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霸占博愛座的?

友善列印版本

相信大家現在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對於「博愛座」一詞都不陌生。它的原稱是 priority seat(優先座),概念主要是來自北歐地區的「無障礙環境」的概念,希望殘障人士都能像一般人正常的上下巴士。

在基於安全與人權的考量之下,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大眾運輸工具都已經設置了博愛座(日本稱做優先席),並且擴大到孕婦、小孩、老人以及殘障人士可以優先搭乘。坐在博愛座上的人必須禮讓上述的四種人士,但並沒有硬性規定,完全是發自內心。

還記得在電視新聞、影音平台上我們看過多少偷拍乘客霸佔博愛座的影片嗎?仔細想想,不管是搭乘捷運或是公車,每當看到老弱婦孺以外的乘客坐在博愛座上, 時常有人會因為正義而產生懷疑他們的念頭:「這個年輕人好手好腳的,為什麼坐在博愛座上?這個人是眼睛有問題,看不見有人需要博愛座嘛?居然霸占座位!」

不少人對博愛座都自有一套正義的標準,乍看四肢健全的人坐在博愛座上就會指指點點,心想「怎麼又一個霸占博愛座的?」其實這些看似正常的人可能身體不適或是有其他因素而無法久站,但外表是察覺不出來的,在不是所有需求都能被輕易看見的情況下,有些人就這樣被誤解了!

在尖峰時刻搭捷運時, 捷運上常常塞著滿滿的人潮,連移動都有困難的狀況下, 卻還是沒有人願意「暫」坐一下博愛座。這樣讓人匪夷所思的景象很常見,原因是除了那些沒有需求的人之外,有些人其實有著我們看不見的需求,卻因為容易遭來旁人異樣的眼光,而不敢坐下休息,似乎坐在上頭就會被貼上「沒愛心」的標籤。

讓座原本是貼心善意的展現,卻被刻意營造成一種捷運文化,隨之而來的現象是大家都不敢坐博愛座。博愛座的本意是「優先」禮讓給需要(老弱婦孺)的乘客, 但是當車廂沒有這樣的需求時,其實它和一般座位沒有什麼不一樣。

一支YouTube影片就在陳述這樣的觀點,想傳達博愛座的新定義,讓博愛座可以承載更多的愛。影片中可以看見,不是只有「老弱婦孺」需要坐博愛座,很多擁有「看不見需求」的乘客也都是博愛座的需求者,如:懷孕兩三個月且外表看不出來的婦女、生理期不適的女性、沒有外傷卻不適合久站的乘客、加班至深夜體力透支的上班族等。

他們面對的處境我們都很熟悉,但因為旁人的異樣眼光或竊竊私語,他們坐立難安,甚至不得不站起離開。這些看似健康的他們有著隱形的需求,卻常常因為人們自恃正義的眼神,讓他們感到壓力與負擔,只好強撐著身體的不適而不坐博愛座。

以友善而創設的博愛座與友愛的讓座文化曾是台灣的驕傲,如今卻儼然成為一座罪惡的陷阱,一旦坐上了就等著接受眾人眼神的懲罰。

每一個人都會有身體不適,迫切地需要坐下休息的時候,將心比心去思考,當我們不舒服時是否也希望陌生人友善地體諒呢?有些需求我們雖然看不見,但若能彼此信任與包容,拋下成見與異樣眼光,看不見需求的人才能不畏懼地去坐博愛座與休息片刻。我們能做的是換個立場,體諒看不見需求的人們的心情與不適,同時換個角度看待博愛座。

博愛座不是誰的專屬位,而是讓有需求的人可以優先使用的座位,如此一來我們才能體貼看不見的需求,讓博愛座承載更多的愛。是的,不是老弱婦孺,而是「只要你需要,就坐博愛座!」

影片連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Qkfw3iYJd4&feature=youtu.be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