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余杰熱門文章
余杰
11 月 26,2014
國民黨為什麼與年輕世代為敵?
忽然從媒體上看到有關彭盛韶的消息:作為柯文哲辦公室幕僚的彭盛韶,負責調查柯文哲辦公室遭竊聽的事件。當他拿到人證物證之後,11月22日,先去大安分局做筆錄,警察告知他是證人身分。然後,下午兩點多去地檢署,把同樣內容講了一遍,檢方卻告知「你是被告」。 當時,彭盛韶的反應是:「我整個傻眼。」檢方要求彭以3萬元交保,彭堅信自己的清白,斷然拒絕。檢方最終將其釋放,卻又宣佈限制住居,...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余杰
2 月 16,2014
莫將納粹當天使──駁彭明輝《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
在台灣《蘋果日報》讀到彭明輝教授的大作《兩岸之間只有一個問題》,大跌眼鏡。這位有相當學養和影響力的學者,對兩岸問題──尤其是中國現狀,瞭解程度居然如此淺薄和荒謬,其論點與國際主流輿論的立場以及中國普通民眾的感受格格不入。彭教授雖然是劍橋畢業的博士,但他的專業是工程技術,遠離社會人文,一旦脫離其專業領域,其議論便有可能違背常識、甚至還不如一名普通大學生高明。 作為台灣知識分子,...
余杰
2 月 17,2013
馬英九不要做鄭克塽——讀高格孚《中華鄰邦》(上)
古語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海峽兩岸的政、經、學各界人士,正因為身在局中、缺乏距離感,對兩岸問題的看法往往「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相比之下,反倒是冷靜的旁觀者看得真切、評得到位,比如《中華鄰邦》一書的作者、法國學者高格孚。 高格孚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台灣認同政治、台灣史以及兩岸地緣政治,以「歷史性比較地緣政治學」...
余杰
2 月 18,2013
馬英九不要做鄭克塽——讀高格孚《中華鄰邦》(下)
台灣是「後國家」時代身份認同的「實驗室」 主權問題是兩岸對談中一個無解的死結。由於主權被神聖化,使得兩岸的政府和民眾都難以從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迷藥中自拔。其實,國家主權真有那麼重要嗎?對於中國和台灣來說,民族國家的概念是二十世紀才逐漸被建構出來的。 此前,清廷在甲午戰敗之後,未經台灣民眾的授權和公決,...
書評書介
余杰
10 月 15,2013
【書評書介】《漂泊》推薦序:我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作者: 阮銘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3/10/31 如果社會制度把某一群體、某一階級或某一民族的自由建立在其他人的苦難上,那麽,這種制度就不合理、不道德。 以賽亞•伯林 阮銘先生離開中國24年之後,我也選擇了離開。我離開的2012年的中國,比阮銘離開的1988年的中國更加不堪——大國崛起的表象下,山河汙染,人性敗壞,官逼民反,...
余杰
11 月 28,2013
【時事想想】對日開戰是習近平的「速效救心丸」嗎?
我們這個時代的神,就是人們所說的祖國。 ...
余杰
3 月 10,2014
「習四條」能夠哄騙幾個台灣人?
台灣人走過荊棘,歷經熬煉,已有足夠的能力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
余杰
4 月 30,2014
鏡與燈 (三之一)──從中國「公知」〈公共知識份子〉否定台灣「太陽花學運」看「他者的誤讀」和「自由的退化」
當我進入北大中文系的時候,念的第一本西方文藝理論著作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文學教授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寫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鏡與燈》是最早提出藝術研究可以視為探討宇宙、作品、作者、觀眾之間關係的作品。...
余杰
五月 01,2014
鏡與燈(三之二) — 從中國「公知」〈公共知識份子〉否定台灣「太陽花學運」看「他者的誤讀」和「自由的退化」
三、「中國中心主義」視野下的「台灣榜樣論」 二零一二年五月三日,馬英九在總統府接見了包括中國青年作家韓寒在內的十五位中國各界人士,韓寒於返回中國後在博客發表文章〈太平洋的風〉記錄訪台期間的見聞。 圖說:中國著名公共知識份子韓寒。圖片來源:網路 韓寒的文章發表後,在海峽兩岸一時洛陽紙貴,甚至被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引用...
余杰
五月 02,2014
鏡與燈(三之三) — 從中國「公知」〈公共知識份子〉否定台灣「太陽花學運」看「他者的誤讀」和「自由的退化」
六、對選舉的烏托邦幻想以及「民選政府神聖論」 選舉是民主憲政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有選舉並不意味著政府就具有了完全的認受性甚至神聖性。 很多中國「公知」自己從未選舉過哪怕是街道辦事處主任或區一級人大代表,卻無比迷信選舉,認為選舉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只要是民選政府就神聖不可侵犯。 ...
1
2
3
›