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習會:朱立倫的聽訓之旅(下)

友善列印版本

提到面對兩岸關係形勢的複雜,國共論壇「越要堅定發出鞏固政治基礎,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強大呼聲…凝聚強大民意和輿論支援」,這就是對國共論壇下任務,要其積極在一中原則為前提的九二共識與反台獨等議題上積極努力,主動發聲與操作,並配合輿論戰的支援,以鞏固這個政治基礎。

俞正聲也將國共論壇位階提升,認為包括海峽論壇、雙百論壇、紫金山峰會、和平論壇、以及「城市論壇」等,都是在國共論壇的示範下所帶動。並提到國共論壇是「國共兩黨搭台,各界人士唱戲,是兩岸各界的論壇,是兩岸同胞的大合唱」。

前者在暗示國民黨領導者,如果因為選舉之故而將國共論壇的重要性降階,則其他兩岸交流的論壇,包括六月廈門的海峽論壇、以兩岸縣市議員為主的雙百論壇、江丙坤、蕭萬長倚為第二春的「兩岸企業家峰會」,還包括「城市論壇」在內,都可能會有問題。因為中方明確指出這些論壇是被國共論壇所帶動。在某種程度,也是在暗示國民黨或泛藍藉由參與這些形形色色論壇而大享交流紅利的人,必須要出面積極維繫國共論壇。這也代表中方針對2016民進黨的可能執政,已經開始對論壇進行盤整,並準備要把它們收攏到國共論壇之下。

至於後者,則是明確告訴台灣,未來大概黨際論壇就只剩下國共論壇了。在民進黨不公開承認九二共識與反台獨,也沒有取消台獨黨綱之前,中方自是不願與民進黨對話,更遑論有民共論壇。因此針對2016的可能變局,中方的策略是擴大與強化國共論壇,包括形式可以創新,內容更可以豐富,希望以國共論壇為核心,納入其他人士參與。在某種程度暗示國民黨的重要性已被稀釋了。

之前中國親政府學者周志懷曾說,不會再有對台讓利或入島惠台措施,而今年習近平在三月四日的講話也有類似訊息,這次俞正聲則明白提到中國經濟進入(中成長的)新常態,因此與其要放資源入台灣,反而更希望台灣人到中國去發展。當然中國會這麼做,除了認為過去灌資源到中南部綠營鐵票區沒效果外,中國經濟發展出現瓶頸,可用資源比較有限,同時也擔心在國共利益瓜分下,過去的惠台資源不會到該到的地方。當然更重要的,是一旦台灣人士到中國發展,自然更不敢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對北京來說是更容易掌控的。

習近平強勢要求國民黨就範,還要討論兩岸關係制度框架

朱習會是朱立倫訪中此行的重頭戲,從原先朱立倫的明示或暗示,大家以為在朱習會要有利多大放送,但習近平在朱習會不僅沒送利多(台灣參與亞投行要不違背一中原則前提),還對國民黨提出諸多要求,其發言甚至較2013年六月的吳習會更強悍。

習近平比俞正聲更進一步,要求國民黨對於台灣內部可能出現動搖九二共識的言行必須「旗幟鮮明反對」,絕不能讓來之不易的成果「得而復失」,並期待國共展開對「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積極探討。還主張國共兩黨必須著眼大局,「不僅要求同存異,更應努力聚同化異,不斷增進政治互信」,且呼籲國民黨對於兩岸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與難題「要勇於面對」、「積極探索解決之道」。更說國民黨也要秉持民族大義,承擔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人民謀福祉、為台海謀和平的「神聖責任」。

這裡面習大大左一句要國民黨旗幟鮮明反對動搖九二共識的言行,右一句要國民黨勇於面對兩岸政治分歧與難題並積極探索解決之道,還提醒國民黨也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承擔責任。不僅不理會朱立倫的「求同尊異」,還要求朱立倫應該「聚同化異」,請問這會像是對朱立倫放送利多嗎?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把台海和平是否會地動山搖的紅線,畫在「否認九二共識,挑戰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基礎,搞一邊一國、一中一台」這些行為上。但對國民黨的要求顯然不僅止於不跨過紅線,而是要求國民黨與中共合作,以積極反對可能損害兩岸關係政治基礎的言行。

朱立倫從「一中各表」退到「兩岸一中、九二各表」

朱立倫從上海到北京接連被俞正聲與習近平訓斥,俞正聲對國共論壇的未來發展下指導棋,習近平則直接要求國民黨在反獨促統上要負起責任,更要「聚同化異」。不曉得是否被訓斥到昏了頭,朱竟然脫口說出兩岸同屬一中,比馬英九的「一國兩區」更靠向中方立場,也難怪國際媒體會認為這是朱在向習承諾統一。雖然朱立倫立即要求國際傳媒撤稿,但朱立倫自己也公開承認,兩岸對於九二共識是存在分歧的(兩岸同屬一中,但內涵、定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朱立倫宣稱這就是在習面前提到「一中各表」。但整句看起來更像是承認兩岸存在同屬一中,只是雙方對九二共識的內涵與定義有所不同的「九二共識、各自表述」了。

朱立倫的國民黨已經沒有「一中各表」,而是「兩岸一中,九二各表」。各自表述的內容不再是一中,而是九二共識了。從「各表一中」退化到「兩岸一中、各表九二」,一方面是朱立倫的重大失誤,二方面也是以另一種方式告訴我們九二根本不存在共識,形同朱本人否認了九二共識。同樣認為九二不存在共識,蔡英文採用的解套之道是「維持現狀」,但朱立倫的作法卻是承認兩岸同屬一中。其間差別不可以道里計。

「維持現狀 vs. 九二共識」

2005連胡會至今,九二共識這個通關密語的意涵歷經十年演變,國民黨從原先主張的一中各表,到現在變成「兩岸一中,九二各表」,不僅告訴我們九二共識的問題,還顯示這個基礎的浮動性。習大大說得沒錯,果然是九二共識這個政治基礎不牢靠就會地動山搖,但既然共識本就不存在,以不存在的東西為政治基礎自然就會不牢靠,只要被中方一施壓就會天搖地動了。今天會地動山搖到連一中各表都守不住,只能說發明了九二共識作繭自縛的國民黨,是咎由自取。

其實台、美、中、日等國對於台海期待的共同點,是維持一個穩定的和平現狀,而不是有表面和平,但實際上狀態卻不穩而一直被改變。既然九二共識經過十年實驗,已被證明對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是無效的,就沒有必要堅持這個典範。至於新的典範是什麼,問題就不在於要如何先與中國達成共識,而是在不違背台灣民主的基本原則下,到底要以什麼方式才能維持台美中日等都可以接受的現狀,達到台美中日不會反對的平衡關係,才是重點。所以關鍵就不是要取得什麼新的共識,而應直攻問題的本質:要達到什麼樣的現狀,以及要如何維持這個現狀。

有人說如果不說清楚現狀是什麼,要叫人如何維持呢?但現狀本就是動態發展的平衡關係,因此存在一個什麼方式以促進平衡,或是需要什麼機制以達到穩定平衡,可能比講清楚現狀為何更重要(因為就算講得出來,也不一定做得到)。大家在這個機制或模式下有可預期的互動關係,各種行為存在著能被預期的後果。從這個角度來看,現狀可能就不是某種固定不動的狀態,而更像是一組互動規則吧。

當習近平在朱習會要求國共合作探討「構建維護兩岸和平發展的制度框架」,而習近平又無意討論和平協議,因此這個制度框架更類似台灣在被統一前的「合情合理安排」,這也使得維持現狀的任務變得更緊迫了──不要讓國共對台灣「統一前的合情合理安排」研究成果,變成新的現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