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畢業於成功大學醫學系、政治系輔系。是《公醫時代》創始成員,也是「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成員之一。目標是當個探索社會病理的臨床醫師。
根據衛福部七月二十日統計,八仙塵暴的傷患仍有326人住院治療,其中228人收治加護病房,病危171人,病危者中有73人呼吸道灼傷插管、7人透析治療,並已有8人不幸死亡(按:截至二十三日,已有9人往生)。每一位傷亡者背後都是一個傷心的家庭,而每一位照顧者承擔的都是疲憊的身心;當兩者於醫療前線相遇時,消磨的耐心變成相互的指責,而真正該負起責任、也真正有權力負起責任的政府官員卻退居後線,成天只喊著「救人第一」的空洞口號。
一如我先前於〈八仙塵暴對急診的衝擊〉文中所述,我們的醫療系統平時便以全速運轉,平常就已全速運轉,一個人當一點五個人用、甚至當兩個人用,自然難以負荷突然其來的重大事件。
2014年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聯會的統計顯示,全台灣有護理師或護士執照者,執業率僅有58.4%,意即每10位有護理執照的人當中,只有不到6個人正在執業。低執業率所顯示的,是護理勞動條件與工作環境的亟需改進。塵暴過後數天,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至行政院前陳情,官員一面說著預估需要3000餘名護理人員投入燒燙傷照護的行列,一面卻又拋出動用預備金給加班費、招募志工給與津貼等說法,企圖搪塞眼前真實的人力缺口問題。
不僅是護理人員,醫師也是人力不足的首當其衝者。衛福部公布的《103年教學醫院住院醫師工時評鑑》,結果,一如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於七月十四日記者會上所指出的,「許多科別的住院醫師,平均每週工時及連續最長工時都明顯超出評鑑標準」。而八仙塵暴事故中最需人力的是整形外科,「以醫學中心為例,最長工時超過每週100小時是家常便飯,更有高達每週116小時的誇張工時,也就是每天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時間都處於工作狀態,而整形外科更是連續兩年名列工時最長的科別。」所謂的評鑑規範的工時限制,在還沒有塵暴時就已無法達標,災難一來,勞動權益的落實更是遙遙無期。
而在醫護人員之外,還有許多從旁協助醫療業務的專業工作者,如醫院的社工師,夾在醫院、政府與家屬和傷患之間,一方面要協調多方的物質需求和條件,一方面又要承擔照顧者、被照顧者、甚至公務人員的各種情緒,社工自己的情緒總是只能默默承擔。更不用提原有的業務量就已相當吃重,這突如其來的業務只會讓社工師的身心壓力更顯緊繃。
綜上所述,塵暴的不幸事故就像台灣醫療勞動條件的一面鏡子,照映出許多平時早已存在卻總是沒有具體改善時程的嚴重問題。媒體上八仙塵暴的熱潮已經慢慢消退,但我們不要忘記這場熊熊大火燒出來的問題所在,民眾要持續監督,醫療工作者則要持續為自己的勞動權益發聲,下次災難來臨時,我們至少能做好更周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