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籠公投不改 主權在民喊爽

友善列印版本

鳥籠公民投票法進入第十年了!
 
2003年11月27日,在各界壓力下,立法院終於通過台灣首部「公民投票法」,賦予人民行使「直接民權」的法源。但這個法案內容處處設限,限縮人民權利,如同「鳥籠」的公投法,形同具文。不僅難以落實「人民作主」理念。也違背公投法第1條「依據憲法主權在民之原則,為確保國民直接民權之行使,特制定本法。」的立法精神。
 
鳥籠公投法的最大問題,就是門檻超高。公投提案門檻高,還有堪稱「太上皇」的「審議委員會」,再加上嚴苛條件,通過門檻更高!
 
 


 
比參選總統還難
 
2012年總統大選,宋楚瑜先生以連署方式獨立參選,其程序為指派一人前往中選會領表登記,即可展開連署,連署人數為投票權人1.5%約略26萬人,送交中選會審核無誤後,即成為準總統後選人。
但是,依據公民投票法規定,公投門檻提案人數,必須達到最近一次總統選舉人數總數千分之五以上,約9萬人才得以申請初審。初審通過,還要再送公投審議委員會,審議公投事項。等到公投事項審議通過後,才能真正展開連署,而且連署人數必須是最近一次總統選舉人數總數5%以上才能成案,大約是90萬人,比起參選總統,困難多了吧!
況且,台灣的總統選舉,只要相對多數就可以當選。但是公投卻要「投票權人總數二分之一以上」,才能通過。也就是說,要通過一個全國性公投提案,比當選總統還難。
 
比當選總統還難
 
2004年,當時的陳水扁總統以公投法十七條為依據,發動了「強化國防」與「和平談判」兩項公投。接著,民進黨在2008年提出「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追討不當黨產」等公投案,並合併於總統大選時同步投票。
 
2004年的公投,有人說是和平公投,也有人說是防衛性公投。這是台灣歷史上首次全國性公投,雖有七百多萬人出席投贊成票,即使人民對公投題目具有高度的共識,前往投票的有效票數也都超過半數,但就是因為不足投票權人總數的一半,而遭否決。2008年的公投,當然也是一樣的命運。
 
二次總統大選,當選人得票都比公投票還少,還是當了選總統,公投案卻被否決,這是世界少有的奇觀!
 
國會說改就改
 
全國性公投是如此,地方公投如何呢?2009年9月26日,澎湖舉辦博奕公投,結果以17359票反對、13397贊成,否決澎湖設立觀光賭場,(投票率為42.16%)。2012年7月7日馬祖也舉行博奕公投,結果以1341票反對,1795贊成,通過馬祖設立觀光賭場,(投票率為40.76%)。
 
這二件在民主國家看似平凡無奇的公投案,在台灣卻引起注目,原因有二:其一,博奕所帶來的效應,引起正反雙方交鋒;其二,此次公投程序及結果,明顯與公投法相互牴觸的問題。
 
關鍵在於2009年1月12日,國民黨以國會絕對多數的優勢,通過「博弈條款」,公然地迴避公投法需達「半數公民」支持的條件,改成只需達「有效投票數的半數以上」支持即可通過。
 
也就是說,國民黨為了阻止人民行使憲法所賦予人民「創制」、「複決」的權力,將公投門檻拉高到不可能的標準,但是在「開賭政策」下,又片面訂定新的「博弈公投條款」,取消門檻限制,改由相對多數通過即可。
 
從此可見,政治人物為圖私利卻昧著良心,隨心所欲設定或取消公投門檻限制。台灣現在之所以會有這種亂象,就是部分政治人物以花言巧語取得權位後,便將對人民的承諾棄而不顧,「公投法」及「博弈條款」的審議過程,恰好印證了這種違逆民意的惡習,讓公投法中「天賦人權」的普世價值完全遭到犧牲。


 
 
我們的主張
 
為了挽救得來不易的公投法,長年致力於推動公民投票的「核四公投促進會」提出補正公投法五大缺失,請國會朝野立委重視主權在民的主張:  
                                              
一、公投法第二條有關公民投票事項的限制應該重新研議,除人事外的公共事項  都不應限制。
                                                                                                                   
二、公投法第三十五條有關「公民投票法審議委員會」的設置應予刪除。  
                   
三、公投法第十三、十五及五十二條,排除行政機關及立法院少數享有公民投票提案權的限制,應加以修正。  
                                                 
四、公投法第十及十二條,應將提案人數降為一百人,連署人數降為選舉人數的百分之一點五。
                                                    
五、公投法第三十條,應修正為「公民投票的結果,以得票最多者,且其票數超過投票權人總數四分之一者為通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