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甲歸田居台南,兵旅十月養春光。
隨著年底七合一選舉逼近,國民黨也向台南這如夏日枝葉般翠綠的區域,展開進擊。先是有意招聘怒嗆江宜樺「沒加入民進黨就不錯了!」的李鴻源。日前又傳出有意招攬生長、就學、研究都在台南完成的成功大學校長——黃煌煇。
年底七合一選舉,究竟國民黨會派誰角逐台南市長呢?值得觀察。不過既然都說到成大黃校長了。那就說說幾天前,黃校長寄給成大同學的一封信吧。
月初,黃校長因應駁回「南榕廣場命名案」風波,寫了封致全校師生的公開信。信中提到「大學校園除應遵守依法行政原則外,更應恪遵政治中立與宗教中立原則。故校內設施應避免涉及政治性活動與特定政治意識型態,避免造成校園之不安定。」
校園應當是個追求知識而超然獨立的場合,如同台北捷運「站內禁止競選活動」一樣,這是個沒有選舉政治的場所。黃校長一番話,聽起來既理性和平又中立有禮貌,在選舉年發表這樣的信件,再合適不過。
但是,信件寄出幾天後,一個自稱Triple Huang的團體,半夜拆了成大「光復」校區的招牌,而且上傳臉書昭告「我們奉校長訓示拆了校園內涉及特定意識型態的標語」。乍看之下莫名其妙,校長說反對以「南榕」之名命名新廣場是為了避免把不必要的政治口水戰引入校園,好像有點道理,但這和拆校園招牌有什麼關聯呢?
近年,台灣政治人物習慣強調「依法行政」、「行政中立」、「秉持公正原則」,無論作為搪塞的藉口,或者確實以此最為信念,民主時代的台灣,儼然豎立著三支不動神主牌。公家機關追求「依法行政」、「行政中立」看起來有助於落實自由民主社會「人人平等」的理念。然而,「行政中立」的概念是否窮盡一切我們對於自由民主社會的理念?
當代政治哲學家威爾・金裡卡(Will Kymlicka)曾以論文分析,當代自由主義國家普遍認同遵循「族裔文化中立」的原則,國家政權在族裔、宗教、特定意識形態保持「中立」。個人在私領域自由追求(只要這些文化尊重其他人的權利),國家不得干涉。
然而,即便是老牌自由主義國家——美國,「行政中立」原則的理念與實踐之間亦有落差。舉例來說,美國歷史中,劃定州邊界與加入聯邦的時間都經過精心設計,以確保使用英語為母語的人在五十州內都佔多數,確立英語在美國領土上的領導地位。其後美國多項政策,亦強化這一傾向,例如,法律規定學校教育孩童英文、五十歲以下的移民必須學習英文等。對於一個多族裔的政治社會,尋求國家內的認同建構,看似有助於促進社會和諧。但是,表面上促進和諧的後果,卻人為造就以族裔(英語使用族群)為基準的社會階層,使得英語使用者在美國社會中較其他族裔更為優勢。
「中立」並非落實「自由」、對待不同族群「平等」的實踐,而是內在忽視甚至弭平差異的政治修辭。以自由主義立憲建國的國家是如此,那從殖民政府努力轉型為自由民主國家的台灣,問題又更棘手。
雖然黨軍警特已經離開大學校園,但是殖民政府留在校內的諸多標語——「先總統 蔣公」銅像、「中正」堂、「光復」校區,仍舊存在。更重要的是留在當權者心中的「政治意識形態」仍未散去。
再看黃校長的公開信:「大學校園除應遵守依法行政原則外,更應恪遵政治中立與宗教中立原則。故校內設施應避免涉及政治性活動與特定政治意識型態,避免造成校園之不安定。」究竟是「南榕」廣場涉及特定政治意識型態,還是黃校長的思維裡帶著特定政治意識型態呢?
「南榕」,無論理解為「南方的榕樹」或是「為建立自由社會而奮鬥的鄭南榕先生」都是相當適切的命名。南榕象徵溫暖南方的百年樹人;南榕象徵台灣人民掙脫特定意識型態、追求自由生命的歷程。對於一所頂尖大學而言,「南榕」不僅適切,更彰顯成大作為一所大學不受選舉政治左右的超然空間。
幾年前,成大校慶,校長喊出:「成大八十,頂尖務實」,務求成大搖身成為台灣學界領頭羊,這個理念很棒,但我們能接受一所頂尖大學的帶頭者邏輯矛盾、思想不夠「頂尖」嗎?恐怕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