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待西區 ― 兩顆心臟與心衰竭的危機

友善列印版本
連勝文宣布猜選台北市長後,各大路口看板皆可看到競選政見:「西區復興,東區升級」、「台北需要兩顆心臟」。隨後提出了搬遷市政府、市議會到台北車站附近的方案,現在的台北市政府則以設定地上權方式,進行招商,興建多功能營運中心(引自聯合新聞網:連勝文政見 台北市政中心搬到北車附近)。
 
▲連勝文團隊所提出的市政西移計畫
 
這個政見的提出,展現出連勝文這個市長參選人對於一個都市的發展想像,以及對台北歷史文化的不了解。這個政見,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願景?到底能不能實行?還是只是個拉攏西區選民的政策支票?
 
在這之前,我們必須重新看待西區。都市發展規劃之前,需要知道有什麼,才能知道要發展什麼。這裡少有捷運站,道路狹窄,也被許多跨河的高架橋所遮蔽,在一般人的台北地圖裡這裡總是空白的。身為一個在台北讀書的學生,筆者鮮少觸及此地。但在認識了這裏後,深深體會到他的魅力。
 
西區是台北市最有歷史厚度的地方。光是一條延平北路,就累積了台北四百年的歷史。騎車向北走,一路上有台北府北門、台北郵局、大千百貨、陳悅記祖厝,保留了台北各時期的建築。其中北門更是台北市五大城門中唯一保持原貌的,也是世界僅存的閩南式城門。西區的飲食文化也是台北最複雜、最多層次的。從南到北有萬華、雙連、大橋頭三大小吃重鎮,集合了廣州華西夜市、寧夏夜市、延三夜市、草埔仔米食街,保留了百年的飲食傳統。並因為中南部人口的移入,外省居民遷居,將台灣南北及中國各地的小吃帶到了這裡。
 
但很可惜的,連勝文看不到這些文化優勢,停留在由高樓商辦、玻璃帷幕大廈組成的「現代城市」想像。不但無法提出如何善用既有資源,真正活絡西區的計畫。反而提出了市政中心西移,並說會因此「有效帶動周邊地區店家的錢潮與人潮」。回過頭來看現在的西區,不但有總統府、立法行政院組成的博愛特區,勞動部、經濟部、交通部也多為於此,可以說是全台灣政府機構最密集之地。依照連勝文團隊的邏輯,這裡應當是「人潮、錢潮」最多的地方。
 
而且連團隊從未告訴我們,他們所提出的市政府西移地址是「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及其宿舍群。「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的主體廳舍、八角樓男廁、戰時指揮中心、工務室、電源室、食堂等六棟建物早就被文化部列為國定古蹟,交通部也在103年1月開始整修維護,預計規畫成古蹟園區。由於日本鐵路技術向英國借鏡,因此建築風格採仿都鐸式半木構造建築,為台灣少有的建築風格。內部還留有清代「台北火車票房」和劉銘傳建造的「機器局」遺構。而在鐵道部主建築群的西邊則是鐵道部日式宿舍群。雖然未劃定在國定古蹟之內,但建築群龐大完整,其中不乏樹齡過百的老樹。為台北車站一帶難得的都市綠地。
 
▲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舊貌及現況(舊照來源為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
 
▲日式宿舍群
 
連勝文以市府西移為其主要政見。假若連勝文當選,那麼交通部好不容易才在去年開始整修的古蹟園區恐怕將面臨拆除命運,鐵道部日式宿舍群也將不保。而連勝文此舉更會牴觸文化資產保護法。
 
因此,筆者不禁懷疑,所謂「市府西移」只是連勝文競選團隊為爭取選票支持,所提出的空頭支票。在此次選舉中,連勝文在台北圓環宣布參選,提出西區復興方案,頻頻使用象徵符號,攏絡選舉地理上屬綠營優勢的西區居民。
 
除此之外的其他「西區復興」、「兩顆心臟」方案則是以都市計畫重新規畫,老舊社區都更改造為主。這些方案仍一貫的提供一個快速、乾淨、有效率的「現代都市」想像,提供一種去除貧窮、創造資本累積的藍圖,企圖吸引選票,但卻完全忽略在地的文化脈絡。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台北在近幾年總是希望取得全球城市的地位,政府的都市發展策略更以市場導向為主。為了吸引外資,塑造出所謂國際城市的形象,不斷將地景簡化,去除歷史的線索,進行無意義重複的綠化,以迎合「現代都市」的想像。
 
西區之所以會沒落,也正來自於這種想像。在過去強調經濟發展至上的台北,這些美好想像總是掩蓋了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主政者將視野放在能夠吸引國際資本的東區,都市規劃上排除移民、貧窮人口所居住的西區。放任自生自滅,或改建成大樓商場,卻往往因為與當地文化不符而宣告失敗。例如龍山商場、建成圓環,皆是改造失敗的例子。
 
然而,這也是西區不幸中的大幸。因為政府的忽視,讓這裡保留了傳統建築、廟宇文化、小吃聚落,免於受到拆除命運。由於商業競爭不那麼激烈,地價相對低,近幾年大稻埕地區開始出現特色商店。
 
西區需要的是維持歷史建築的風華,並活絡在地已有的小吃、南北貨、批發、觀光、中小型製造業等產業。而現在,連勝文的競選團隊所謂的「兩顆心臟」,大抵是將東區那樣的「現代都市」發展觀移植到西區。筆者擔心,這不僅是為吸引選票,更可能是因為東區土地日漸飽和,連勝文團隊為都市更新進入西區埋下伏筆,以便日後進行更大規模的都市改建以及資金炒作。倘若摘去了西區的歷史線索及固有特色,我們還能認得出這個城市是台北嗎?倘若真的有了兩顆心臟,我們有足夠的資金流通來維持心臟的運作嗎?台北市民該好好的思考,我們要一個怎麼樣的城市,經濟至上的發展是否為唯一道路。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