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影音記者、文字記者,現暫居日本,立志以浪漫不失務實,隨意不失細緻的方式,進行生活觀察。
根據教育部字典釋義,銅像意指「以銅塑鑄成的人像,紀念有特殊勳勞的人。」
最近在台灣,蔣公銅像命運多舛。而在日本有一個人物,同樣是銅像,卻命運大不同。日本電視台由偶像團體嵐所擔綱主持的節目《嵐にしやがれ》(台譯:嵐的大挑戰)於5月30日播出的內容中,包含了一項搶救「二宮金次郎」銅像的計畫。
二宮金次郎,又名「二宮尊德」,他是江戶時代後期的農政家、思想家。從小父親過世,必須要幫助家計的金次郎,並未因此荒廢學業,他勤勉向學,白天砍柴晚上編草鞋,忙得很,所以連走路的時候都捧著書不放,只求爭取時間多學點,後來也出人頭地,深受藩主重用,並且用所學技術回饋鄉裡,日本的二宮神社就是用來祭祀他,而各地小學也廣設他的雕像,其中又最常用他兒時邊走路邊看書的形象,來傳達勤學精神。
千座以上的二宮金次郎銅像遍布日本全國,但由於少子化,許多小學開始面臨廢校命運,二宮金次郎的銅像從此無人瞻仰,只能過著孤苦無依的生活。嵐成員中的二宮和也,因為也姓「二宮」,於是節目變策畫了搶救銅像單元,要二宮和也到東京都青梅市七所被廢校的小學中,「救出」同宗家的二宮金次郎銅像,爭取市公所同意,再把它轉送到需要的教育機構裡。
節目是以一種調侃卻不失禮的態度進行,用背景音與特效來烘托出這些被遺忘的二宮銅像有多孤單,也不忘介紹二宮金次郎生平,工作人員後來又在岐阜縣本巢市、長野縣北佐久郡中找到了一共三座孤苦無依的銅像,公開在節目的官方網站上募集願意收留這些銅像的教育機構、團體。
節目的應募到8月底,所以這些銅像到底何去何從還未可知,但以嵐的感召力,以及社群媒體上的熱潮來看,已經話題十足,尋家計畫應該很容易達成。
歷史、記憶,都是抽象的,所以我們必須訴諸文字、塑造實物,來讓後世人們有實感,對故事更有感,才能進而感同身受、觸動心弦,內化到自身的精神中。日本的八百萬神信仰,萬物皆有靈,讓日本人製作的銅像、認定的古蹟更多元,容易睹物思人,發思古之幽情,所以苦等死去主人的忠犬小八也能有一席之地,在澀谷車站還有一個以牠聞名的「八公口」。
重點就在於感動人心的,是故事本身,傳達的那些意念令人會心,所以那些銅像足以屹立不搖,如果他們變得孤單、逐漸被世人所遺忘時,會有另一群人去拯救他們,因為還有值得他們去努力的理由與動力存在。
在查資料的過程中,筆者發現客委會的台灣客莊文化數位典藏庫裡,有這麼一筆資料:
「日本時代幾乎各學校也都設有二宮尊德銅像,當時的瑞穗公學校也不例外,當時學生們還給祂取了一個外號『讀書小童』或稱『勤勉小童』。後來二次大戰開打,日本缺乏金屬,這位勤勉小童銅像就為國捐軀了。根據瑞穗公學校校友朱阿忠老師回憶:『當年他們在二宮脖子上繫上紅帶子,許多同學還特地的送祂到瑞穗車站,看他離開,大家都非常的不捨。』
民國98年瑞美國小興建專科教室大樓,二宮銅像基座面臨拆除命運。不過在校長及家長會長的支持下,最後將基座搬遷至恩師之碑旁安置。如今當年的小朋友都成了阿公級的老人了。民國101年6月,在新任校長翁玉女士及歷任校長的支持下,在瑞美國小代課的黃家榮老師委託日本朋友前往日本購得一尊高66公分的二宮尊德塑像,並在瑞美國小家長會的支持下,將此塑像重新安置於原二宮尊德基臺上。」
台灣目前存在的日本人物銅像還包括了頗為知名的八田與一,二戰末期,南部民眾感念八田貢獻,在日本政府大肆徵收金屬材料之際,偷偷藏起銅像,後來又擔心國民政府銷毀,直至1981年,這尊銅像才在烏山頭水庫重新立起。殖民時期,固然留存了一些痛苦的回憶,但或許我們仍可相信,有些記憶,有些過往,並不是那樣二分法,而是能超越國界,永續地被記憶,被留存,因為他們值得。
有趣的是,最近有關二宮金次郎銅像的爭議再起──因為如果把手上的書換成手機的話,不就是現代人邊走邊玩手機的壞習慣翻版嗎?不會教壞小孩們嗎?文明病爭議出現,又惹得一群大人們傷腦筋了,不過,那又是另一段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