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聲望低落,因此他必須讓陳水扁永遠與貪腐劃上等號,當大家忘記陳水扁八年總統的政績。我主張民進黨應該全面檢討陳水扁八年的政績。畢竟除了轉型正義做得不夠之外,他在各方面的政績都比馬英九好太多了。
陳水扁的任內政績,除了台北市的捷運系統、高鐵、雪山隧道、福爾摩莎高速公路、101大 樓這些有目共睹,天天在造福人民的建設之外,最受忽略的是他在文化方面的重大建設。包括最近他在「壹週刊」所寫的政績表述,他自己也沒有提到文化建設。
在2000年陳水扁競選總統時,詩人李敏勇替他寫「文化白皮書」時,我曾與謝志偉等七、八人參加過白皮書的團隊工作,因此對文化建設的事比較瞭解,那時我們就在 「文化白皮書」上建議:
1. 全面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
2. 文化預算由55億(0.38%)提升到300億(2%)。
3. 文建會提昇為文化部,並提出文化立國新台灣的願景。
當時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曾努力要把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連國民黨與親民黨都贊成,唯獨新黨立委謝啟大的反對而功虧一簣,陳郁秀當時淚灑議場的鏡頭,仍然記憶猶新。
陳水扁政府雖利用特別預算,做了不少文化建設,但始終沒有把文化預算提昇到2%,因此我曾在自由時報星期專論批評道:(2004年5月22日)「要使台灣成為像瑞士、奧地利這般文化掛帥的國度,首先,陳水扁總統必須實現他在2000年所提出的《文化白皮書》的承諾,把目前的文建會提昇為文化部,並且學習法國,讓文化部成為政府的第一部會。而文化部的預算由目前的0.38%(約56億)提高到2%(3百億)。」
當時龍應台曾引用我的文章,在亞洲週刊上批評陳水扁政府沒有做到2%文化預算的理想。
2011年馬英九競選選連任時,曾答應文化預算要增加到4%(6百億),但龍應台上任文化部長之後,祇敢要求文化預算增加到1%,她就滿意了,因此比陳水扁時代的文化總預算還要少。
在我所知道的有限範圍內,陳水扁八年總統任內,至少有下列這些文化建設都超過十億以上的預算,而且是不分藍綠:
1. 高雄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預算約99億,由荷蘭建築師法蘭馨‧侯班(Francine Houben)獲首獎,分四大廳:戲劇院(2260)、音樂廳(2000)、中劇院(1254)及演奏廳(470),預定2013啟用。這是20年內台灣政府最大的文化建設。
2. 高雄世大運體育館:由著名的日本建築大師伊東豐雄設計,曾獲世界最綠體育館,全由太陽能發電,也是在陳水扁任內完成,當時高雄市長謝長廷、葉菊蘭和陳菊也有功。
3. 台南的國家台灣文學館:這是1916年日治時代的「台南州廳」改建,由李登輝時代的文建會開始籌備,陳水扁時代的文建會接力完成,2003年10月17日正式開館,由成大台灣文學史教授林瑞明出任第一任館長,這是亞洲最大的文學館。
4. 台南安南區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2011年10月29日開館,這是20億以上的新建築,也是陳水扁任內對故鄉台南地區最重要的文化建設,展現台灣四百年的歷史風華。
5. 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這是游錫堃縣長時代,向李登輝執政的文建會爭取預算,陳水扁執政之後追加預算,並建設完成。2003年開幕之後,成為宜蘭的文化地標之一。
6. 台中大都會歌劇院:胡志強市長在2002年,向陳水扁中央申請60億要建古根漢美術館,42億 要建大都會歌劇院,而陳水扁不分藍綠,慷慨答應胡志強的要求,結果因胡志強與國民黨議長,對古根漢的地點有爭議,因此放棄古根漢美術館,而大都會歌劇院的 國際標由蜚聲國際的伊東豐雄獲得,通過預算的時間,與高雄世大運體育館差不多,但因五次流標,民進黨的世大運體育館已建好,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則嚴重落後。
7. 嘉義南部故宮分院:這是陳水扁任期將結束時,由嘉義縣長陳明文爭取獲得,預算也是二十多億,國際標由美國建築大師普列勒克(Predock)獲得,並簽約開始興建,本來故宮分院想成為亞洲博物館,收藏嘉義美術大師陳澄波的作品等,但是等到2008年馬英九上任不久,就與普烈勒克解約,停止興建,直到2011年總統大選快到,才說要繼續建,不像陳水扁總統任內,把李登輝時代奠基的文化建設,都一一完成。
馬英九在2008年 上任到現在,幾乎沒有任何超過十億以上的文化建設,他都把文化預算花在不會留下任何歷史痕跡的事物上,在他周圍的馬友友們都很高興有一位這麼慷慨的所謂「文化」總統。
賴聲川的夢公園二天燒掉二億三千萬,賴聲川夢公園的創意費比曾道雄四十年如一日的歌劇製作費還多,馬英九二位女兒的老板蔡國強,也在一夜之間,燒掉新年煙火秀二億元;重金禮聘中國的電影導演張藝謀,來台灣演他完全外行的歌劇「杜蘭朵公主」, 也燒掉將近二億。(我問曾道 雄這位歌劇大師,由他來製作,大約要多少錢,他說二仟萬就足足有餘,而且品質保證,二億經費他一輩子都花不完。)
因此新任文化部長龍應台的最大任務是,要求馬英九競選時的承諾:4%的 文化預算,必須實現,儘快完成陳水扁時代的故宮南部分院,及宜蘭立委陳歐珀向她建議的「蔣渭水文化中心」,才能平衡台灣的東西文化差距。
我們應該學習美國愛默生的精神──他幫助美國打破對歐洲文化的依賴,並掀起新英格蘭文藝復興的浪潮,希望龍應台也能打破台灣對中國文化的依賴,建立台灣文化的主體性。
蔣經國讓鄧小平走上「經濟學台灣」的改革開放路線,希望前年龍部長在北大的演講:「用文明的崛起來說服我」也有此心願。那時的龍應台,顯然也希望封閉的中國文化能走向開放的台灣海 洋文化。
最後,期待她能做她自己,保持智識份子的尊嚴,而不是馬政府的花瓶,否則聖經上所謂:「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靈魂,有什麼益處?」大概就是她未來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