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旅日學者,研究興趣橫跨勞動法和國際政治,立志成為征服日本列島溫泉露天風呂的業餘專門家。作為偏好政治力學的「H型人間」,對包括從勞資關係到國際關係的「power balance」都很有興趣。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在六月初的訪美行獲得外交上初步的成功,接下來是否會在選前再度出訪台灣第二大盟友日本,外界猜疑紛紛。作為旅日多年、關注日本與台日關係發展的台灣留學生,筆者將在本文提出「小英應該訪日」的主張。
中國武力與經濟的雙面攻勢是今日「台灣困境」
眾所皆知,今天以及未來台灣面臨的最大危機當然都是中國,中國在主權上不斷強化其影響力將台灣排除於國際社會之外,並在軍事佈署上積極排除美國介入可能並隨時準備侵攻台灣;在經濟上,則策劃將台灣徹底鎖入中國經濟體中,使台灣經濟被迫走向對中國單方面依賴,進而剝奪台灣經濟主權的自主後不戰而取台灣。
上述中國雙管齊下的併吞台灣計劃,在國民黨重返執政的八年期間,透過馬政府在政策上的裡應外合,使得中國幾乎已經鎖死台灣在國際政治發聲的空間、國防上抵擋武力犯台的實力,更掐住台灣經濟得以保有獨立自主的咽喉,而往後只要中國出手,隨時得更容易將台灣的政治與經濟主權一刀斃命的劇本邁進。
筆者認為,只要無法扭轉擺脫這個國共聯手設計的「滅台劇本」而讓現狀繼續惡化,未來就根本沒有所謂「維持現狀」的可能性。因此即便民進黨2016扳倒國民黨重返執政,①未來如何在國際政治上獲取更多的發聲空間、②如何防止國防實力上落差懸殊現狀下防止中國突然發動侵台戰爭、以及更重要的,③如何擺脫台灣經濟今日對中國幾近片面依賴的危險現狀、而重新找到的永續而安全的經濟發展與成長模式,都將會是未來即便民進黨執政都勢必面對最棘手的「台灣困境」。
面對看似無解的困境台灣該怎麼辦,我們不妨開啟更大框架的思考,尋找為何日本會是台灣生存出路的答案!
面對中國威脅,日本正在改變
日本為何對台灣非常重要,不僅是因為日本是對台灣友善的鄰近先進國家,更因為日本是今天亞太地區唯一有能力也具意圖對抗中國擴張威脅的政治、軍事與經濟強權,且今天的日本,也正走向二戰以後最關鍵的轉型時刻,積極尋求改變成一個更積極與中國崛起的軍事與經濟力量抗衡的國家。
具體而言,日本正在進行兩個對抗中國的方向皆有利於台灣:
第一,是在安全保障上強化「美日安保同盟」的實力與主動地位,透過變更憲法集體自衛權的解釋與安全保障法制成為亞太區域中積極與中國抗衡的軍事力量。
第二,則是在經濟佈署上加速從面臨泡沫的中國市場撤出,重返其過去經營有成、而且被視為今後十年「世界經濟成長中心」的東協經濟體,並且對東協國家提出一系列的挹注投資計劃,與中國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抗衡。
安全保障:台灣必須透過日本在「美日安保同盟」的角色確保美軍繼續佈署台海
日本過去一年以來為因應中國軍事擴張的威脅,透過修改集體自衛權憲法解釋、與美國共同修正美日安保防衛指針、以及目前正在進行的安保法制修法審議,在「美日安保同盟」中角色轉趨積極。這個戰後以來最大的防衛政策轉換,使日本從過往的「專守防衛」走向針對中國軍事威脅進行不限於領土以內的積極佈署戰略,也將使過往的亞太區域的超國家防衛力量主體一增為二,形成不再只有美軍可能介入台灣海峽潛在衝突的情況,日本的防衛大轉換對台灣的影響筆者已經撰文論述過(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4012),今後台灣必須具體思考的是如何與日本展開各個實質層次的軍事合作,以挽救台海失衡的軍事平衡。
另須強調,筆者並非認為日本自衛隊會直接出兵防衛台灣,這從現行的美日安保條約和日本法律中要導出可能的解釋當然困難重重,美軍的佈署仍然會是台灣海峽不被武力攻擊的關鍵,但是當台灣現狀是否獨立於中國之外存在對日本而言是關乎其國力興衰的關鍵,那麼日本就必然會發揮其在美日安保同盟內的影響力,確保美軍的軍事力量不會貿然從台海軍事對峙狀態中抽離,而給中國創造武力奪取台灣的有利條件。
美中兩大國家間存在太多的談判籌碼,相反的,今天當台灣對美國的利益日益縮小,台灣其實沒有剩下多少一對一的談判條件,要求美軍繼續確保台海的軍事平衡,因此今年五月美國突然政策大轉彎開始關注南海問題以前,美國國內「棄台論」甚囂塵上是有其結構性基礎的,所以未來當然也難保美國可能會因為與中國在其他重大利益的交換上,再次採取對台灣不利的政策迴轉。因此,透過日本將美國的軍事力量確保在亞太地區並持續針對中國的威脅進行佈署,會是台灣今後作為小國的博弈條件上最大的槓桿操作空間──在主權防衛上,把日本作為支點拉住美國,將是最為可行且務實的方式。
經濟:台灣必須透過日本主導的「日本東協經貿合作框架」深化對東協貿易
今天台灣經濟結構最大的危險,在於作為產業出口導向的無天然資源海島國家,台灣竟然有百分之四十的貿易出口依賴中國這個單一市場。而中國也有計劃性的阻礙台灣與其他經濟體的貿易談判,並加速將台灣經濟命脈鎖入中國。
審視小英目前提出解決依賴中國市場問題的政見,較具體的僅只有六月訪美時提出加入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定(TPP)。美國對台灣當然重要,然而TPP面對美國國內產業與政治反對的聲浪下早已命運多舛、而具體分析這份以造福美國產業為主要目的的文件、事實上也對包括台灣在內的亞太國家缺乏實質的經濟吸引力。
另一方面,當中國已經正式步向經濟衰退、通貨緊縮以及股市泡沫,世界經濟成長的主角已然正式轉向成功整合為東協ASEAN的東南亞各國。日本從上個世紀七○年代以來,就一直透過ODA(政府開發援助)、JICA(日本國際協力機構)以及ADB(亞洲開發銀行)的基礎建設融資援助等組織或措施,在東南亞各國紮下非常厚實的深耕基礎,成為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外援。
但2008年以後,中國開始投入大筆資金意圖取代日本在東南亞經濟的支配者角色,並成功在2010年先於日本與東協簽署FTA,不過隨著中國日漸呈露的擴張與資源兼併野心,從在半島命脈的眉公河上游的中國境內大規模興建水壩引發湄公河流域國家反抗、乃至近幾年中國在南海不惜與越南、菲律賓發生軍事衝突而大舉占領水面下的珊瑚礁並進行填海造島的軍事工程意圖併吞南海,都讓今日的東協各國對中國抱持深沉的疑懼。
東協當然須要來自中國的資金與投資計劃,但卻更警覺於貿然依賴中國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這也就說明為何今天日本仍然是東協公認最為重要的國家,而日本在中國宣布亞投行成立後最近接連出手,除了提高亞洲開發銀行對東協的基礎建設融資額度以及效率之外、分別又宣布投資1100億美元協助東協發展基礎建設、7500億日圓的湄公河國家援助計劃、協助泰國與緬甸開發經濟特區、貸款印尼高鐵建設、更擊敗中國取得曼谷到清邁的高鐵訂單,重新確保日本作為東協最大夥伴的位置。
過去台商與日商曾經在中國市場尋找過合作進出的方式,但台日兩國之間未曾有過任何政策上具體的合作方案。當日本尋求在對抗中國的經濟擴張佈署上積極行動時,台灣地理位置位於日本與東協國家間的中間點,在東協有製造業基礎、更對於掌握經濟命脈的華僑社群保有緊密的連結,這些優勢對日商在東協的布局都存在合作互利的誘因。
東協是台灣出口貿易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佔台灣出口貿易的兩成,今天台灣對東協貿易出口的獲利也伴隨東協的成長而成為成長最多的地區,卻礙於中國打壓使台灣長期遭到排除於東協加三的貿易談判之外。因此,未來台灣除了加強與東協的接觸之外,更必須透過與日本進行政策上的談判合作,透過尋求加入日本保有包括亞開行、政府開發援助、對東協投資及貿易優勢的各種框架獲取台灣產業在其中的定位,以排除中國的政策干預阻撓去加速深化與東協的經濟連帶。
長期看來,台灣至少必須調降對中國貿易比重一成(40%→30%),並增加對東協貿易比重一成(20%→30%),使東協至少與中國平均並列台灣最大貿易夥伴,才有可能進一步破解依賴中國經濟的風險。
對日關係值得台灣花更多心力經營
國民黨政權一者對日本的重要性沒有認識,再者更配合中國的立場刻意疏遠日本,使得台日關係過去八年不但發展停滯、更讓台灣喪失了許多經濟發展機會與國際空間。
日本過去在外交路線上受限於美國,並沒有太多發揮的空間,使得其重要性常被誤認為只是一個「中等國家」,但日本在政治經濟的強大影響力卻時常對國際情勢產生關鍵的影響。上一個例子,正是韓國前總統金大中在韓國遭到IMF接管時走馬上任,採取積極的對日外交路線,而成功取得日本的援助借貸、貨幣互換乃至合辦世足賽的成果,幫助韓國迅速擺脫破產成為經濟強權。
最後再度重申,筆者認為未來十年日本的角色可能比美國更為重要,原因即在於台灣是否足以對抗中國「武力」與「經濟」的攻勢,都必須與日本進行更緊密的政治合作──在國防與安全保障上,台灣必須倚賴日本持續受到「美日安保體系同盟」區域防衛框架保障。而在擺脫中國控制的新經濟發展出路上,台灣更必須與日本談判,爭取在「日本─東協區域經濟同盟」中取得台灣產業不可替代的地位。
日本今後的關鍵角色,值得積極思索台灣出路的政治團隊花更多的時間與力氣在對日關係的經營上。台日間的互信基礎必須從李前總統等上一代日本語世代的手中往下承繼。因此,訪日吧,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