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村想想】 二哥的布袋戲

友善列印版本

我家三兄弟,二哥從小就比較具草根性,在學校也喜歡打赤腳,尤其熱愛布袋戲,常在眷村家裡自編自導自演,把客廳窗檯當戲台,我則是最忠實觀眾。

二哥大我四歲,國小課業成績不錯,但和其他「好同學」不一樣,他不喜歡穿鞋子,不管皮鞋或布鞋,早上穿著上學去,傍晚兩腳早已髒兮兮,還將鞋子倒掛在肩上走回家來。

每逢農曆節慶拜拜時,眷村附近的台灣人社區常有歌仔戲、布袋戲搭棚演出,二哥都會帶我前往觀賞。1960年代中期,布袋戲最紅的男主角是「賣唱生」,江湖上則是「東南派」對抗「西北派」,一正一邪,雙方廝殺激烈,後台煙硝瀰漫,是用榔頭敲打炮仔聲ㄅ一ㄣ ㄅ一ㄣ ㄅ一ㄤˋㄅ一ㄤˋ。

位於台中二中旁的英士路和日進街口,早期還是寬闊廣場,屬於開放空間,包括中元普渡或作醮,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都在此擺桌。布袋戲和歌仔戲團也各佔一角,每次演出都吸引不少人觀賞。不過,多數眷村小孩都沒興趣,二哥反而如魚得水,興致勃勃。

二哥布袋戲看多了,非常入迷,他會用撕下來的空白課業簿,順著一般折紙船程序,改折成不同的文武戲偶頭,在戲偶臉上畫上善或惡者面貌,食指套上戲偶頭,手背再披上不同顏色的手帕,就這樣演起來了。

他也模仿劇中部份口白,例如正邪對話,甚至「哈哈哈」笑聲,也有不同層級的表現,或者深沉,或者陰險,或者輕快,呈現出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情境。小時候的我,光是學這「哈哈哈」笑聲,怎麼練也學不來。

在家裡演出前,二哥會叫我到屋外,他先將客廳窗檯上的窗戶拿下來,兩手伸出窗簾演出各種人物,口音唯妙唯肖,我也看的津津有味,有時身旁還突然多出一兩位眷村小孩觀賞。

二哥宛如我的偶像,我是他的跟屁蟲,他的馬路消息也特別靈通,村外哪裡有酬神的布袋戲演出,他都知道,帶著我四處看戲,最遠還曾跑到一兩公里之外的台灣人社區看。

有一陣子,二哥發現中華路和篤行路口的五洲戲院對面,有「五洲園」布袋戲團搭棚演出,也曾帶我去過一兩次。「五洲園」是雲林縣黃俊卿掌舵,要收門票,應該還是小孩半價幾毛錢的年代,戲碼內容延續「東南派」對抗「西北派」故事,也是二哥最愛。

後來,五權路和篤行路口的安樂戲院,也曾短暫演過歌仔戲和布袋戲。我年紀還小,不敢一個人進去,當然也因沒零用錢,只能偶而在戲院外徘徊,欣賞戲院看板過乾癮。

過了幾年,電視開始演出布袋戲「史艷文」和「藏鏡人」,轟動全國,著名演出人黃俊雄和黃俊卿是胞兄弟,父親是台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

多年來,我比較知道的布袋戲團是「小西園」、「五洲園」和「彰藝園」,大師級則是李天祿和黃海岱。黃俊雄兒子黃強華、黃文擇的「霹靂電視」布袋戲如今非常流行,我卻不曾認真看過十分鐘。

不知是否與年齡有關,就像我小時候曾迷漫畫書,常到篤行市場舊書攤坐在板凳看《諸葛四郎》、《阿山哥與大嬸婆》、《勇士們》等,長大後反而沒興趣,只看電影。二哥唸高中之後,也很少提起布袋戲了。

隨著時代演變,在市區也很少看到街頭布袋戲,最近曾意外發現在大墩路某廟口搭棚演出,口白竟然是播錄音帶,幕後則由一男孩負責舞弄,男孩媽媽在旁協助換哪個戲偶上場,爸爸則處理音控,觀眾僅三五小孩和婦女,令人不勝唏噓。

我最懷念的,還是二哥教我撕下空白課業簿做的布袋戲偶,迄今都還記得怎麼折,現在的小朋友不知是否有人對這玩意有興趣?

關鍵字: 布袋戲歷史記憶戲院眷村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