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國會遙想台灣立法院

友善列印版本

在柏林,參觀了德國國會大廈,19世紀末落成的建築宏偉非常。英國建築師諾曼福斯特在上面設計了玻璃拱頂後,國會更成了德國主要觀光景點。我參加的是每週二的英語導覽,上網報名,免費,含屋頂參觀。我一到,報了名字,工作人員與志工一個接著一個「無縫接軌」領我進入議場,流程設計順暢。真人講師帶有德國腔調的英語流利且妙語如珠。離開前,也有英文小冊子可供拿取。

德國國會網站

相較之下,如果想到台北參觀台灣的國會,請你這樣做。

台灣立法院網站

簡報觀賞的意思是看powerpoint嗎?而且還不能上網預約,只能用打電話的,人若不在台灣顯然很難報名,不會中文卻想參觀那就更難──把網頁轉成英文版,也找不到Visit的選項。就連在Google上搜尋Taiwan parliament或Taiwanese parliament都不會直接出現台灣國會的網站,只會出現Legislative Yuan的維基百科條目,還要再動手搜尋Legislative Yuan才會出現The Legislative Yuan Republic of China的網站連結。誰知道台灣的國會有一個「立法院」這麼冷僻的名稱呢?甚至,我想問,又有多少人知道台灣的國會不叫台灣國會而叫中華民國立法院呢?

國會觀光當然不是德國獨創,想參觀美國或英國國會都可以線上購票。至於東亞其他民主政體,參觀日本國會必須打電話預約,韓國國民大會的網站目前上不去。

台灣的民主品質當然還有待加強,但至少在華人圈、在東南亞,台灣還保有一個民主的形象,我還知道台灣因此是有時候受到他人憧憬的。我們能不能想像把國會經營成台北的一個國際性觀光景點?甚至,我們能不能把國會遷進台北最雄偉、享有國際知名度、但目前卻沒什麼實質功能的建築──中正紀念堂?

墨子在尚賢篇裡說:「賢良之士厚乎德行,辯乎言談,博乎道術者乎,此固國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貴之,敬之,譽之,然後國之良士,亦將可得而眾也。」如果我們想要提升國會議員的素質,是否可以先從空間經營的角度思考,把我們的國會塑造成一個受人矚目的隆重殿堂?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