則極力撇清,大家對2.0的封號可謂避之唯恐不及。實則暫時撇開冠在2.0前的XXX,我們若就網路世代的角度來看,2.0代表的是更進步、更民主且更具經濟競爭力的版本,如果我們未來的領導人能努力讓自己成為2.0,甚至3.0版,那麼無疑將是台灣全體國民之福。
電腦網際網初建之際,資訊的建構與提供往往是以網路經營者為中心,由其決定供需原則,一般鄉民只能處在一個相對被動且欠缺反饋機制的劣勢,單純地重複「下載」與「閱讀」的動作,雖然資訊取得速度變快、變方便,卻不能充分且同步地表達使用者個人的意見,或進而分享自我的觀感。這是Web1.0的世代。
公元2000年以後,隨著網路逐漸泡沫化,且泡沫已瀕臨破裂之際,美國媒體公司歐來禮(O’Reilly Media)的執行長Tim O’Reilly發現,那些撐過泡沫危機的網路公司,普遍都具有以「使用者」為主的特性,強調「參與」、「分享」與「互動」的精神,遂將這類公司稱為Web2.0,並認為其將開啟新的網路世代。
事實證明,後來的網路發展的確循著Web2.0的概念前進,資訊的建構逐漸掌握在使用者手上,變得愈來愈多元、交流愈來愈頻繁,每個鄉民都能充分發表個人的經驗與觀感;經營者則退居為平台的供應者,而非過去壟斷並掌握資源的獨裁者。
如果我們把這種網路世代的進化比擬為政治發展,那麼Web1.0那種較「單向化」、較欠缺互動與反饋機制的型態,大抵類似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與人民溝通、將資源完全掌控於一手的領導者;而2.0則是強調訊息公開、尊重民意且廣納異見的政府。依此看來,政治人物非但不必怕2.0的封號,反而應該期許自己成為2.0。
以政治實況來看,馬英九執政八年之所以不得民心,主因其施政心態一直處於1.0的單向模式,一意孤行,強迫人民照單全收。不論是油電雙漲、課徵證交稅、服貿協定、瞞天過海的「馬習會」等,均在在暴顯出其欠缺公開、互動、參與的1.0特質,既不能廣納民意,終被民意所背離,理所當然。
如今,台灣的政經情勢就如同2000年網路泡沫消散的危機般,政治、經濟的權力與利益掌握在極少數人手中,一般升斗小民幾乎只有默然承受的分,根本無力翻轉。依此看來,我們不僅需要一位可以完全揮別1.0、進入2.0的領導者,更需要一個能將台灣提昇至如同Web3.0新局面的政府。
然則何謂Web3.0?簡單來說就是「利益共享」。網路3.0世代,使用者不僅能隨時分享個人資訊,並且可以透過PPC(Pay-Per-Click,即點擊付費)的機制,與網路經營者共享廣告或下載收益。這種型態擬諸政府,除了「全民參與」的施政精神外,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讓人民可以真正分享經濟成長的利益,而非僅少數富商巨賈或官商兩棲(勾結)者壟斷多數財富,否則,再高的GDP成長率,也終究只是了無意義的統計數字,甚至只代表貧富差距益形擴大、分配正義更加扭曲而已。
網路需進化,人民何獨不然?而當台灣人民明顯都已進化,智慧提昇、能力提昇了,政府呢?領導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