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蔡榮裕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12 月 01,2015
IS承認台灣是一個國家,我們「做自己」高興嗎?
這是我依據2015.11.26日英國媒體《獨立報》後續報導的一些想法。 這對於我們常說的「做自己」所帶來的衝擊是什麼?沒有民主的自由,是滋生暴力的溫床;沒有自由的民主,只是假象,卻是受制於暴力的陰影,難以對於創傷事件有真正的昇華和創造力。至少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做自己」,從來不是容易的事,這在精神分析的診療室裡是常見的困境,我以一般的語言來描述這些經驗的轉換。 「伊斯蘭國」(...
蔡榮裕
3 月 29,2016
內湖隨機虐殺小女孩的後續
關於3月28日中午,在內湖環山路一段旁當街虐殺小女孩案件,筆者表達幾個想法供大家思考。有些想法早就有人提過,不是我個人原創想法,筆者只是試著再次提出,雖然很猶豫是否要在事件當頭談這些想法?但電視裡名嘴的論述是多樣化了,緊急當頭但思考是比以前類似事件有更多角度了。 其實,自殺和這種隨機殺人都是很困難的課題,很難有一種單一或唯一的方式來解決。雖然精神醫學曾經希望,將一些複雜問題加以醫療化,...
教育文化
蔡榮裕
8 月 13,2015
「慰安婦」已成為「歷史事實」和「心理真實」之間的殘酷
關於慰安婦,媒體上已有一些文章的論戰,我建議可以參考《夭折的蘆葦 ──被消音的台灣慰安婦阿嬤們》和《女性主義的應然VS.女性史的實然──慰安婦課綱必須反映研究現況》。可以看出要談論所謂的「歷史事實(historic truth)」是多麼困難的事,但是我試著思索,這種時候何以這會成為論戰的話題呢?心理學的思考是什麼?以下提供思考的片段: 何以慰安婦的課題,在這次課綱爭議裡,...
書評書介
蔡榮裕
9月 28,2015
飄搖人心,日本時代記憶的否定和潛抑何時了
對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關於日本人和中國人的記憶爭議,仍將是個議題,如何在意識立場和社會政治決定外,來看可能涉及的心理課題呢?我以日本作家小熊英二最近出版,《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引起的相關聯想談談前述命題。 以口述歷史為軸,《活著回來的男人》處理戰爭記憶時,以社會科學觀點進行分析,同時回應了社會結構變化。作者小熊英二是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蔡榮裕
1 月 23,2016
「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牽掛多少認同的困境?
「沒有一個人必須為他們的認同道歉」,這是蔡英文在總統選舉後的勝選感言裡,一句有力量的語詞。但是我想要問,如果有某些認同是潛在地認同暴力者呢? 尤其是台灣這塊飽受外來侵擾的土地,我很難假設有一方選舉贏了,大家投票決定了一些事後,各種解讀的儀式行為裡,就已經排除了國民黨在台灣歷史裡,自始以來各式統治讓人心理驚恐的舉動。雖然要去經驗對於威脅者的「認同」,這種認同隱含不自覺地出現仿同行為的現象,...
政黨政治
蔡榮裕
3 月 03,2016
接下來是品味之戰了:關於台灣歷史傷痕的療癒
做市長的職位,該做些什麼超乎個人的情感和想法,是一個值得探究的課題。但是就個人層次來說,在二二八期間騎腳踏車的雙塔行程裡,關於汗水和淚水的課題,以及是否為包容的課題,倒是值得從心理學角度來想想,何以引來兩極化的議論?試著和其它情境做比較,來推論和想像這次雙塔行裡的心理學內容,但無意說這一定是當事者內心的感受。 除了高級腳踏車和以前的鐵馬有所不同外,...
司法人權
蔡榮裕
4 月 19,2016
〈自己錯了還怪人〉背後的恐懼不安
其實,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是受害者,需要時間一起走過。 卻在最近發生的肯亞事件裡,讓「受害者」這個令人傷感的名詞,所代表的意含出現了弔詭用法。因為爭議裡的多方都說要替受害者著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誰是什麼事的受害者?卻在這時都冒出來,替別人說話或替自己說話?這種社會力裡隱含什麼心理力量呢? 依然採取從事件發生後,社會所呈現的部分後續反應,來臆測和想像事件本身隱含的深度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