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下台灣的希望與青年的責任

友善列印版本

大家好!今天非常高興有機會和各位同學在青獅營見面。尤其是經過去年的「太陽花學運」、「九合一大選」,更讓我看見年青人如何利用科技與知識,監督及促進國家改革的方向。年青人所展現出來的力量,更讓我看見台灣未來的希望,所以我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與你們交換意見。

今天這個「世代對談」課程,我想就「全球化下台灣的希望與青年的責任」這個主題,來與各位同學分享。第壹、我想首先來談這次發生在去年,由年輕學生所發起的「太陽花學運」,並談談這個學運對台灣的意義;第貳、我們應該對全球化的世界局勢有一個瞭解;第參、再來探討台灣目前面臨的挑戰與機會;第肆、最後來談青年的國家責任。

壹、學運對台灣的意義

從2012年「大埔事件」、2013年「洪仲丘事件」、到去年的「太陽花學生運動」,公民社會的概念形成,深刻影響未來台灣政治的走向。過去傳統的政治是菁英政治、金權遊戲,但如今在公民社會的概念發展下,人民體認到政治是我們身邊的事,人民關心的不再只是統獨、藍綠。更關心的是環境永續、人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等問題。

在這樣的概念下,網路科技的發達,讓公民社會迅速崛起。去年「太陽花學運」徹底展現出公民社會的能量,在最短的時間內召集人群、招募物資、分配資源,透過網路號召,在短短的時間聚集五十萬人。年青人利用各自的知識與能力,整合集體力量,大聲的傳達「政府應該謙卑的面對人民、政府需要接受人民的指揮、人民才是這個國家的主人」,台灣人民用行動落實「主權在民」的觀念。

公民力量的覺醒,終於在去年的「九合一選舉」開花結果,人民實實在在對執政黨投下反對票,尤其是青年族群用選票告訴政府,人民重視財富分配不均、重視世代公平、重視土地正義等的問題。當「太陽花學運」發出年青人的怒吼,也改變年青人面對政治的態度,「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政治自己來改變」,學運後年青人的力量徹底影響台灣政治的發展,更改變了台灣民眾對於政治的態度與想像,人民瞭解到只有參與政治才能改變政治。

青年關心政治,國家才有希望,而面對世界台灣應該往那裡去,也是我們應該關切的課題。

貳、世界局勢的現狀

回顧二十世紀,我們似乎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那就是科技迅速發展,所引起的資訊網路社會的成立,以及全球化、世界秩序的崩壞、資本主義經濟的失調與變態。另外資源的缺乏、氣候變遷及全世界人口結構的變化,讓世界各國出現調適困難。台灣身處變動的世界當中,絕對無法置身事外,因此應該對世界變化的情形有所瞭解。

一、全球化

現在的世界是一個地球村,因為資訊、通訊及交通的發達,加上貿易自由化,早就不受國境及距離的影響,全球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事故,都會影響全世界。例如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全世界都在擔心影響晶圓生產;中國人搶黃金、搶紅酒,造成黃金、紅酒漲價;中國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中國人四處搶奶粉,造成鄰近國家奶粉缺貨、漲價;美國房地產泡沫化,引發次貸危機,雷曼兄弟破產倒閉,全球金融市場差一點崩潰;福島核能災變,電力中斷影響日本工業,連帶影響北美和歐洲的汽車和電子產品生產,最近美西港口人員罷工,也造成國內速食業者食品原物料短缺,類似這樣的例子非常多,所以我們要認清這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要關心全世界的動態,要有全球布局的概念。

二、G-Zero的時代

在二次大戰之後,因為美國、蘇聯冷戰對立,世界局勢是資本主義和共產主義對立。一直到蘇聯解體,資本主義勝出,變成美國獨大,全世界的經濟都受到美國的影響。不過,這幾年來,美國的衰退,美國的盟友歐盟、日本這些國家都自顧不暇,世界沒有領導,中國、巴西、印度、南非等新興國家崛起,世界將朝向「多極化」發展。

中國與俄羅斯、伊朗等十幾個國家藉由《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CICA),中文簡稱「亞信」,發展把美國排除在外的新多邊機構。中國更進一步邀集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和南非在內的這幾個新興市場國家組成「金磚國家」(BRICS)。並推動有十六個亞太國家參與,但不包括美國的《東南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中國想要取代或對抗美國所主導的全球秩序意圖非常明顯。而美國則結合了十二個國家、但不包括中國的《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希望利用TPP與日本和歐盟建立更緊密的聯盟,應對來自新興大國的挑戰。

中國跟美國的關係對台灣的影響非常巨大,面對G-Zero時代來臨,世界可能形成新的集團對抗的局勢,台灣要了解自己,觀察客觀條件的變化,找出自己要走的路。

三、資源爭奪

除了世界局勢的變化之外,全世界最重要的資源:石油、水及糧食,因為可能發生短缺,將陷入爭奪的情況。

(一)石油

人類一向依賴石油,以前工業大國為了搶石油,不惜發動戰爭,現在新興的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因為經濟發展,也加入搶油的行列,世界對石油的需求量更高,因此加速石油的枯竭。雖然最近美國開採頁岩油的效率提升,使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但石油相對來說還是有限資源,如何發展其他如天然氣及太陽能、風能、生質能、光電能等再生能源才是長久之計。而台灣能源政策需要去思考的方向是,台灣能源的自給率只有千分之六,使得台灣的能源政策相較於國際情勢,都始終站在被動的位置,如何提出更積極的策略與作法是國家政府未來努力的目標。

(二)水

因為工業化排放出過多的二氧化碳,阻擋了太陽熱能散發,導致全球升溫,地表水分快速蒸發,使地球暖化造成水資源不足。

台灣每年雖然有2,500公釐的降雨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倍,但因為人口密度高,地勢高低起伏,河流短無法攔截雨水,降雨季節分佈不均,有時候造成洪水,有時候又造成乾旱,水庫因為泥沙淤積,蓄水量變少,所以平均每人每年獲得有效水資源只有1,700噸,大概是亞洲一般國家標準的24%,是世界排名第18名的缺水國家。去年因為颱風過少,從去年到現在,台灣進入十年來最大的乾旱,石門水庫蓄水量創11年的新低,政府若再不對台灣的水資源政策,有積極的政策,水資源不足的問題,會嚴重影響工業及科技業的發展,更會引起台灣的糧食危機。

(三)糧食

2013年3月31日,聯合國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在日本橫濱市召開會議時,發表了一份報告,報告中指出:「氣候變遷已經衝擊糧食與人類安全。」2011年發生全世界糧食存量只剩69天的危機,糧食安全已經成為全世界各國非常嚴重的問題。

十年後,全世界人口可能達到80億,印度的人口會超過中國;中國、印度等新興國家經濟成長,對肉類食品需求增大,必須進口更多穀物作飼料,對糧食的需求將會大幅增加。但是全世界的土地沙漠化越來越嚴重,海平面上升、工業發展致使耕地減少,地球暖化、極端氣候使農產品減收。而因為各國資源財富不平均、交通運輸不方便,或者是戰亂等等因素,全世界有9億人口吃不飽,糧食危機隨時有可能爆發。

根據農委會資料統計,台灣過去最高有20萬公頃的農地在休耕,到2013年雖然休耕農地面積已經降到11萬公頃左右,但多數是在政府以活化農地的政策下,用來種植花卉或地方特產,而不是糧食作物,使得台灣糧食自給率逐年下滑,去年糧食自給率只有33%,台灣是個長期依賴進口糧食的國家,對於糧食危機應該有更深切的體會。但我們政府今年卻因為缺水因素宣布第一期稻作「停灌休耕」,影響區域超過四萬公頃。嚴重影響農民的生存耕作權,更突顯出糧食危機隨時可能發生。

(四)稀有資源

除了以上三種資源的爭奪之外,工業生產必須的稀有金屬,如液晶面板所必須的銦,電池所需的錳都集中在美國、中國、俄羅斯及南非。高科技產業重要零件及記憶體所需的稀土幾乎由中國獨佔,2009年中國稀土產量高達全球產量的97%。中國因為與日本釣魚台的爭議,停止對日本出口稀土,迫使日本必須積極採購及探勘稀土。

為了爭奪資源,各國的領土爭議一觸即發,例如中國覬覦南海的石油,與周邊的越南發生衝突,越南因此還發生排華事件,台商也受到池魚之殃。

而日本福島核電危機之後,迫使世界各國重新思考能源政策,讓各國徘徊在核能與非核能的痛苦選擇之中。台灣社會為此也有許多的爭論,最後決定封存核四。

四、氣候變遷

近年來全球寒流、熱浪、乾旱、豪雨、地震、海嘯、暴風雪、強烈颱風等各種氣候異常現象層出不窮,2007年澳洲出現長達五年的大乾旱、2009年台灣的莫拉克風災、2011年澳洲出現百年洪水、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而北極圈的極端氣候,冰原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未來將對全球造成巨大的影響。

五、貿易自由化的衝擊 

民營化、解除管制、經濟全球化、經貿自由化,引發國家內及國與國間不同階層及不同社會組織間的衝突。10%的人口擁有全球85%的資源,富有的人越來越富有,貧窮的人永遠貧窮。

貿易自由化大幅消除了各國的經濟壁壘,使貨品、人員、技術及資金在國與國之間可以更自由快速的流動。貿易自由化也加速了全球化,也導致了文明的衝突,甚至發生911的恐怖攻擊事件;最近因為法國查理週刊嘲諷穆斯林先知穆罕默德,引發槍殺的事件,也是因為文明衝突造成。

六、人口結構老化

一個國家的經濟如果要發展,就必須提高15到64歲的人口比率,但一些先進國家65歲以上高齡者比率非常高,根據內政部的資料統計,日本高齡比率世界第一高,達24.1%,第二是義大利20.8%,第三是德國20.7%,第四是瑞典19.1%。

台灣因為經濟不景氣,少子化嚴重,2013年出生總人數只有21萬人,與12年前相比,減少24%。而到2014年為止,65歲以上老年人口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嘉義、雲林、澎湖與南投,老年人口超過14%,已經達到「高齡化」的標準。台灣到2026年每3.3個工作人口需要扶養一個老人,2051年每1.5個工作人口就要扶養一個老人;2012年工作年齡人口有74.2%,但到2060年工作年齡人口將剩下50.7%,只有960萬人。到時候台灣的人力將產生嚴重不足,生產力、競爭力都會受到影響,財政赤字擴大,連帶的我國的標準普爾可能遭到調降。

參、台灣的挑戰與機會

以上全球所面臨的問題,同時也是我國必須面對的問題,而我國當前所面臨的困境,可從「當前社會經濟危機」與「民主發展的停滯」兩個方面來看。

一、社會經濟五大危機

在社會經濟危機部份,由於政府陷入自由開放的迷思,縱容商人無限制追求個別利益,讓財團的商機判斷,取代了國家發展方向,而讓大部份台灣人民承擔自由放任後的社會惡果,不顧國家經濟安全與長遠整體利益,因此,形成了以下五個危機:

危機一:對中國過度依賴,導致產業掏空,技術流失,發展動能衰退。

解決對策:維持技術優勢以確立經貿自主。

危機二:過度投資中國導致工作難找、薪水不漲、貧富差距擴大。

解決對策:創造工作機會是縮小貧富差距最有效的方法。

危機三:自由化迷思導致政府施政失焦,實質競爭力不斷衰退。

解決對策:鞏固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促進產業聚落的技術生根。

危機四:過度依賴進口能源與糧食,置國家經濟安全於不顧。

解決對策:政府應該主導建構永續發展經濟體系,積極發展再生能源與健康農業。

危機五:金融服務業凌駕實體經濟的扭曲發展。

解決對策:重新界定金融體系與實體經濟的主從關係。

二、民主發展的停滯

台灣自從經歷過第一次民主改革之後,因為代議制度的失靈,行政權的專斷,領導者的傲慢,才會發生「太陽花學生運動」,同時凸顯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極限。

(一)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極限

1、民主反動勢力反撲,領導者專斷

台灣雖然已經實施民主制度多年,但是許多人還存有威權的心態,當這些人掌握了政府、權力之後,就會表現出「贏者全拿」的心態,完全忽視其他人的意見,也不重視不同地區、不同團體的權益。領導者不願意聽人民的聲音,變成今天的台灣徒有民主的形式,實際上卻是獨裁的作法。像去年的服務貿易協議,政府只在乎財團的利益,在意台灣經濟成長率的提升,但財團並沒有把經濟成長的成果分配給人民,經濟利益被少數人把持,但政府卻沒有正視人民的聲音,才會造成「太陽花學運」及導致執政黨在「九合一選舉」中大敗的結果。

2、代議制度失靈,直接民主不彰

現在的執政黨透過黨紀處分來控制立法委員,變成立委都必須聽從黨的指揮,毫不考慮人民的利益,已經失去主權在民的意義,也讓代議制度失靈。

人民對政策有疑問,往往被操作成為政黨的對抗,無法理性的討論;人民只有投票權,郤不能實質參與政策的制定,更無法隨時監督政府。現行的「公民投票法」條件太過嚴格,公民無法隨時透過公投,對公共政策表示意見。

3、人民對民主政治失去信心

政黨政治的失能,導致人民對民主政治失去信心,維護民主的動力流失,使獨裁有機會重新出頭。

4、媒體第四權功能不彰

台灣很早就已經解除報禁,但是財團、政府卻透過資金掌握媒體,利用媒體操縱民意。雖然現在是網路新媒體的時代,人民可以透過網路媒體了解時事,但是這種掌控媒體、操縱民意,威脅民主的手法,必須要加以解決。

5、中央過度集權

另外一方面,這二十多年來台灣的民主改革,對地方的發展並沒有直接的幫助;這與台灣的政治制度過度中央集權,使得地方治理的制度不夠健全有很大的關係。

再加上司法不公,也完全失去人民的信任。在這種情形下,台灣第一次民主改革的成就,可以說已經到達一個極限,必須要設法突破、進一步的改革。

(二)第二次民主改革

1、確立自我認同 深化民主

在解決民主發展停滯的問題上,應該先確立我們的自我認同,鼓舞人民對國家的愛國心。在台灣人自我認同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深化民主。

2、強化公民社會

要形成公民社會,公民必須跳脫藍綠二元對立,針對議題作各種結盟。並且實際的參與,透過理性對話,達成符合最大多數公民利益需求的決策。

3、進行憲政改革

最重要的是要進行「憲政改革」,去年三月的學生運動,發出整個社會要求改變的聲音,公民的力量透過網路,集合成為強大改革的力量。執政黨因為無法回應社會要求改變的聲音,在去年的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失敗。失敗之後,人民卻發現一個更大的憲政問題,就是一個失去人民支持的總統,完全不用負責,所以我當時就出來要求總統下台。

為了要解決政治上的問題,去年的學運有提出召開「公民憲政會議」的主張,我認為經過去年底的選舉後,大家對於台灣憲法的缺失應該更有體會,因此憲改的腳步應該加快,無論就中央體制、中央與地方的關係、人權的保障等議題進行討論。社會上的意見領袖與公正人士以及朝野政黨,應該積極合作推動修憲,從進行憲政的改造工程,共同來思考國家的未來,針對第一次民主改革後的各種缺陷,作一個徹底的改革。

肆、青年對國家的責任

這一代的年輕人身處這樣的全球變局與台灣困境之中,應該正面去面對,鍛鍊自己,克服障礙,發揮力量,讓自己足以承擔責任,創造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一、青年要有信仰 哲學觀 謙卑學習 不斷超越

要承擔責任,必須要有堅定的意志,堅定的意志來自信仰。而現在年輕人似乎偏重物質與具體的事務,容易導致喪失抽象概念及精神思考的能力,應該要重視品格與價值的涵養,培養哲學思考的習慣,培養愛國、愛人的心。

登輝也希望各位,持續不斷地充實自己,時時保有一顆謙卑學習、不自滿的心,常常提醒自己,要用最虛心的態度,來學習新的知識與觀念,更要關注當前台灣社會的發展,以及國際情勢的演變,讓自己的視野寬廣,如此才能面對未來的一切挑戰,並不斷的超越,讓自己真正的成長、茁壯。

二、滿懷熱情 具體實踐

一個國家改革要成功,不可或缺的是年輕人一定要志氣高昂地展開行動,我們從日本幕末時代,日本青年滿懷熱情創造了新日本可以得到啟示。希望各位懷抱理想與熱情,秉持為國家承擔時代責任的勇氣與使命感,為台灣挺身而出,用熱情去感染全國人民,喚起大家一起為打造台灣美麗國家願景而開始行動。

 

(註:本文是李前總統登輝先生在2015年1月30日的冬令青獅營演講內容)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