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曾明財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曾明財
3 月 21,2015
【眷村想想】 眷村小吃
光大一村各家廚房有來自各省不同的口味,每天傍晚還是有流動攤販,用推車或扁擔肩挑進入村內販售,讓大人小孩大快朵頤,那好吃到的不得了感覺,迄今仍回味無窮。 到村內賣的小吃,我最懷念的是臭豆腐、熱豆花、粉圓、甜酒釀、大麵羹、米糕粥、麵茶和山東大饅頭,每一位攤販都有特色,長年以來和眷村鄰居也建立深厚情誼。 賣臭豆腐伯伯是一位老芋仔,年近七十歲,彎腰駝背,每天傍晚準時到村內叫賣。...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04,2015
【眷村想想】 眷村診所
眷村生活雖然苦哈哈,空軍總部非常照顧眷屬,走出光大一村大門往右走五十公尺,就有一個診所。鄰近眷村住戶若有小病,也是來此吃藥打針,真是服務到家。 診所就在五權路、英士路口,白天分上下午班,由空軍醫院派醫生輪流門診,另有兩位中年護士負責掛號、拿藥、打針工作,經常門庭若市,尤其小孩子感冒症狀多,有的還哭哭啼啼。 到診所看病是我童年最痛苦的事,因為醫生開的藥丸都很大顆,而且好幾種顏色...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11,2015
【眷村想想】 眷村的元宵節
農曆過年期間,眷村特別熱鬧,小孩子尤其興奮,從除夕夜開始一直要玩到元宵節,才算圓滿落幕。 過年前一個月,一如往例,老媽和所有眷村太太一樣,就要忙著灌香腸、做臘肉,然後準備殺雞殺鴨、買菜買肉。與外省人鄰居不一樣的是,我家還遵循台灣習俗,除夕前一天「拜天公」,年初一清晨拜祖先。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熱鬧不已,除了穿新衣新鞋、互串門子、大吃大喝,大人打麻將和賭牌居多,...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18,2015
【眷村想想】 第一台電視
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台北開播,過一兩年,中南部也可收到視訊。光大一村當年還沒有人家有電視,看電視得到位於五權路和篤行路口的航空研究院實驗工廠文康室。我每禮拜固定去看的影集是《斷刀上尉》,內容演美國印地安人和卡士達將軍對抗故事。 我國小一年級時,村內有了第一台電視,是家住巷尾的蕭家所買,蕭伯伯外省人,蕭媽媽台灣人,有兩個女兒。蕭家起初開放讓鄰居進場,三個女人卻很龜毛,不久竟然宣布「...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02,2015
【眷村想想】 王媽媽洗澡──洗澡曾經是大事
「王媽媽在洗澡,小明小華在偷看,王媽媽嚇一跳,小明小華哈哈笑!」這是眷村常唸的一首童謠。由於我家隔壁姓王,王家唯一兒子就叫小明,真正的王媽媽聽到都很尷尬,小孩子更是哈哈大笑。 在光大一村,洗澡是家家戶戶大事。早期還沒裝設自來水,村頭、村尾各有一口水井,每家都得提水桶裝水,來來回回要走好幾趟。冬天更麻煩,還要燒熱水,童年的我也曾一個人練習點煤球生火。 我家也沒有浴室,...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09,2015
【眷村想想】佛前的一百個磕頭──眷村的宗教信仰錨點
農曆初一或十五重要節慶,村內只看到幾戶台灣人家庭會按傳統習俗拜拜。外省人鄰居除了幾戶篤信天主教,多數人家很少持香,更不曾參加廟會或到土地公廟拜拜。 我小時候知道天主教,是因隔壁王伯伯家是教徒,王媽媽每個禮拜都會帶女兒們上教堂。外國人神父會講中文,教堂距離眷村很近,在大雅路和文武街口,走路僅需數分鐘,內有繽紛漂亮馬賽克玻璃窗佈置,我曾隨王家女兒小媛媛、小辛如到教堂中庭玩耍。...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16,2015
【眷村想想】 在補給證通行的年代
農曆春節從台中回新竹,部分鄉下親友不了解老爸職業,他常低調謙稱「空軍仔」或「阿兵哥」。親友都很羨幕,因為每月有配給米糧,不用煩惱家人餓肚子。 每位老芋仔都有一本補給證,還有眷屬補給證,成年「大口」,小孩子「中口」或「小口」,每人每月可依「口」的份量領取米、鹽、油和麵粉配給。 所謂口就是人,一家五口即五個人,只要嬰兒出生,馬上趕辦眷屬補給證,因為每「小口」多出的米糧,...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30,2015
【眷村想想】 少將廠長雲鐸──回顧戰後初期的接收
中華民國政府將位於四川成都「第三飛機製造廠」遷至台灣之前,最早來台的外省人即有一批空軍技術人員,有關後續接收日本留下的物資與建廠的工作,台籍員工則在基層扮演重要角色。 據廠長雲鐸先生回憶指出,1945年八月,日本宣告投降,「航空委員會」第三飛機製造廠接到緊急通知,要去台灣接收航空工廠。九月初,他從南京搭乘日軍運輸機前往,隨行的還有副廠長陸履坦和機工股長湯蘭第,任務是接收在台灣的「...
文化研究
曾明財
6 月 27,2015
【眷村想想】 阿呆
阿呆是我國小同窗,國中畢業進軍校,和他爸爸一樣成了阿兵哥。由於我們兩家鄰居,天天玩在一起,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之一。 小時候,我們常在村內跑東跑西玩耍,到了吃飯時間,他媽媽會在家門口用台語大聲喊:「呆啊!呆啊!回來吃飯喔!」要喊好幾次以上,他才會滿身大汗的回家。久而久之,鄰居大小也跟著叫他「呆啊!」長大後,他媽媽叫他阿呆,大家也跟著叫成他的綽號了。 阿呆的爸爸何志捷,四川人,...
文化研究
曾明財
7 月 04,2015
【眷村想想】 機場機械士
小時候跟老爸去水湳機場時,我認識好幾位老爸同事,大部分是老芋仔,也有兩三位台灣充員兵,職務同樣是機械士。 每次到機場玩,一大早就得起床,七點多到大雅路口一起等候軍用卡車。光大新村二百多位老芋仔穿著軍服,多數到水湳機場「二區部」上班,有些則到清泉崗基地。 這一輛輛軍用卡車隸屬二區部卡車隊,同樣由老芋仔駕駛,車身漆著深藍色,...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