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平盤放空,是否真的是救市猛藥?

友善列印版本

擔心美股崩跌,對台股造成進一步的影響,金管會在8月23日(星期日)突然緊急宣布實施三大措施,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自隔天(8月24日星期一)的交易日起,禁止投資人以低於前一營業日收盤價的價格,融券、借券賣出上市櫃股票;也就是不准進行「平盤放空」的交易方式。這會造成甚麼影響?

過去台灣政府曾在1998年9月時(亞洲金融風暴),跟2008年9月時(次貸風暴),做過同樣的事。1998年那次實施的時序過長(直到2005年才開始部分解禁),很難看得出是否有效。因此來看2008年那次的歷史推移。

2008年9月22日時,金管會宣布禁止150檔股票平盤放空,後來眼見無法阻止下跌的頹勢,再於9月30日宣布,延長禁令至10月14日,並且將範圍放到所有的台股。那這樣的措施有沒有用呢?9月22日時,台股指數收在6182點,將近兩個月後的11月20日,則收在4089點。從2009那次的短期效果來看,禁止平盤放空對股市止跌並無太大助益。

一般來說,無論美國、歐洲、日本,各國政府普遍擁有著「救股市」的想法,採取的方式主要有兩種,其一是由官方出資的基金購買股票(類似國安基金概念),或是降低利率。官方基金購買股票的方式,一般人比較容易理解,也就是政府想讓自己成為市場力量的一支(很大支就是)。

而降低利率背後的邏輯是這樣的:利率降低,資金的成本就會降低,這樣投資者就會比較傾向於把錢拿出來投資(股市也是投資選項的一環),而不是放在銀行。對企業來說,財務成本降低,在債務上會減輕負擔,資產負債表好看,也會對資本市場上的公司價值,產生正面的影響。

那直接介入市場運作,禁止平盤放空,會造成甚麼影響呢?首先,這等於是政府帶頭喊「市場非常糟,投資人快逃啊」。投資人的預期心理,將會讓他們更不敢將資金挹注到股票市場。不一定會達成政府所希望的效果。

第二點,一個健全、自由的資本市場,無論做多、放空都是投資的一種方法。金管會此舉,不啻是宣布只能做多,不能放空。但世界上沒有永遠多頭的股票市場,金管會背後的思考方式,跟中國政府前一陣子救中國股市的邏輯有些類似,也就是過度解釋了「股市表現,跟整體經濟情況的相關性」。股市表現好等同於會拼經濟;股市不好,會被批評不會拼經濟,所以一定要救股市。

許多人習慣性地將「股市表現」等同於「經濟表現」,但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 Elroy Dimson等三位學者過去指出,這個觀點是有誤的。過去的經濟表現,並不能反映在股市上。用股市來代表經濟表現。無論誰執政,這一個觀念是必須要修正的,也不應該成為對手陣營攻擊的重點。

另外,如果這樣的「救市措施」有效,背後將傳達出「政府希望股票市場只往單向(上漲) 」的意義。這樣,又會將股市推往泡沫化的路上,畢竟世界上沒有只能往多頭走的股票市場。干預市場本身便是一項不明智的行為,金管會不應該誤解市場的力量。這樣的拙劣手段,即使出發點是良善的美意,也可能導致鋪往地獄的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