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平日關注兩岸議題,也是業餘的地緣政治、軍事武器與世界戰爭史研究者。
2008年馬政府一上任就推活路外交,並宣稱所謂的活路外交可以帶來兩岸和平;然而若仔細觀察這四年來中共的兩岸政策,即可發現中共並未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企圖,只是手法更加細膩,使人不易察覺其真正企圖罷了。
所謂的活路外交,應是指台灣與中國大陸在國際上至少互不排擠,然而實際上中共迄今並未放棄繼續打壓台灣的作法,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倫敦奧運期間,中共施壓英國政府,使其撤下位於倫敦攝政街的中華民國國旗,中共此一對台灣極不友善的外交動作,其實就代表了它的最終政治意圖,即併吞台灣;由此可見活路外交政策,充其量只是自欺欺人的囈語夢話而已。
西元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與納粹德國首腦希特勒,簽署了惡名昭彰的 「慕尼黑協定」。 回英時,張伯倫揮動著那張協議、得意洋洋的昭告世人說:「我帶回一代人的和平」,張伯倫此舉則被邱吉爾痛斥為選擇了恥辱;而事實上英國選擇恥辱簽署慕尼黑協定非但沒有為歐洲帶來和平,反而助長了希特勒的侵略野心,終於導致了無法挽回的二戰歷史悲劇。
現在馬政府的活路外交政策,也和當年的慕尼黑協定有著選擇恥辱委屈求全的異曲同工之妙,非但不可能帶來兩岸的和平,只會埋下兩岸在未來爆發戰爭衝突的種子。
如果活路外交不可行,那台灣應當採取何種的兩岸政策才能確保兩岸的和平呢?
正所謂前車之鑑,後事之師,當年納粹德國在侵略波蘭前夕,曾經收到了一個令希特勒感到頗為震撼的消息:英國與波蘭已經搶先一步簽署互助協定;即英國或是波蘭若遭到另一個歐洲國家的侵略,那麼英國與波蘭即有互相協助的義務。
這項協定使的希特勒一度猶豫是否應該放棄侵略波蘭的計劃,但是沒多久希特勒旋即恢復了冷靜,因為負責侵略波蘭的德軍部隊,早已經在波蘭邊境完成集結準備開戰,就算英國立即進行戰爭動員準備,無論如何也無法及時增兵波蘭,擊退德軍。因此,希特勒在收到這項消息後的第六天,就正式下令軍隊進攻波蘭,並在一個月後與蘇俄聯手佔領波蘭的全部國土。
台灣雖然也與當年的波蘭一樣,面臨著野心勃勃的鄰國的侵略壓力,但是台灣比波蘭幸運多了。當年英國並無在波蘭國境附近上部屬精銳部隊,根本不可能即時對波蘭進行軍事增援,但是現在美國可是在台灣附近部屬了許多精銳的海空軍部隊,要即時增援台灣並非難事。
另外,美國基於維持自身的利益,為了避免讓中共得到台灣後有能力干擾影響日本的海上能源運輸線以及獲得能對日本實施全境包圍封鎖的亞太戰略優勢,必不樂見台灣落入中共之手,故也有充足的出兵協防台灣的意願,而對台灣最有利的一點,就是美國已經著手制定了針對中國的海空一體戰反反介入戰略:即美國必要時將以「無限的軍事優勢」,強行排除解放軍的阻擾,以大規模海空聯合軍事攻擊行動在數十個小時之內徹底打垮解放軍海空軍主要兵力。
既然美國已經制定了針對中國的大規模的海空聯合軍事攻擊計畫,那麼台海兩岸和平的戰略主導權就未必在中共的手中,而是轉移到擁有絕對軍事優勢的美國以及其盟邦的手上,台灣在兩岸政策上除了不應主動挑釁中共,讓其有動武的藉口外,更應該緊密配合美國以攻代守的海空一體戰的軍事攻擊計畫,讓中共這個野心勃勃的政權,打從心底根本不敢對台灣發動戰爭,才能夠真正永久的確保兩岸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