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是駐韓獨立記者。自成大政治系畢業後,移居首爾並長期採訪韓半島時事,現經營「韓半島新聞平台」(K-NEWS ONLINE),供應南北韓相關報導與評論給各合作媒體。
早年若提到「高自殺率」國家,大家最先想到的,可能是日本或匈牙利。但其實,韓國已經超越他們,成為世界的「自殺大國」。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不久前所公布的2015年「健康統計資料」的數據與排名顯示,韓國已連續11年蟬聯OECD的17個會員國中,自殺率最高的國家。
平均每10萬名韓國人中就有29.1人自殺身亡,這數值遠高於第2名─匈牙利的19.4人,還有排行第3的日本─18.7人,而且也高出會員國平均值12人逾兩倍之多。
韓國媒體紛紛以「自殺共和國」、「不動的第1名」來報導這個不怎麼光彩的事。
韓國自殺預防中心執行長鄭澤秀表示:「我們國家在韓戰後,開發經濟而實現急速成長,成為世界上受矚目的國家。但國民的健康,特別是精神方面,受到忽略。另外,極端的性格與利己主義的風氣,可以看出這些文化特性,使韓國在OECD會員國中,自殺率急增的國家。」
自殺的導因都能在各年齡層中被發現。青年族群要忍受極為龐大的課業與準備就業的壓力,在霸凌與排擠現象盛行的當下,壓力是有增無減。踏入職場後中年階層則面臨經濟不景氣,與國內民生經濟長期不振的問題。老年世代會碰到國家社會福利與照護制度不健全,而難獲妥善安置的現象。
值得注意的是,1995年,韓國平均10萬人中,只有10.8人自殺身亡;但數字隨著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大幅上升,1998年攀升到18.4人,這是第一波高峰。之後歷經2000年代中期的卡債風暴與後期的金融海嘯,攀升到現在的第二波高峰,可見經濟問題是影響韓國人情緒走向負面、甚至選擇走上絕路的主因。
經濟危機發生後,韓國父母們忙著賺錢與還債,在毫無閒暇與孩子相處及傾聽其訴求下,也希望自己子女未來能順利踏入職場,獲得平順豐裕的生活,待父母年邁後能享孝道,過上理想晚年,因而對孩子的要求日漸增多。
韓國父母們投資龐大的預算,讓子女從小參加才藝班與補習學科,使他們自幼年起便參與進極端的競爭行列中,對他們卻疏忽了人情關懷,甚至泯滅了孩子可能存在的天賦異稟與意願。
在重階級與家長權威的韓國中,年少階層被強迫遵守而難以表達自我意見,當雙方都處於高壓緊繃下,經時間累積,就容易爆發家庭不和,長久以來心理無法獲得宣洩與療癒,情緒就會走向極端。
社會瀰漫的氛圍也讓韓國人難以喘氣。今年15到29歲的青年失業率逼近10%大關,將創史上新高。承接父母高度投資的青年們,相繼目標搶進狹窄的公職與大企業窄門。競爭激烈到曾有人一連投了30、40封履歷,都無下文。
而韓國人又熱愛相互比較,成功搶進窄門的人固然歡喜,但徒勞無功者卻害怕自己被視作「魯蛇」而遭來異樣眼光,減少外出或人際互動,所承受的心理壓力當然就更大。
韓國還碰到嚴重的老年貧困問題。在70到80年代,朴正熙與全斗煥前總統執政時,韓國經濟起飛並邁向現代化,卻未能同時導入社會福利體系。韓國國民年金制度遲至1988年才開始實施,當時加保對象還只限定在10人以上的公司;1995年擴及農漁村事業場域,到1999年才將納保資格放寬到包括都市自營業者在內的所有國民。
公共年金制度太晚起步,而政府為解決老人生活問題,自2008年新設了基礎年金,卻為了涵蓋更多適用人口而減低給付金額。
缺乏國家社福體系資源的有效支持,老年層又碰到近30年來家庭型態自大家庭轉變為核心家族,在他們年輕時忙於打拚事業而未能做好「應老」準備,現在就得承受獨居、疾病與貧窮的「三重苦」夢魘,在未能得到適當照護的絕境之下,就容易以輕生了結。
目前,9到24歲的韓國幼年及青少年階層,自殺已經成為他們最大的死亡因素,是交通事故及罹癌的近兩倍之多;老年階層合計的自殺率,每10萬人中有81.9人因此身亡,數值也遠高於其他世代;許多韓國的「老」與「幼」正活在痛苦與尋求了結的恐怖邊緣。
但韓國政府在追求經濟成長與提升國際影響力的當下,並未特別注意解決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問題。不久前才剛公布的韓國中央政府年度預算中,推動自殺防治金費為438億韓元(約新台幣12億元),只佔保健福祉部預算的0.084%,這與近來努力減低自殺潮的日本,一年動輒新台幣83億元的規模,難以相較。
韓國人的積極性格,屢次造就驚人的經濟奇蹟。但高競爭、高成長背後,人人都承受著超乎想像的沉重壓力。若無法放緩腳步,思考追求經濟競爭帶來的犧牲,並重新省察人情關懷,「自殺共和國」之名將難以擺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