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駐台北的分析家及記者,部落格為Far-Eastern Sweet Potato,推特是@jmichaelcole1。他是中國政策研究所(China Policy Institute)部落格的固定供稿人,也是該所的非常駐資深研究員。本文所附照片由作者拍攝。
任何在台灣住得夠久的人應該都能了解台灣和中國社會的根本差異。那些出生在1980年代後期的台灣年輕人,沒有生活在非民主社會的經驗。當然,他們的自我認同會受經歷過戒嚴時期和冷戰的父母、祖父母影響,但無論如何,他們親身的經驗只有開放的民主。
至於同一世代的中國年輕人,經驗極為不同。他們成長在專制體制之下。中國共產黨不希望他們認識歷史,或者應該說,中共希望他們了解的是吹捧中國共產黨光榮的歷史版本,而且你如果討論黨的錯誤,將是件危險的事。對多數中國年輕人而言,一個保證穩定、經濟成長,能夠激發他們民族主義自豪的強大黨國,就已足夠。民主概念是西方試圖弱化中國的招數,既不必要,有時也是危險的。
這就是今日存在於台灣海峽的兩種論述。無論要台灣年輕人們清楚表達他們的版本是多麼困難,開放民主都毫無疑問是他們自我認同的本質之一。
新台灣認同
我說的「台灣人」是什麼意思?正確的定義很重要,因為它將會直接影響到年輕人如何向全世界解釋自己是誰、台灣是什麼。
其實對住在這裡的人們來說,都已不證自明。畢竟,他們的認同就是每天的生活。但對我們來說很簡單的事,我們不能假設那些經常被中國政治宣傳轟炸,對台灣了解很少的人也能夠理解。
今天的台灣人已經超越了「種族」── 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台灣這個國家有著多元文化,國民意指那些親自參與民主實驗的人。
因此,一個人可以在種族上或文化上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根據政大國關中心民調,這些人約有3.3%),但也同時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這樣子的國民定義,和西方多元國家(美、加和英國)的情況類似;台灣對國家的定義因此有很大一部份來自西方傳統。台灣年輕人對於這種多元文化下的國民定義已經內化,比先前的世代都更能了解這種定義。
去年太陽花運動的成員組成,以及前年本省籍台灣人為華光社區外省榮民權益發聲,都是很好的例證。這是因為將人們和中國之間的連結早已不存在,或只存在於老一代之中。
所以事情是這樣的,對台灣年輕人而言,中國可能是他們先輩出生之處,但這種連結的影響力就只有──以擁有加拿大國籍的我為例,我的祖先來自愛爾蘭和法國──那麼點大。
這是為什麼許多第二代和第三代外省人實際上已經成為真正的台灣人,即使有些人自己不清楚或不敢說出口。無論是挺藍或挺綠,他們和中國人之間的差距愈來愈大。
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中國並不是這樣理解國民和民族主義的。對中國而言,民族主義是國民責任,它超越國界,所以無論這個人在那裡,都是一個對祖國有責任和義務的中國人。這是為什麼你會發現許多中國僑民積極又大聲的在外放送著國家的主權宣示──圖博、新疆、香港和台灣。這和台灣僑民大為不同,台灣僑民大多已成為移居國的國民,台灣人則是第二身份。
向外國人解釋這些,是一個巨大挑戰。但是在台灣人這麼作之前,他們還必須檢視第二層的分裂,很諷刺的,這個分裂存在於住在台灣的台灣人和海外台灣人之間。
台灣人的分裂
多年以來我注意到在海外台灣人存在著一種「我們比較了解」的心態,經常聽到海外台灣人批評本地台灣人──特別是年輕人──「不夠(關心)政治」,甚至認為本地人都被國民黨洗腦了。
如果本地台灣人不知道自己是誰、是什麼,那麼以上的指控可以成立;但大部份人都懂。他們只是很不善於表達,也許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個議題。如果你的自我認同夠完整,無論政府、媒體或中國告訴你什麼,你都可以一笑置之,繼續過生活。
對台灣這種開放社會來說更是如此,這裡愈來愈多人由教室外獲得資訊──家中、朋友、臉書、PTT等等。他們可能會記得課堂上教了什麼,課本裡讀了什麼,但這只是為了考試,拿好成績,考進好大學。
特別對那些有投票資格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必須作出實務的抉擇,因為他們必須活在這個自己選擇的環境裡,海外台灣人則不需要。因此他們有時會作出讓海外台灣人感到奇怪的投票行為,或者在為台灣的辯護上顯得不夠「激進」。
海外台灣人對台灣人的定義,似乎更傾向於他們上一代人的定義,由於戒嚴時期的創傷,對所有國民黨人和外省人抱持懷疑,其實也不奇怪。
這一切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也使某些海外台灣人無法看清近年來台灣產生的巨大變化,以及已經改變了的台灣人定義。
誠然,除非你住在台灣夠久,否則可能看不出來這些。每年夏天返台,我覺得是不足以讓人感受到一切的改變。因此,如果本地和海外台灣人想要組成一個「統一戰線」,他們彼此必須更加了解。
本地台灣人必須將何謂21世紀的台灣人解釋得更好,海外台灣人則必須有開闊的心胸,接受自我認同和民族主義定義已然改變的事實,更加包容。本土台灣人也必須接納海外台灣人,避免讓他們覺得自己不再是「真正的台灣人」或是已被外國社會改變。
本地和海外台灣人間持續存在的分岐,使得反擊政治宣傳的工作無法更有效率。
海外對太陽花運動的支持令人感到欣喜,但要作的事還很多。如果台灣人內部之間在2015年對什麼叫台灣人還沒有共識,想像一下,要其他人了解並聲援台灣,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
所以首要之務就是使處在分裂兩端的台灣人──本土台灣人和海外台灣人──更好的認識彼此。海外支持者必須讓自己跟得上台灣的最新情勢,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必須和上一代傳下來的國族定義揮手告別。台灣已出現世代移動,且對政治產生重大衝擊。這樣子的世代移動,也出現在海外台灣人社群之中。
只要這件任務達成,台灣人就可以回過頭去大聲告訴世界,台灣為什麼重要,它又為什麼和中國不同。換句話說,台灣人需要自己的統一戰線和自己的政治宣傳戰略。以下我提出五點建議。
台灣的政治宣傳戰略
首先,必須告訴世界,台灣問題並不只是存在北京、親中國民黨和「一小撮」民進黨與台獨支持者之間的議題。大多數的台灣人,包括許多投票給國民黨者,都反對與中國統一。同時也要解釋為什麼。這都會是未來台灣政治宣傳運動的重要元素,也展現了真正的敵人不在內部,而在外部。
只要世界了解,台灣和中國沒有統一並非來自於「一小撮人」的反對,而是多數人反對,他們就不會認為支持台灣人意願是件奇怪的事,或是必須冒破壞對中國的關係的風險去支持台灣。
其次,讓世界知道台灣人並不「反中」也很重要,這是中共最喜歡的名詞,強調(台灣人的)「非理性」和「仇恨」。無論好壞,台灣依賴而且也會持續依賴如今已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全球列強之一的中國。因此,一個成功的中國對台灣有利,正如同美國的鄰居也需要成功的美國一樣。
但就像他國,台灣人必須在和中國交往的利弊中找到平衡點。台灣人的任務是說服國際社會,它和中國打交道的挑戰,和他們一模一樣。台灣人必須展現,願意與中國和解並尋求改善關係並不代表著支持統一,相反的,台灣人的希望是正常化,中國必須平等對待台灣。
如果北京拒絕這麼作,那是它的問題,被視為不理性、威脅區域穩定的會是它而不是台灣。簡單說,第二個任務是去除台灣「非理性」並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觀念。
第三,台灣的反攻必須抓住更加壓迫的中國所創造出來的機會。
習近平掌權下的中國政府,對社會每一層面的打壓──媒體、網路、教會、維權人士、律師和弱勢團體──都變本加厲,北京顯然說明,經濟開放和現代化並不會帶來政治開放。事實上,情況正好相反。這使得台灣的民主化更加獨特和珍貴。香港的情況亦同,那邊的情形很可能是台灣接受一國兩制之後的結果。
易言之,台灣人必須將中國的發展和台灣作連接,展現為何台灣在統一後可能要承受苦難,為何一個自由、享有主權和民主的台灣對區和國際社會有利。
台灣人必須向世界提問:你們希望把台灣交給日漸專制的北京政權,讓更多人活在高壓統治下嗎?
不過,很清楚的,如果台灣人要使用這項武器,就必須注意在香港和中國正在發生的事。儘管對多數人來說,中國發生的事是在「另一個國家」,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但那卻和台灣如何向全球展現自己的獨特性息息相關。忽略中國事務,對台灣人是危險的。
第四,儘管這對海外台灣人可能不適用,但本土台灣人必須加強自己的溝通技巧。
很不幸的,這世界上大多數人不說北京話,也看不懂中文。台灣人必須學著用一種能夠讓其他人了解的語言進行溝通。我曾參加過許多抗議,那裡面的標語、看板和旗幟全部都是中文。
這樣一來,其他國家的人如何能夠了解台灣正在發生什麼?他們又為什麼要在意?
更慘的是以台語進行的研討會和座談,連某些只會說北京話的台灣記者都聽不懂。最好學著能用英語發表,或是花錢請翻譯。
台灣要讓其他國家的人無法再忽略台灣。說來很慘,中國在以外文溝通這方面作得比台灣好很多。台灣不能再不在乎這世界,卻期待世界了解台灣,這必須是雙向的。
第五,台灣人必須發揮創意去對抗傳統媒體和學術界的自我審查,以免北京觀點在台灣更加坐大。
要打破已經構建的訊息高牆可能並不容易,這多半是因為它們有著機構和金錢利益,但新媒體提供一個新戰場。海外台灣人在支持台灣的運上也必須更有創意,試圖引起外國人對台灣的興趣。幾十個人在政府機關大樓前抗議,很可能已經不夠,要升高對抗,但是選擇聰明的方式,以尋求更多朋友而非敵人。
最後,再強調一次,要讓這些策略有效發揮,本土台灣人和海外台灣人必須在「什麼叫台灣人」這件事上有相同立場。和中國一樣,台灣也應該建立自己的「統一戰線」。
(原文於7月27日發表於英文想想論壇,標題為Taiwan Needs a Counter-Propaganda Strategy)
翻譯:王思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