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想想】台灣姓龍的,香港姓梁的,都過時了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反服貿抗爭膠著半個月,文化部的龍應台撲出來評論,先譽後毀,說學生行動一百分,但思想自相矛盾,沒想透。龍應台說,學生應該盡快結束佔領立法院,其中一個理據是:反服貿民眾反對黑廂作業,談程序正義,但佔領立法院也是非常手段,不見得合乎程序正義云云。
 
(圖:新頭殼)
 
首先要說的是,龍應台將事情聚焦於程序正義,本身就是愚蠢,或是別有用心的spin doctor的輿論導向。服貿要反,是反對中台融合,保存台灣;生死存亡,不用解釋。講程序正義,一是失焦,二是留了空位給龍應台之流玩「子矛子盾」。
 
龍應台的知識份子光環,是怎樣建立的?那些對台灣存有文青式美好想像的香港人,將龍應台看作一個時代的良心,學校師長也將之當作「優質讀物」向學生推介。這當然是可笑的。近年龍應台入朝出仕,保守嘴臉表露無遺,被人批評「變了」。其實龍應台沒有變。龍應台如今呼籲恢復秩序,其實只是《中國人,為甚麼你不生氣》一貫的思路。
 
她的大是大非,只是立法委員不能上班、街頭雞飛狗走、民眾用非議會外手段影響政治。正如她以前生氣的只是台灣人沒有公德心、髒亂吵、不愛護環境之類,她追求的是外部和表面的秩序井然,而不是天下周行的公道正義。
 
以往龍應台站在道德高地,質問台灣人為甚麼不生氣。現在台灣人真的生氣了,龍應台卻說他們太激進,影響社會。結論是這樣的:龍應台所謂的喚醒人心,只是她精神上的自慰,你們應該生氣,但只能乾著生氣,不能做任何事情改變現實。龍應台執著的,是大家要有好學生的姿態和身段。龍應台的保守的骨子,用進步的表皮包得好好的。她將服貿議題抽空了,非政治化了,變了公民禮儀研究會。
 
這種怕亂、怕衝突的「知識份子」,在華人社會一向很多,他們為自己的小眉小眼維穩心態安了一個很漂亮的詞:「程序正義」;我不是反對人民,我只是執著程序正義⋯⋯
 
看龍應台的話語,字裡行間竟然看見香港傳媒人梁文道的影子。沒錯,他們是殊途同歸的人。梁文道寫的文章,也是如此兜兜轉轉、虛無縹緲,同樣的非政治化。碰巧的是,梁文道對反服貿群眾同樣沒好說話,因為那個場合是大陸的鳳凰衛視,難道說支持民眾癱瘓政府機關?於是便說些甚麼學生「感覺自己在代表人民,有無限膨脹的正當性」之類刻意令人難懂的話。
 
2012年,政府請政治演員假造民意反對議會抗爭,梁文道說他們其實不明白自己在做甚麼。事情的焦點變成了另一個群體的根本愚昧,是一種讀書人高高在上看籠裡珍禽異獸的冷辟和抽離。這種玩弄觀點與角度的把戲,同樣是非政治化,不是一篇兩篇,而是幾年下來篇篇如是,是百分之百的妖言惑眾。
 
(廣東茂民市民反對PX廠的示威抗議。 圖:東方日報)
 
然這種人是中共歡迎的,再多也不夠。中共說甚麼,大陸人懂得虛偽地陽奉陰違;但披著進步公共知識份子偽裝的「文化人」,卻可以真正腐化公共常識,輸出一種戲謔、反叛、偏執和乖離的思考方法。這兩天廣東茂名市民眾示威被血腥鎮壓,軍警殺人?梁文道卻會跟你考究公安武警的內心世界,建制裡也一定有好人——此謂之角度乖僻,蠱惑人心,大害於世。
 
台灣龍應台在朝,香港梁文道在野,同樣是為廣義的「建制」服務。龍應台是台灣的文化部長,文化部用來做甚麼?推廣文化?文化用來做甚麼?在當權者眼中,文化是用來取代常識、取代政治,用來馴化民眾的。梁振英上台時,不也說要搞個文化局嗎?一聽見這個消息,各路「文化人」、某些梁文道的徒子徒孫就見獵心喜,「尾椎翹起來」等著被建制收編,怎料臨門一腳被激進派拉倒了,文化局到今日也搞不成。怪不得文藝小圈子和議會激進派就此結了深仇大恨。
 
龍應台為文而入仕,讀書而從政,本來就是一條很中國式的知識份子道路。如今落得如此的過時模樣,也是一種很中國式的結局。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