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黨運動的啟示:為何台灣也應該關政府

友善列印版本

不久前美國因歐巴馬健保法案的爭議,兩黨遲遲無法妥協,導致共和黨人決定在眾議院擱置新預算案,使得美國部分職能部門關閉,震撼世界。在這過程當中,茶黨(Tea Party)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有論者譴責他們綁架共和黨,歐巴馬更稱這是一種「勒索」,也讓茶黨的力量再度受到矚目與討論。

甚麼是茶黨?台灣一般人大概非常陌生,她並沒有民主或共和黨般正式的政治組織,相反地,她是來自民間的草根運動。便如同兩黨擁有悠久的歷史傳承,茶黨認為他們所師法的,正是美國建國前,波士頓居民為反對英國政府徵收茶稅而群起抗暴,最後贏得了一個新生國家。

進一步來說,茶黨源自於民間街頭抗議,由網路與名嘴等倡議,據信亦獲得美國某些富豪的贊助。由於她在政治光譜的色彩上近似共和黨,因此她的候選人通常以共和黨姿態參政,但她沒有全國性的統一組織,也沒有一個全國性的領導人,她是一個黨中之黨。

根據美國的民調,約有兩成五到三成五的人支持茶黨,最盛時期甚至超過兩黨。如果按照選人不選黨的邏輯,茶黨運動確實具備發展的空間,而類似的情形也曾出現在台灣政黨史上,最有力者莫如宋楚瑜與其擁護者,只是這些人被迫出走組黨,最後逐漸消亡。

為什麼台灣需要茶黨運動呢?在馬政府連任之後,許多重大議題都被擺上檯面,沉寂已久的社運彷彿找到新出口,而引發社運界的短期聚集與長期抗戰,就像是白衫軍運動與不要核四五六運動等。這些運動從創始到高潮,都曾吸引媒體目光,成為新聞焦點,亦獲得社會不同程度的聲援與支持。

然而,激情過後,人們會發覺引以為傲的公民社會力量,在政治場域的利益交換下,不斷地被削弱與濫用。九月政爭給台灣人上了一課:政治還是那樣的黑暗與骯髒。國民兩黨的倒閣或解散國會等戲碼,不僅是憲政原理的笑話,更愚弄了她們支持者的信任,這就是強大公民社會應該有的政治樣貌嗎?

因此,我們需要茶黨運動。茶黨運動不是成立第三黨,在現存的選舉體制與政治文化下,台灣沒有第三黨存活的空間。但是透過茶黨運動,公民社會可以在某一個政黨內遂行意志。社運團體的力量如果能整合進入體制,可以發揮到最大。如今台灣社會固然能容忍抗爭守夜丟鞋子,但激烈的手段能換回的「公義」太少,連小小縣衙門都動不了,遑論拆政府。此乃肇因儒教文明在台灣影響甚深,且台灣已達到美式民主鞏固的基礎,更偏好在體制內折衝。是故,社運團體應保持她們基進(radical)的內涵,化為議會路線,在茁壯之後自然能「關政府」。

美國關政府後,歐巴馬因此不能出席APEC峰會。而就在這場峰會的角落,台灣顧問正洋洋自得於被稱之為主委,媒體也配合的釋放席馬會的風球。對於民調不到1成的領導人,強渡關山式的簽下種種協定,已經在國內引起非議。如今是否具合法性代表台灣進入兩岸政治談判的深水區?其中又涉及何種程度的檯面下操作,思之不免讓人膽顫,誰說我們不需要茶黨運動關政府呢?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