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在街頭闖蕩,在廟堂拔劍砍柱。曾是刑期比短第一名政治犯。
現在:種菜,種花,還自以為是吟遊詩人。
正在 屏息以待的蘇格蘭公投的前夕,英國BBC記者專訪我,問「台灣」對這件事的看法,還問我台灣什麼時候公投。接到採訪電話既為蘇格蘭興奮,也佩服英國人的民主和理性,更百感交集。
台灣不在中國統治之下而且獨立存在已經足足65年了,因此北京接受台灣獨立,只是對現實的承認,但是北京偏偏說「台灣如果獨立就是改變現狀」,真是不通;倒是蘇格蘭到現在還是由倫敦統治,一旦公投獨立,倒才是一件改變現狀的大工程,但是倫敦勇於站穩民主立場面對獨立公投。
縱使退一萬步,站在台灣仍然屬於中國的假設上,衡量台灣和蘇格蘭的獨立對中國和英國的衝擊能量,兩者的大小真是天南地北。
且列幾個數字對比一下:
表一,聯合王國vs.f蘇格蘭和台灣vs.中國,土地、人口、GDP的比較
一旦蘇格蘭獨立,聯合王國將失去32.33%土地;10.10%的人口;9.43%的GDP。這衝擊實在夠鉅大,但英國尊重公投結果;相對的,中國承認台灣獨立,則只是少增加0.84%土地;1.72%人口;5.14%GDP,可以說微不足道,但中國堅持反對台獨。
可以拿來衡量衝擊大小的參考數字並不只有這些。例如,還有:台灣是天然資源非常貧乏的國家;相對,蘇格蘭有聯合王國最豐富的能源來源,聯合王國煤礦儲藏這裡最多, 英國離岸石油生產的 98.8%在這裡, 蘇格蘭波浪能源潛能的佔歐盟 10%,潛在風力與潮汐能源佔歐洲的 25% ,佔英國農業生產的 11.6%;生化、科技,創意產業、金融業都很發達,蘇格蘭還有歐洲矽谷美名⋯⋯等等。
主權國家又是一個政治文化共同體和國民經濟共同體,就這個角度來說,蘇格蘭和英格蘭同屬民主法治國、自由經濟體制,人圴GDP也都略高於40,000美元,從這些客觀角度整合兩王國成為一個國家,沒有什麼工程成本;相對的,台灣、中國雙方在體制、政治文化及人圴GDP上都有非常巨大的落差,整合成一個國家成本巨大。這一點1997之後香港這一個鮮明的例子,如今矛盾重重,但是難題看來才剛剛開始而已。
中國主張領土主權,動輒搬出「自古」的歷史做依據,現在,就來談歷史吧。
中國統一台灣是康熙皇帝開始的,從1664到現在是450年;但是英格蘭第一次佔領蘇格蘭是1296年,到現在已經718年,時間多了一大截。
蘇格蘭和倫敦,台灣與中國都曾統一也曾各自分離。蘇、英兩王國自從19603組成邦聯加上1707後的聯合王國以及早期英格蘭第一次佔領蘇格蘭,統一的時間共429年,將近兩岸統一時間235年的一倍。英、蘇統一的歷史實在比兩岸深厚太多了。
最後,認同是國家做為一個命運共同體的關鍵。就這一點來說,早在 1979年 蘇格蘭就舉辦了第一次獨立公投,那時認同,支持的票數佔登記選民總人數32%,都沒達到40%的門檻而失敗。
這一次公投依09月09日的民意調查,支持獨立的已經到了53.9%勝過反對的46.1%有7.8%。但是這樣的認同成熟度,比起台灣,依tvbs做的調查,獨80%VS.統20% ,(原71%VS.18%,未表態11%,依蘇格蘭例,扣除11%)真是差了一大截。事實上這一次公投政策的確立,始於2012年10月15日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和蘇格蘭首席部長亞歷克斯·薩爾蒙德簽訂的《愛丁堡協定》。在簽署當天民意支持獨立的也才只有30%,比支持統一的 58% 還少了足足28%。
綜合上面的數據,我們毫無問題可以這樣說,無論基於理性原則的統獨成本、整合工程難易計算;民主理念;人權價值,台灣和中國各自自獨立都比蘇格蘭的獨立更站得住腳。因此,針對中國的態度,我要借用龍應台一句話來修改一下:
「中國堅持大一統意識型態?請用文明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