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政治工作者,現居台灣高雄。
雖然我一向屬於味蕾遲鈍的那種人,跟「美食作家」這行好差也是始終絕緣的,人家說「彈牙」的,我常常覺得「塞牙」,吃到美味食物背後也始終無法浮現出「神奈川沖浪裡」加上大隻鮪魚的壯麗畫面。然而,這個禮拜卻還是想跟大家講講關於吃的事情。(什麼,不是要講拓也哥嗎?)
首先當然是因為「パン達人」的新聞。照說,合法添加的人工香精,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本不至於招來物議,但壞就壞在パン達人一向「純屬天然」的自我宣稱,並以此作為賣得比人貴的號召,涉及了不實廣告乃至於惡質的欺騙。危機爆發以後,公關發言充滿謊言與傲慢,而又節節敗退的醜態,在這個禮拜裡面更只有為吳子安趕辦護照的外交部可堪比擬。
パン達人的作為,讓人感覺就是,窮則獨騙厝邊,達則兼騙天下,達則達矣,卻沒辦法己達達人,雖號達人,實則阿里不達,如今落到衛生與檢調單位紛來抄查,狼狽停業三天,才開口道歉,然則不復達人形象矣。在台灣人民的心目中,真正的「胖達人」,大概也只剩一吸入魂的二丁目拓也哥了。不過拓也哥吃的衛生也是需要多多注意就是了。
另外一個尚不構成消保法與食安問題、但多少也有點使人狐疑的,是新興即爆紅的連鎖茶飲所標榜的「黃金比例」獨門配方。所謂的黃金比例,在學術單位檢驗與媒體調查下,發現不過就是其他茶攤常見的全糖。過甜的飲料,卻出人意表地大受歡迎,讓討厭甜膩又怕胖的台灣人突然爭相補充卡洛里數,也可以算是另一種「發胖達人」。比起パン達人,這當然還搆不上「騙」,可是難免就是有點「吹」。(啊啊,講到了吹,是否又想起拓也哥了呢?實在是很不好意思。)
在這短短的一週裡面,充滿辯證法意味的「人工天然」香精,以及提升人類體型寬高比的「黃金比例」,一下躍升出來成了引人注目的新聞標題,足以跟不久之前的冰淇淋長明燈,並列為年度台灣食品界的三大神器。
「行銷」、「打造品牌」,當然是現代經營的必要手段,也是台灣企業要加強的面向之一。可是,行銷不該是「騙」,也不能只是「吹」,不等於乖離事實的話術、不等於老王賣瓜的胡捧,品牌也不只是氛圍的營造、週邊的烘托。真正的品牌價值,在於確實降低風險、降低交易成本,使購買端願意心甘情願掏出比較多的鈔票,來換取不確定性的消解。
經過了パン達人的事件,我們想問的是,台灣廠商是否做好準備、是否具有誠意,來爭取真正的品牌價值?不只是パン達人,幾年下來,從塑化劑危機到毒澱粉事件,各大財團的信譽操守一樣可疑,只不過隻手遮天的能力大過連鎖麵包店業者而已,讓輿論沸騰的怒火悄悄消失了,可是問題仍然在那邊,也埋下了下一次等待爆發的炸彈。
「黃金比例」呈顯的則是另一個環節的問題。一個似是而非的口號,就能帶動社會大眾一窩蜂地追上,這表示消費者對於自己吃進了什麼東西,多少也還是有些不求甚解,無法形成使業者更進一步追求品質的動力。甚至,這也會造成一種反向誘因,拉動更多的「吹」乃至「騙」。
扯得更遠一點,這甚至也是台灣競爭力的自我扼殺。
在台灣的經貿發展上,一天比一天更深地依賴中國,當然是自陷絕路,但要對中國關門閉戶,卻同樣不可得也。在這樣的二擇困境之中,狹窄的解路,或許只有在整個產業鏈鎖上面,找到自己不可取替的優勢,創造部份「反依賴」的契機。
而面對中國,要去比較的優勢,當然不可能也不該是低廉的勞力等生產要素價格。除了個別領域的技術精進以外,台灣要找尋自己真正的競爭優勢,「可信度」或許是我們可以思考的總體方向。
產品的可信度,尤其是農食產品的安全問題,是中國在可見的未來無法順利突破的障礙。就像是在中國,一瓶高價的好酒,真貨往往淹沒於以數倍計的假貨之海中,光是憑著花錢還未必能夠打通關節、買到真東西,真金白銀常常換到痴心絕情。在這樣的市場裡面,交易成本不斷墊高,不要說外人不敢信任,連自己人都三不五時要爆發跑到香港搶貨的人潮,好像只要東西在那土地上,就頓失了信賴感,就算不是讓人不敢買,價格也要七折八扣下去。
台灣本來有機會藉著中國在這方面無法克服的困境,而找到自己穩固的區位。可是當這樣的「騙」與「吹」無法消失,甚至災情擴大、每況愈下時,可信度無從建立,就無法形成優勢,整體經濟情勢只好繼續「一路向西」。
像是經建會對自由經濟示範區的規畫,其中包括引入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農產品進行境內加工,打上台灣的牌子出去,據說這樣可以「農業加值」、大發利市。然而若是台灣本身生產的可信度無從建構,要想透過加工、貼牌而替外國農產品加值,則是空中樓閣式的幻想,更不用說這樣還可能又再一次摜低了台灣品牌的價值,形成一個循環下墜的螺旋,讓整個城市,成了你的「左岸物產館」。可信度不存,台灣危矣。
就像是讓拓也哥一戰成名的節目片段一樣,生產階段總是難免多少蓋上布幕的,也唯有社會本身具有彼此信任基礎,才能減少虛耗,不用每天都懷疑,布幕後面發生的事情是否屬於真實。希望經過了パン達人與黃金比例的鍛鍊,台灣能再努力走向可信度社會的建構,讓大家洋溢著真實而明確的舒爽表情(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