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kj,大學念經濟,研究所念勞資關係,但關心範圍過大,常被朋友揶揄住海邊管太寬。經營部落格http://mlkj24.pixnet.net/blog
上篇討論完梅克爾的施政風格後,這篇我們來談談德國聯邦議院(Bundestag)的選制,由於現在的台灣國會跟德國同樣都是兩票制,因此德國選制如何運作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二戰後的德國在選擇選制時,有幾種制度可以參考。一種是如英國、美國的相對多數制,贏者全拿,這種制度的缺點是如果投給落選者的話,那張票就等於無效。第二種是如法國的絕對多數制,一樣是贏者全拿,但要超過50%的票數才當選,通常需要兩輪投票。第三種則是完全比例制,這種制度的好處是所有的投票都會被反映,但缺點是可能常會需要組成聯合政府,施政效率跟結果較差。另一個缺點是,可能會造成一些極端小黨都有辦法進入國會,形成如威瑪共和時代的問題。
最終德國選擇了一種介於贏者全拿及完全比例制間的制度,第一張票選人、第二張票選政黨。聯邦議院設計有598席,其中299席為區域直接選出,其餘的299席則用政黨的得票比例去分配(計算方法則是聖拉古法Sainte-Lagu Method),跟台灣不一樣的是德國採取聯立制(白話來講,最後進入國會的比例要跟政黨票相當),台灣則是並立制。為了避免威瑪共和時代的問題再度出現,得票不到5%的小黨將無法進入國會,扣掉這些選票後再將得票超過5%政黨的席位按得票比例分配。
但這樣的制度會有一個缺陷,也就是選民有時候會分裂投票,第一張投給A黨的候選人,但第二張票可能是投給B黨,這樣的分裂投票會產生一些超額席次(Overhang seats),以德國2009年的選舉結果來看,原本聯邦議會設計的席次是598席,因為區域直選的議員保證進入國會,最後卻有622名議員(現在則是620名)進入議會(表一)。梅克爾的基民盟在上次選舉中受惠於此種制度,多了22席的超額席次。而德國的憲法法庭已經宣布,這樣的制度並不公平,無法真實反映民意;以2009年的例子來看,基民盟在政黨票僅獲得27%,但在包含區域議員後的席次會佔到總席次的31%。
新的制度將會在這次的選舉落實:如果某黨在區域議員的票數比例超過其政黨票比例,那其他的政黨也會獲得相對的補償席次,讓席次的分配能真正反映政黨票的比例。當然這樣也會有些缺點,比如說這樣德國聯邦議會的成員可能會爆增到七百人左右,這樣的人數在世界上可能只比中國人大少。
台灣自2008年後,已經歷經兩次單一選區兩票制的立委選舉。票票不等值的問題時常被提起,但礙於現行的修憲體制門檻相當高,2016年選舉前是否能將立委選制修改至較理想的程度,按照現今的政治現實,可能相當困難。但選制事關重大,藉德國大選的機會,讓我們想想怎麼讓台灣的選制更完善。
表一:2009年德國議會選舉結果
政黨 |
區域投票 | 政黨票 | |||||||
得票數 | 得票率 % | 席次 | 得票數 | 得票率 % | 席次 | 總席次 |
總席次
比例 % |
||
基民盟 | CDU | 13,856,674 | 32 | 173 | 11,828,277 | 27.3 | 21 | 194 | 31.2 |
社民黨 | SPD | 12,079,758 | 27.9 | 64 | 9,990,488 | 23 | 82 | 146 | 23.5 |
自民黨 | FDP | 4,076,496 | 9.4 | 0 | 6,316,080 | 14.6 | 93 | 93 | 15 |
左翼黨 | DIE LINKE | 4,791,124 | 11.1 | 16 | 5,155,933 | 11.9 | 60 | 76 | 12.2 |
綠黨 | GRÜNE | 3,977,125 | 9.2 | 1 | 4,643,272 | 10.7 | 67 | 68 | 10.9 |
基社盟 | CSU | 3,191,000 | 7.4 | 45 | 2,830,238 | 6.5 | 0 | 45 | 7.2 |
延伸閱讀:
[新聞] 德總理梅克爾 篤定三連任
[新聞] 女性執政紀錄 可望超越柴契爾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